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缤纷气候
15320500000022

第22章 缤纷的中国气候(6)

比如西藏南部边境县之一的亚东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与锡金、不丹等国毗邻。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水源充沛,物产丰富,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誉。亚东气象站的所在地帕里镇,海拔高度4300多米,4月青稞刚刚出苗。而驱车往南过45千米到海拔2000米的亚东县城,青稞却大都已经成熟了。巨大的地理落差,简直形成了两个世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繁茂密集;一簇簇映山红鲜艳夺目,招蜂引蝶。藏族同胞在田间耕作,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

再如河北省的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而最高处竟达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雄旷,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挺拔壮丽,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全年平均气温为-4℃,7~8月最热,分别为9.5℃和8.5℃;1月最冷,平均气温-18.8℃。台怀地区比台顶早1个月入春,迟1个月入秋,气温相差6℃左右,全年平均气温为2~3℃,最低气温为-30℃,最高气温为30℃,温差竟达60℃之多。台怀地区夏季空中云层较低,湿度大,常有雨水。

4.4.3降水资源

中国的年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大体规律是南多北少,并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如果在地图上按400毫米画一条年雨量线,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以东北大兴安岭西坡为起点,向西南一直到达西藏拉萨附近,虽然有一些局部弯曲,但基本上把中国分成了东南和西北两部分。线的东南部年雨量多于400毫米,而且越往东南越多,淮河、汉水以南,年雨量普遍在1000毫米以上,东南沿海在1500毫米以上,自然植被多为森林景观。线的西北部雨量明显减少,而且越往新疆吐鲁番附近雨量越少。

中国雨量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1906~1944年38年的平均年雨量达6557.8毫米,1912年曾出现过年雨量8409.0毫米的记录。火烧寮之所以雨量特别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位于中央山脉的北坡,冬半年面迎从东海上来的潮湿季风,气流稍被地形抬升便大雨倾盆。其次是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中的巴昔卡,1931~1960年30年平均降水量达4495毫米。以下是台湾省的东兴2646.7毫米,琼中2340.9毫米,云南省的金平2267.3毫米。

线的西北部年雨量少于400毫米,大约在105°E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大都出现在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年雨量还不到100毫米。其中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等,是中国气候最干燥的地方,年雨量一般在25毫米以下。例如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年雨量为18.6毫米;若羌为17.4毫米;吐鲁番16.4毫米;塔里木盆地中的冷湖17.6毫米。新疆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伊吾淖毛湖,年平均雨量只有12毫米。但这还不是中国气象站中雨量最少的地方,最少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雨量平均只有6.9毫米。据报道,在吐鲁番盆地南部寸草不生的却勒塔格荒漠等地区,几乎终年无雨,是中国也是亚洲年雨量最少的地方。

这些地方干旱缺雨,重要原因是远离海洋,东边由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鞭长莫及,南边由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又被高大的青藏高原所阻挡,而西从大西洋或北从北冰洋来的气流,经过了万里跋涉,水汽早已经消失殆尽,再加上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的屏障,致使这里成了“四不管”的地方。但天无绝人之路,极度干旱的吐鲁番盆地,因为有天山雪水的滋润,加上大温差、长日照,居然瓜果飘香。

年雨日和年雨量分布比较一致,也是南多北少,即从西北向东南增加。年雨日80天(相当于年雨量400毫米)的等雨日线,将中国西北和东南分为两部分。线的西北部年雨日都在80天以下,塔里木、柴达木和吐鲁番等盆地不但年降水量少,也是中国年雨日最少的地方,一般都不到20天,最少的地方甚至只有10天左右。例如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冷湖为11.8天,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民丰安得河只有9.6天;吐鲁番盆地西缘的托克逊,年雨日也不到10天。

中国东南部的年雨日都在80天以上,淮河、秦岭以南以及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年雨日大都在100天以上,30°N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甚至达到150天。但年雨日超过200天的地方并不多,像以“天漏”著称的四川雅安,年雨日为219.4天。中国年雨日最多的气象站多数在山上,海拔3099米的四川峨眉山,每年有雨日264天,几乎三天两头下雨,是中国年雨日最多的地方。

4.4.4风能资源

(1)中国的风能资源分布

风能资源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有重大影响。中国冬季盛行气流来自高纬内陆,严寒而干燥;夏季盛行气流来自南方海洋,湿润而多雨。炎热时风能可降温解暑,但严寒时大风能助寒为害。风大的地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但过大的风速则会使庄稼、树木、通讯设施和建筑物受到破坏。

气象部门表示风速一般有两种指标,一种是平均风速,另一种是大风日数。平均风速是每天4次定时气象观测风速的平均;大风日数则分几个等级,一般为8级,就是说,一天中只要有瞬间风速超过17米/秒(8级),便将这一天记为大风日,不管大风刮的时间长短。

中国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大风日数的分布形式比较相似,大多数地区年平均风速在1~4米/秒之间,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20天。

中国有三个地区风速最大,大风最多。第一个是中蒙边境地区,这里年平均风速高达4~5米/秒,甚至更大,大风日数多达50~75天甚至更多。这个地区因地形平坦,寒潮大风、气旋大风畅行无阻。第二个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形也较平坦,由于冬半年更位于高空西风急流之下,午后地面热,对流和湍流加强,高空大风动量下传,因而地面午后常多大风,因而年平均风速高达4米/秒以上,年大风日数多达100天甚至更多,是中国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高值区。第三个大风地区是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因为海面平坦,摩擦力小,年平均风速也多在4米/秒以上,其中台湾海峡及沿岸因为气流狭管效应,风速可达5~6米/秒以上,大风日数也有超过100天的地区。

中国风速最小的地方在川、黔、滇和西藏东南部等西南地区。因为这里地形崎岖,寒潮大风到此已大为削弱,甚至寒潮冷空气根本到不了,加之无台风侵袭,尤其在河谷盆地等凹洼地形之中风速更小,年平均风速仅有1~2米每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也多为5~10天。例如鄂西南山区的恩施,年平均风速0.5米/秒,年大风日数仅0.9天;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年平均风速0.5米/秒,年大风日数6.1天;四川平武年平均风速0.7米/秒,年大风日数1.4天;四川万州年平均风速0.7米/秒,年大风日数1.9天。

(2)风力随高度增大

边界层(自地面至1500米高度)中,风速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大的。下垫面的摩擦作用,将减少风速。由于离下垫面越远(垂直方向上),地面摩擦作用对气流流速的影响越小,因而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1500米以上的气流速度不再受下垫面摩擦作用的影响,因此称自由大气。比如江西庐山,山脚下的九江,海拔高度32米,平均风速仅2.7米/秒,每年大风日数13.1天。但海拔1164米的庐山气象站,年平均风速5.4米/秒,比九江大了1倍;年平均大风日数120.8天,比九江多了8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