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三闾大学时已是夏初。三人商量好从桂林坐飞机直接到重庆,许多不好带的笨重行李都舍弃了,特别是辛楣,把那堆英文原文书都捐给学校图书馆了,那本惹祸的小册子也在其中。
三人这次走,只有柔嘉受邀跟陆子潇范小姐夫妇吃了顿践行宴,辛楣和鸿渐一顿饭都摸不着边。大家都知道他俩得罪惨了校长,而且又要去离学校那么远的重庆——“就算这两人以后飞黄腾达了,也是没有半点用得着的”——请他们吃饭简直就是把银钱丢海里还听不着响儿。所以直到离开学校前夕,辛楣俩只有稍微交好的几个学生来送行。
天刚亮,昨日雇好的轿夫和挑夫都来了,说是夏天日头毒,须得趁早凉好赶路。校工睡眼朦胧来通知辛楣,挑夫挑起大件行李前边走,他就帮衬着后面提辛楣的小手提箱。辛楣只带一点随身小行李,喊上鸿渐一起到校门去和柔嘉集合。
柔嘉已在校门处等着,那身浅蓝旗袍在东方初明的晨光中并不起眼,辛楣远远看着却觉得甚是赏心悦目。三人汇合后,轿夫挑夫们说要到镇上打早尖,顺便问他们要不要再在镇上买东西。柔嘉先摇头说不要,倒是鸿渐说要再预备点干粮,辛楣说他是不是上次旅行中被饿怕了,这会是夏天,没多少干粮耐放,况且去桂林也不过是两三天的事情。鸿渐嫌弃的看从上至下扫一眼辛楣说就你肉多不怕饿。众人听着都笑了。
柔嘉正笑着,眼角余光看到汪家雇的小丫头打着哈欠走过来,貌似是来找自己的。柔嘉好生奇怪,自从汪太太称病之后,她就再没上过汪家的门,基本已是断了来往了,这时候汪家佣人是来做什么呢?
小丫头果然是来找柔嘉的,把一个大信封交给她,说是太太吩咐送的,说完就继续打着哈欠走了。柔嘉拆开信封,内面是件精致首饰,细细的一条银手链,不值什么钱,却是柔嘉以前常见的汪太太的心爱之物。信封里还附有一张小信笺,上面说,早得知柔嘉今日起行,也心里感激柔嘉一直以来的帮助,无奈身子骨不甚健朗,病了好些时日,未能为柔嘉践行。特送来手链一条,给柔嘉当个纪念,还望柔嘉此去顺风顺水,以后前程无限,再三珍重。落款写的不是汪太太,而是她本名谢知娴。柔嘉想起她的艰难处境,心上难免有几分难过,扭头往汪家方向默默说声保重。
辛楣也在汪太太手腕上见过那条银手链,看柔嘉表情就猜到了那信是汪太太给柔嘉的告别,三月多前那一场闹剧,现在想来,真有恍如隔世之感。好在辛楣知道柔嘉跟一般矫情小女子是不一样的,汪太太和他之间有没有事情她也是知道的,想来不会为这种事情再翻旧账的,不由心底一阵庆幸。
鸿渐买干粮回来,一抬头就见柔嘉手里的银链子,他一向对人身上穿戴的东西不上心,自然也没认出来原主是谁,只当是柔嘉自己的首饰,还礼貌性的称赞了几句这链子精致小巧。柔嘉不答话,看着辛楣只是笑,带点促狭带点意味深长的笑。辛楣的庆幸还没完呢,就对上这样的笑脸,他简直没法有所回应,只好不自在的扭开脸喝茶,边喝边念叨着古人有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他怎么就傻乎乎的忘了眼前这位,也不过是个刚刚满二十岁的小女子罢了!他又突然想起某次哥嫂吵架,他大哥跟他感慨,女人都是爱吃醋的,陈年旧醋也一样捧起就灌,根本不带犹豫的,当时他还没良心的哈哈大笑,现在他算是懂他大哥对着大嫂那种无奈了……
打完早尖,轿夫招呼三人坐上轿子就出发了,学校的轮廓在小镇边缘渐渐后退,一点点模糊成山间葱绿的背景,柔嘉在轿子上回头再深望一眼,默默念道:“别了,三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