传奇曲(Legend)流行于欧洲的19世纪,是以宗教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器乐曲。如西贝柳斯写的由四首管弦乐曲组成的《卡莱瓦拉传奇》(也称:交响诗《卡莱瓦拉》)、波兰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HenriWieniawski,1835-1880)所作的管弦乐《传奇曲》(op.17,约1860)等。
2.管弦乐队
19世纪早期,如舒伯特、韦伯、门德尔松、舒曼等作曲家,所使用的乐队基本上是贝多芬创用的双管编制。19世纪中下叶,随着乐器制造业的发展,铜管乐器组中出现了种类繁杂的倍低音铜管乐器。木管组中新型的姊妹乐器出现,如在单簧管家族中,出现了小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在双簧管家族中,1839年法国人布罗(HenriBrod)把英国管改革成现在的形制,等等。这样,在19世纪中叶,由于木管乐器的增加和类型未定的倍低音铜管乐器在乐队中的使用,三管编制的管弦乐队逐步形成,如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1830)等作品中,虽然主要是双管编制,但已显示出向“三管编制”发展的因素。在《幻想交响曲》
中,他还首次使用了经过改良的、带有七个踏板的新型竖琴。以后,在瓦格纳1848年完成的歌剧《罗恩格林》中已采用了典型的三管编制乐队。在1851年李斯特所作的交响诗《玛捷帕》等作品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三管编制。1874年,瓦格纳在他完成的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首创了四管编制的管弦乐队。19世纪晚期,一些新的管乐器被用于乐队中,如低音长笛、上低音双簧管、抒情双簧管和萨克斯管。1840年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Sax,1814-1894)创制了萨克斯号,1846年他又创制出萨克斯管。萨克斯号和萨克斯管是管乐队和爵士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但交响乐队中一般只用萨克斯管。
1886年,法国人默斯特尔(Muster)创制了钢片琴,1892年柴科夫斯基首先将这种乐器用于所作舞剧《胡桃夹子》中。这时,经过改良的钟琴也被作曲家们采用。1880年,被改良过的四个活塞的大号出现,它作为较理想的倍低音铜管乐器在管弦乐队中被普遍使用直至今日。这些新乐器的出现使管弦乐队的编制更加扩大,同时在管弦乐队乐器的运用上,新的配器手法纷纷涌出,从而使管弦乐队发出了更为灿烂绚丽的声响。从19世纪末开始,三管和四管编制的大型管弦乐队便在很多作曲家的作品中出现,如杜卡的交响谐谑曲《小巫师》(1897),德彪西的管弦乐曲《夜曲》(1899),拉威尔的交响舞曲《波莱罗》(1928),等等都采用了三管编制的乐队,而马勒写的交响音乐作品,几乎使用的都是四管编制的乐队,甚至还出现了近似五管编制的更加庞大的乐队,如《第八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写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也超出了四管的乐队编制。此外,扩大了的双管编制也在作曲家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四、创新时期
1.音乐体裁
(1)绘画般的中小型标题管弦乐曲
从19世纪末开始,立意新奇的音乐作品层出不穷,各种新音乐风格纷呈,法国出现的印象主义音乐是这些新音乐风格的先导。印象主义作曲家的交响音乐创作,主要是用管弦乐队在音响上的各种色调变幻去影响听者的感官,以暗示和引发他们对某种事物的联想与感受。作曲家们所热衷的音乐体裁,已不再是强调戏剧性的展开和侧重于心理刻画的大型管弦乐曲,而是具有绘画素描性质的中、小型标题管弦乐曲,如德彪西最具有代表性的四部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大海》和《意象》都带有画面性,除《大海》篇幅长一些之外,其他三部都是结构较为短小的管弦乐曲。拉威尔写的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
和《波莱罗舞曲》,还有管弦乐组曲《达芙尼斯与克洛埃》;杜卡写的交响谐谑曲《小巫师》;法雅作的管弦乐曲《西班牙花园之夜》;雷斯庇基作的三部标题交响诗《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也都是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篇幅不大的管弦乐曲。
(2)与传统交响音乐体裁相近或相关联的乐队作品
20世纪以后的现代管弦乐创作,无论在音乐体裁、乐器组合,还是在演奏方法、作曲技巧等诸多方面都显示出万花筒般光怪陆离的特点,如果仍用传统交响音乐的概念去解释这些音乐作品,已明显不适。因此,这里把现代音乐中出现的一切乐队音乐(包括电子音乐等)都作为与传统交响音乐相关联的作品来介绍。
①表现主义
在交响音乐领域,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音乐风格最初反映在马勒等人后期的作品中,如马勒的第五、六、八、九交响曲和交响曲《大地之歌》,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和《埃列克特拉》,等等。以后,则进入到以无调性和十二音作曲技法写作乐曲的阶段,典范之作是勋伯格的《管弦乐五首》(op.16,1909)、《管弦乐变奏曲》(op.31,1928)、《钢琴协奏曲》(op.42,1942)、《华沙幸存者》;韦伯恩的《管弦乐曲五首》(op.10,1913)、《九件乐器的协奏曲》(1934)、《交响曲》(op.21,1928)、《管弦乐变奏曲》(op.30,1940);贝尔格的《室内协奏曲》(1925,小提琴、钢琴和十三种乐器)、《酒》(1929,为波德莱尔的五首诗谱曲,钢琴和管弦乐队),等等。勋伯格在72岁时写的大型音乐作品《华沙幸存者》,是为朗诵男声合唱和管弦乐队而写的一部具有戏剧性的交响大合唱,乐曲描写和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对600万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暴行。在乐曲中他使用了十二音写作技法,用无调性音乐和不同寻常的配器手法表现了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与气氛。韦伯恩的作品《管弦乐曲五首》,五首乐曲总共只有76小节,其中的第四首仅演奏19秒,采用“点描式”写法,并且经常使用乐器的极端音区奏出的特殊音色加以表现。
②原始主义
原始主义(Primitivism)音乐风格最典型的交响音乐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春之祭》,他的另外两部舞剧音乐《火鸟》和《彼得鲁什卡》,也是这种音乐风格的代表作。此外,还有普罗科菲耶夫的管弦乐曲《斯基夫人组曲》,等等。
③新古典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不仅是原始主义音乐的创立者,也是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交响音乐代表作是:舞剧音乐《普尔钦奈拉》(1920)和《仙女之吻》(1928),《钢琴协奏曲》(1924),合唱《诗篇交响曲》(1930),歌剧《奥狄浦斯王》(1927)和《浪子的历程》(1951)。亨德米特的晚期作品,如交响曲《画家马蒂斯》(1934)、舞剧音乐《最尊贵的显圣》(1938)、交响曲《宇宙的和谐》(1951)等,也是新古典主义交响音乐的优秀作品。此外,新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也体现在其他作曲家的交响作品中。
④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作品是奥涅格写的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乐曲模仿了当时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太平洋231”,从静止状态的平静呼吸到起动、再到逐渐加快速度,最后以高速向前奔驰的一系列动态。另一部作品是莫洛索夫写的管弦乐曲《工厂》,音乐再现了工厂中机器的操作声与喧闹声。
⑤序列音乐
序列音乐(Serialmusic)早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梅西安所作的交响作品《图兰卡里拉交响曲》,共有十个乐章,其中第三乐章的某些段落就采用了时值序列(即节奏序列)的技法写成。以后,梅西安的学生布莱兹和施托克豪森,也致力于序列音乐的创作。布莱兹与交响音乐较接近的乐队曲有《无主的锤子》(1954),乐曲是为女低音独唱和少数乐器而作,歌词选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勒内·夏尔的同名诗中的三首短诗,即《疯狂的手艺人》、《美丽的建筑和预感》和《孤独的刽子手》。在音乐中,作曲家使用了电颤琴和美国轻型木琴,他说:这种合奏可以使人想到巴厘岛上土着民族的乐声和非洲的音乐。他的另一部作品《重重叠叠》是为马拉美的诗歌谱写的乐曲,由女高音和乐队共同完成,这两部乐队作品都采用了复杂的序列音乐写作技法,是序列音乐的杰作。施托克豪森所作的序列音乐作品也很独特,管弦乐曲《群》使用了三个管弦乐队,用了三个指挥;《交叉游戏》由双簧管、低音单簧管、钢琴和三件打击乐器演奏,乐曲中将时值、音高、力度、音色都作了精确的总体序列安排。
⑥电子音乐
很多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作品都摒弃了旋律、和声、管弦乐队编制等传统的音乐规则。法国作曲家瓦雷兹的《电子音诗》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电子音乐作品,之中充满嗓音,用电声模拟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钢琴等发出的声响。施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作品《国歌》使用了很多国家的国歌作为音乐素材,乐曲中有说话声、哭叫声、口哨声、破旧扩音器的嗡嗡声,以及在寻找收听频道时转动收音机旋钮发出的声响等。在这种嘈杂、混浊声中,“国歌”的变形音调时隐时现。像这类较为怪异的电子音乐作品在先锋派的很多作曲家创作中都曾出现。
⑦其他先锋派乐队作品
波兰作曲家彭德雷茨基的乐队曲采用了激进的写作手法,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广岛受难者挽歌》,这是作曲家在1960年为遭原子弹袭击遇难的日本广岛受害者所写的一部作品,主题思想是反对原子战争,向无辜受害者致哀,向罪恶的屠杀者提出抗议。为表现这些内容,他用了52件弦乐器演奏这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中要求某些演奏者在琴码后面演奏,用手指或琴弦轻轻敲击琴身,用半音音群的滑奏,等等,以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还要求演奏者把乐谱上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四分之一音来演奏,音乐尖利、刺耳,充满非正常的音响。另外,法国“六人团”中的作曲家米约在1919年写的舞剧音乐《屋顶上的公牛》,音乐也非同一般。这部舞剧表现的内容是在禁酒期间的酒吧间里,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有的在玩掷骰子游戏,有的在与女人挑逗,还有的在打斗,等等。这时警笛响起,人们惊慌起来,很快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喝牛奶、跳舞、聊天、嬉戏和争执。不一会儿,警察进来了,突然大转扇的扇叶从房顶上掉了下来,他的头立刻被切掉。酒吧侍从闹着玩似地把警察的头按回到他的身上,意外的是,警察居然复活了。舞剧音乐充满戏谑与玩世不恭的情调,以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作为素材,使用多调性与无调性写作技法,在乐器的组合上音响新奇、怪异。
⑧爵士与传统音乐的融合
把爵士乐、黑人民间音乐与交响音乐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爵士风格的交响音乐作品,是20世纪音乐的又一大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作品是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和音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描写的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美国游客兴致勃勃地在巴黎大街上游逛,他东张西望,有时还与法国人攀谈。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不免引起思乡的意绪。音乐中将布鲁斯歌曲的旋律,巴黎流行歌曲的音调与交响性的展开相融合,另外现代化都市的嘈杂喧闹声、汽车的喇叭声、法国女郎用生硬的英语同异乡人的交谈声等等也夹杂在其中。科普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舞剧音乐《小伙子比利》和《阿巴拉契亚之春》。舞剧《小伙子比利》叙述的是:在美国西部平原一个荒僻的小镇上,12岁的比利和他的母亲挤在人群中,围观两个正在争吵的醉汉。突然醉汉们相互开枪,比利的母亲被击中身亡,比利愤怒地拔出刀将醉汉杀死,从此他过起流浪生活。在一次枪战后比利被捕入狱,后来他成功地越狱逃走了,但最终还是被抓获。舞剧《阿巴拉契亚之春》表现的是:19世纪初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区,一对相爱的拓荒者,在年老的长者和传教士的提醒下,意识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将会遇到各种艰险和灾难,但他们互相鼓励,坚定地面对未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举行了婚礼。这两部舞剧音乐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爵士音乐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融于一体,其中还吸收了美国民间音乐的音调、美国牛仔歌曲的旋律,描绘出美国的现实生活与风土人情。尤其《阿巴拉契亚之春》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另一位美国作曲家格罗菲也是以创作交响爵士乐曲着称,流传最广的是管弦乐组曲《大峡谷》。
2.管弦乐队
20世纪以后在管弦乐队与乐队作品中出现了几种主要倾向。其一,采用以三管编制为主的乐队演奏形式,如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1907),威廉斯的《第二交响曲(伦敦)》(1913),雷斯庇基的交响诗《罗马的松树》(1924),科普兰的《第三交响曲》(1946),梅西安的《图兰卡里拉交响曲》(1948),奥涅格的《第五交响曲》(1951),等等。其二,随着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流派的兴起,作曲家们更倾向于较简单的小型乐队编制,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1917),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普尔钦奈拉》(1920),勋伯格的《e小调室内交响曲》(1939)等等。其三,各种乐器的组合更为自由,与传统管弦乐队编制有极大差异,如勋伯格所作的小型交响曲2首,其中的第一首(op.9,1906)仅用了15件乐器演奏,第二首(op.38,1916)用女高音、女中音、男低音和11件乐器的组合形式来表现。米约写的6首小型交响曲中的第四首《序曲、圣咏、练习曲》(op.74,1921)只用10件弦乐器进行演奏;第五首(op.75,1922)是为10件管乐器而写;第六首(op.79,1923)是为四重唱、双簧管和大提琴而作。巴托克的交响作品《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由两个弦乐组和钢琴、竖琴、钢片琴、木琴,以及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锣组成乐队进行演奏。彭德雷斯基的《广岛受难者挽歌》,乐队是由52件弦乐器组成。韦伯恩的《管弦乐曲五首》虽然短小,但每首乐曲使用的乐器组合都不相同,如第一首乐曲演奏乐器有长笛、单簧管,加弱音器的小号和长号,钢片琴、竖琴、钟琴,加弱音器的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第四首乐曲演奏乐器有单簧管,加弱音器的小号和长号,曼陀林、钢片琴、竖琴、小军鼓,加弱音器的小提琴,有时用中提琴;等等。在电子音乐作品中,往往只用一台电子合成器去制作管弦乐队及各种乐器的音响,或筑造出新的音响。这些乐队演奏出的音响色彩与传统管弦乐队发出的声音显然有相当大的距离和差异。
思考题
1.简述交响音乐主要的五种音乐体裁序曲、协奏曲、组曲、交响曲、交响诗各自的特点与发展概况。
2.交响音乐中其他音乐体裁有哪些?简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3.简述管弦乐队的发展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