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姑苏食话
15334900000016

第16章 血糯

血糯为常熟特产,又称鸭血糯,属水稻科,红芒长杆,成熟时,谷粒皮壳呈浅紫色,脱皮精碾后,米粒殷红如鸭血,实际上是一种红粳稻米。

据说,血糯是清初才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它与红莲稻、胭脂糯、朱砂糯、赤稻糯、猪血糯等有什么渊源关系,有待农业史专家的研究。但红莲稻、胭脂糯在苏州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红莲稻为稻中名品,唐人已多有诗咏,如韦应物《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有曰:“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白居易《自题小草亭》有曰:“绿醅量盏饮,红稻约升炊。”韦庄《鄠杜旧居二首》有曰:“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苏州早已栽种,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记道:“红莲稻,自古有之。陆龟蒙《别墅怀归》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则唐人已书此米,中间绝不种。二十年来,农家始复种,米粒肥而香。”正德《姑苏志》卷十四记道:“红莲稻,五月种,九月收,芒红粒大,有早晩二种。”红莲稻在苏州各属邑都有,连虎丘平畴间也有,范成大《再到虎丘》就有“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之咏。胭脂糯则稍晚于红莲稻,正德《姑苏志》卷十四记道:“胭脂糯,五月种,九月熟,谷红粒白。”黄省曾《理生玉镜·稻品》亦记其名,昆山、常熟等地都有出产。

清圣祖玄烨时,出现了一种御稻米。《康熙几暇格物编》有一篇《御稻米》,写道:“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馀年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一岁两种亦能成两熟。口外种稻,至白露以后数天,不能成熟,惟此种可以白露前收割,故山庄稻田所收,每岁避暑用之尚有赢馀。曾颁给其种与江浙督抚、织造,令民间种之。闻两省颇有此米,惜未广也。南方气暖,其熟必早于北地。当夏秋之交,麦禾不接,得此早稻,利民非小。若更一岁两种,则亩有倍石之收,将来盖藏渐可充实矣。昔宋仁宗闻占城有早熟稻,遣使由福建而往,以珍物易其禾种,给江淮两浙,即今南方所谓黑谷米也,粒细而性硬,又结实甚稀,故种者绝少。今御稻不待远求,生于禁苑,与古之雀衔天雨者无异。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据圣祖自述,这种御稻米“色微红而粒长”,正与鸭血糯相似,但它突然出现在丰泽园水田,真有点类乎“雀衔天雨”的妄说。这个新品种,当经过丰泽园农业技术官员的改良,至于利用的是什么种子,也就无法知道了。

圣祖对这种御稻米非常重视,在避暑山庄种植,小有收获。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一据邸抄记道:“浙闽总督范公(时崇)随驾热河,每赐御用食馔,内有朱红色大米饭一种。传旨云,此本无种,其先特产上苑,只一两根,苗穗迥异他禾,乃登剖之,粒如丹砂,遂收其种,种于御园。今兹广获,其米一岁两熟,只供御膳。”圣祖有意将这种御稻米在江南推广,有御制《早御稻》诗曰:“紫芒半顷绿阴阴,最爱先时御稻深。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秧针。”康熙五十四年令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頫等在苏州、扬州试种双季连作,是年八月二十日李煦在《散发御种稻谷情形并进新谷新米折》中说:“臣蒙赐谷之后,凡苏州官绅有等,咸知御种谷子一年可收两次,无不欢欣羡慕。今臣煦既种有新谷,则此后凡有求种者,俱可遍给。而江南地方,从前止一次秋收,今将变为两次成熟,于是南方万万生民,无不家给人足,群沐圣天子教养之弘恩,永永无极也。”可惜至康熙末,试种的成绩不大。

因御稻米栽植御苑,故也被称为“御田胭脂糯”,《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记黑山村庄头乌进孝向贾府缴纳年租年礼的单子上,就有“御田胭脂糯二石”。庚辰本《石头记》于此批道:“《在园杂志》曾有此说。”这胭脂糯与江南所出者不同,江南的“谷红粒白”,而“御田胭脂糯”则“粒如丹砂”。《红楼梦》七十四回至七十五回说,王熙凤抄检大观园,折腾了半夜,“谁知夜里下面淋血不止,次日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起来,遂掌不住”。那天晚饭时,贾母要吃粥,“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送给凤姐儿吃去。’”这“御田胭脂糯”能补血益气,王熙凤病的是血亏,贾母让凤姐喝这红稻米粥是有道理的。

在民国《重修常昭合志》卷十五记载的稻品中,既有红莲稻、胭脂糯,也有血糯,于血糯记道:“血糯,亦名红莲糯,宜作粥。”常熟血糯,清香扑鼻,色泽鲜红。据医家言,食用血糯,能养血滋阴。因其性较白糯少粘,故烧煮时最好掺以白糯,以三七相和为宜,即三成血糯七成白糯。以血糯做成的酒酿、粉圆子、八宝饭、红米酥、血糯糕等,不仅色泽美观,而且特别香糯可口。血糯八宝饭是苏州人家的寻常甜食,制作时佐以桂花、蜜枣,衬以白糖、莲心,糯饭紫红,莲心洁白,入口肥润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