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姑苏食话
15334900000061

第61章 腌腊

腌腊者,即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物。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说:“淮南鱼盐甲天下,黄金坝为郡城鲍鱼之肆,行有二,曰咸货,曰腌切。地居海滨,盐多人少,以盐渍鱼,纳有楅室,糗干成薧,载入郡城,谓之腌腊。”腌腊之肆,各地皆有,若论历史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入人心,又卓然有经营之法的,莫过于苏州孙春阳。

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四介绍说:“苏州皋桥西偏有孙春阳南货铺,天下闻名,铺中之物亦贡上用。案春阳,宁波人,明万历中年甫弱冠,应童子试不售,遂弃举子业为贸迁之术。始来吴门,开一小铺,在今吴趋坊北口,其地为唐六如读书处,有梓树一株,其大合抱,仅存皮骨,尚旧物也。其为铺也,如州县署,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至今已二百三四十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吴中五方杂处,为东南一大都会,群货聚集,何啻数十万家。惟孙春阳为前明旧业,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范烟桥《茶烟歇·孙春阳》也追记了这家名铺的故事:“苏州城外南濠有南货肆号孙春阳,毁于洪杨之劫。始创于明季,有地穴,藏鲜果,不及其时,可得异品。初有友与合资,忽梦孙春阳缢户外,觉而恶其不祥,走孙所,欲毁约,孙许之,即以姓名为肆号,悬户外。至是,其友始悟梦言之征在是矣。营业颇盛,明亡,有持万历年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稍迟疑。自是名益著,获利不资。”

孙春阳的字号,不但苏州人如雷贯耳,天南地北的客商也慕名而来,纷纷进货,孙春阳的出品也就行销各地了。这一情形至晚清依然,梁章钜《浪迹续谈》卷一就说:“京中人讲求饮馔,无不推苏州孙春阳店之小菜为精品。”孙春阳货物的特点,一是质量上乘,二是品类齐全。袁枚《随园食单·小菜单》记了两种,一种是玉兰片,“以冬笋烘片,微加蜜焉。苏州孙春阳有盐、甜二种,以盐者为佳”。玉兰片以楠竹的冬笋或春笋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因它的外形和色泽与玉兰花瓣相似,故得其名。还有一种熏鱼子,“熏鱼子色如琥珀,以油重为贵。出苏州孙春阳家,愈新愈妙,陈则变味而油枯”。熏鱼子是鱼子糕的一种,将鱼子去血膜后,淡水和酒,漂净沥干,加蛋清、虾米、香蕈、花椒等佐料,重油煎熟。还有一种虾子鲚鱼,即虾子鲞鱼的一种,夏曾传《随园食单补证》说:“孙春阳卖者,以鱼焙干,虾子皆附鱼身,每包大小二枚,味颇不恶。今则有效颦者,而味迥不侔矣。虾子鱼,今名子鲚鱼,实虾子鲚鱼之省文也。”欧阳兆熊和金安清的《水窗春呓》卷下,则提到孙春阳的茶腿和瓜子,“火腿以金华为最,而孙春阳茶腿尤胜之。所谓茶腿者,以其不待烹调,以之佐茗,亦香美适口也。此外各蜜饯无不佳,即瓜子一项,无一粒不平正者,皆精选而秘制,故所物皆驰名”。孙春阳所制香糟也很有名,《调鼎集·调和作料部》说:“苏州吴县孙春阳家香糟甚佳,早晨物入坛,午后即得味。”孙春阳还有专门储藏水果的地窖,使得一年四季,能够有各样水果应市,如寒冬腊月的西瓜、炎日酷暑的蜜橘等等,不当其时而每有异品,当然这种水果的价格,想来一定是非常昂贵的。

自明迄清,孙春阳的总店几经徙移,先是至皋桥西偏,后又到南濠,总不离阊门阛阓之区,在雍正十二年印制的《姑苏阊门图》上,孙春阳就坐落在南濠街上,两楼两底,位置是很突出的,店堂内有柜有架,有“孙春阳”号额,又有“茶食”等市招,地上置大缸数只,上悬火腿、咸肉累累。孙春阳分号的分布情况,由于没有记载,不得其详。这家著名店肆,起于万历中叶,毁于咸丰十年的太平军战火,后来也不曾重新开业。近人瞿兑之《杶庐所闻录》说:“孙春阳为吾国店肆中之历史最悠久者,观其制度,益深得科学管理法者。”孙春阳是否是中国店肆中持续历史最长的,还没有做过很好的梳理,但它的经营管理方法,确实科学合理,算得上是古代坐商的翘楚。

康熙五十七年,海、淮、洋、泗四帮腌腊商人在阊门外潭子里创建高宝会馆,即江淮会馆。据乾隆七年八月《长洲县革除腌腊商货浮费碑》记载,“腌腊鱼货,汇集苏州山塘贩卖”者,有二百四十人之多。乾隆年间,兖、徐、淮、阳、苏五府腌腊鱼蛋咸货商人又在胥门外创建江鲁会馆。在乾隆二十四年徐扬绘《盛世滋生图》上,凡南北杂货店内都悬挂腌腊诸品,累累排列,在胥门外一摆渡一肆悬“金华火腿”市招,山塘桥堍更有一肆,山墙上大书“胶州腌猪老行”,临河悬“宁波淡鲞”、“南京板鸭”、“南河腌肉”三方市招,山塘街口有一家悬“白鲞银鱼··”,可见当时苏州腌腊业的兴旺。咸丰八年,海货商人也在南濠黄家巷建立永和公堂。据同治十二年《海货业设立永和公堂办理同业善举碑》记载,“是时海货产并无专业,归入南北杂货,捐资给恤”;“现今苏帮一业,皆在上海,行少捐微,随时陆续收取”。一九一二年十一月《吴县示禁保护金腿业永仁堂善举碑》记道:“据腿业永仁堂司董陈维瑞、许绍基、杨祖年、李铭·、·鸿勋、王家·、胡锦章、张··等禀称,窃商等在旧长元吴三县邑境内开设金腿货铺,历有年所。”可见民国初年,苏州金华火腿业有行会组织永仁堂。

同治以后,苏州腌腊店肆主要有大东阳、生春阳、仁和堂等字号。生春阳在观前街洙泗巷口,原名巨成祥腿栈,为绍兴祝氏创设于同治年间,光绪十五年祝氏病危,委托小女未婚夫许瑞卿经营店务,时观前大东阳腿铺生意好于巨成祥,许瑞卿求得隆兴寺主持资助,从东阳、金华、义乌及如皋等地购进火腿,其进货严格,所售火腿均打上黑色圆形店号印记,营业日渐兴旺,遂与大东阳相匹敌。光绪十七年改号生春阳腿铺,乃仿用老字号“孙春阳”,由于音同字不同,社会上亦无非议。光绪三十三年,生春阳加入苏州商务总会。民国初年,生春阳将火腿运销香港,时价火腿仅两个银元一只,生意大好,获利颇丰,从此开始批发火腿业务。大东阳则营业萎顿,无力从产地直接进货,改向生春阳进货,终因难以维持,出盘给生春阳。于是生春阳成为苏州腌腊渔腿业的巨擘,购进大儒巷东口房屋一所作为库房,储火腿常在十万只上下。一九三七年,苏州沦陷,生春阳、大东阳被洗劫一空。及至抗战胜利,生春阳盛况不再,仅能维持而已。

金华火腿在苏州,市场颇大,家厨市食皆常用之,人称“金腿”。

《清稗类钞·饮食类》说:“火腿者,以猪腿渍以酱油,熬于火而为之,古所谓火脯者是也。产浙江之金华者为良,上者为茶腿,久者为陈腿,以蒋姓所制为更佳,人皆珍之,称曰南腿。”瞿兑之《养和室随笔》也说:“火腿盛行于近百年,几无远弗届,然见于记载者绝鲜。吴慈鹤《凤巢山樵集》有诗题云:‘金衢花猪甲天下,盖土人以白饭饲之,绝不食秽,故香洁独胜。兰溪舟妇悉豢此,几与同卧起,若猫犬然。冬月宰之,以盐渍其蹄,风戾以致远,可数年不腐,味尤隽永。吴庖能和蜜煮之,甘腴无比。’此指金华火腿而言,云南之宣威腿尚无人吟味者。”苏州的金华火腿几乎都贩贸而来,也有自己制作的。有金华人流落吴江盛泽,以弹棉絮为业,而家制南腿,滋味称绝,后竟以此为业。蚾叟《盛泽食品竹枝词》咏道:“金华籍贯浙东人,卷絮弹花是客民。独出冠时南腿肉,钵头弄里话前因。”闻名遐迩的金华火腿,竟然在盛泽冠时独出,也可见得饮食文化的交流,钵头弄这个地名,就留下了历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