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多姿气象
15320800000038

第38章 参考文献

[1]温克刚,丁一汇.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2]赵同进.气象灾害[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5.

[3]管志光.20世纪河南重大灾害纪实[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4]李爱贞,刘厚凤.气象学和气候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5]李万彪.大气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莫杰,李绍全.地球科学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7]王凡.地球奥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8]贾金明,王运行,.气象与生活[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9]李红林.气象探秘[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10](英)约翰·伍德沃德.探索气象万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11]中国气象局.中国云图[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12]王奉安.探知万千气象[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

[13]谭海涛,王贞龄,余品伦,等.地面气象观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14]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15]张海峰.云天探秘[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6]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17]郑明典.数值天气预报近期的发展趋势[J].物理(双月刊),2001,23(3):422-426.

[18]陈德辉,薛纪春.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现状与展望[J].气象学报,2004,62(5):623-633.

[19]王斌,周天军,俞永强,等.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展望[J].气象学报,2008,66(6):857-969.

[20]闫之辉,王雨,朱国富.国家气象中心业务数值预报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气象,2010,36(7).

[21]李月安,曹莉,高嵩,等.MICAPS预报业务平台现状与发展[J].气象,2010,36(7).

[22]冯秀藻,陶丙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3]张其林,郄秀书,孔祥贞,等.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回击电流波形的对比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6).

[24]郄秀书,杨静,.新型人工引雷专用火箭及其首次引雷实验结果[J].大气科学,.2010(5).

[25]邹进上,刘长盛,刘文保.大气物理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2.

[26]王鹏飞,李子华.微观云物理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

[27]盛裴轩,毛节泰,李建国,等.大气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8]姜永育,王晓.揭开人工增雨的面纱[J].气象知识,2012(2):24-25.

[29]王晓云.唤雨的人[J].气象知识,2012(2):26-27.

[30]百度.极光,北极光,雷电.http://www.baidu.com/.

[31]中国天气网.二十四节气.http://www.weath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