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姑苏食话
15334900000026

第26章 岁时

饮馔

古代中国有“四时八节七十二候”,即所谓岁时节令,它是农耕文化的反映,人类就是在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中,认识宇宙的运动规律。苏州岁时节令的食品是颇有不同,这些不同的食品,使岁时节令各具特色,以多种多样的饮食活动营造了不同岁时节令的气氛,其蕴含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有时令的关系,也有风俗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这些食品的象征意义,要比它们的营养价值重要得多。前人在这些饮食活动中,寄托自己的希望,抒发自己的情怀,享受自然的乐趣,品味多变的人生。

早在西晋时,左思《吴都赋》便有“竞其区宇,则并疆兼巷;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之赞。及至明清,苏州以繁华富庶称誉全国,张大纯《节序》就说:“江南佳丽,自昔为称。吴下繁华,于今犹著。驱车载笔,名流多游览之篇;美景良辰,土俗侈岁时之胜。”

唐寅有一首《江南四季歌》,最早见明万历四十二年何大成刻本《唐伯虎先生外编续刻》卷三,咏道:“江南人住神仙地,雪月风花分四季。满城旗队看迎春,又见鳌山烧火树。千门挂彩六街红,凤笙鼍歌喧春风。歌童游女路南北,王孙公子河西东。看灯未了人未绝,等闲又话清明节。呼船载酒竞游春,蛤蜊上巳争尝新。吴山穿绕横塘过,虎丘灵岩复玄墓。提壶挈榼归去来,南湖又报荷花开。锦云乡中漾舟去,美人鬓压琵琶钗。银筝皓齿声继续,翠纱汗衫红映肉。金刀剖破水晶瓜,冰山影里人如玉。一天火云犹未已,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乞巧人排明月里。南楼雁过是中秋,悚然毛骨寒飕飕。登高须向天池岭,桂花千树天香浮。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一年好景最斯时,橘绿橙黄洞庭有。满园还剩菊花枝,雪片高飞大如手。安排暖阁开红炉,敲冰洗盏烘牛酥。销金帐掩梅梢月,流酥润滑钩珊瑚。汤作蝉鸣生蟹眼,罐中茶熟春泉铺。寸韭饼,千金果,鳖裙鹅掌山羊脯。侍儿烘酒暖银壶,小婢歌阑欲罢舞。黑貂裘,红氆氇,不知蓑笠渔翁苦。”至清康熙间,褚人穫撰《坚瓠补集》,卷六录“惜不知谁作”的《吴门歌》一首,与这首《江南四季歌》大同小异。

袁学澜仿之,另作《吴中四时行乐歌》,咏道:“江南人住繁华地,雪月风花分四季。新年旗队看迎春,元夕鳌山明火树。弦管千家咽暖风,六门灯彩射云红。踏歌游女衣妆靓,步月王孙剑佩雄。落灯风起银蟾没,秋千戏近中和节。蛤蜊上市载芳樽,共来铜井寻香雪。清明烟柳遍横塘,士女嬉春乐水乡。六柱红船沸箫管,灵岩虎阜去烧香。昨过踏青榆荚雨,山塘喧聚龙舟鼓。酒幔齐悬珠串灯,水辔争摇琵琶橹。榴花开后放荷花,水榭凉亭障碧纱。冰山影里人如玉,浴罢金刀破翠瓜。赫煜火云犹未已,梧桐井上商飚起。鹊桥银汉渡双星,乞巧穿针明月底。桂轮飞影耀中秋,十番乐奏剑池头。一声玉笛穿云阙,七里珠帘卷画楼。风雨重阳治平寺,登高把菊藏钩戏。橘枝早染洞庭霜,香粳又熟湖田穟。园林瑞雪白银铺,暖阁安排煮酒炉。销金帐掩梅梢月,浅酌羊羔唱稚奴。四时乐事更番换,年去年来争赏玩。黄金难铸镜中颜,人世抟沙容易散。君不见,上天堂,下苏杭,人生到此真仙乡。好向南朝四百八十寺,醉过百年三万六千场。”

这两首歌描绘了一年四季苏州风俗的大略,其中各种饮食是个重要内容,断不可缺。更有儿歌唱一年吃食:“正月里,闹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三,眼凉糕。四月四,神仙糕。五月五,小脚粽子箬叶包。六月六,大红西瓜颜色俏。七月七,巧果两头翘。八月八,月饼小纸包。九月九,重阳糕。十月十,新米团子新米糕。十一月里雪花飘。十二月里糖菌糖元宝,吃仔就滚倒。”(《吴歌丁集》)可见苏州孩儿,自小就烙下什么时令吃什么的印象,尽管吃的都不是希罕之物,但有着时序上的讲究,遵循的也是苏州饮食的基本原则。

正因为如此,苏州在岁时饮馔上,清嘉与奢华并存,乃是独特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