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362500000008

第8章 侵染性病害(7)

①大面积实行3年以上与非茄科作物轮作,避免与土豆、辣(甜)椒、茄子连作。

②种植抗、耐病品种。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合理密植,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对病害的抗性。

③早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番茄拉秧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花、落果,结合翻耕土地,搞好田间卫生。

④注意雨后及时排水。

⑤保护地番茄重点抓生态防治。大棚内要注意保温和通风,每次灌水后一定要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高,易结露,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尤其需要调整好棚内水、气的有机配合。在整枝时应避免与有病植株相互接触,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种子要用55℃温水浸泡15~20分钟,然后再常温浸4~5小时后催芽播种,或采用2%武夷菌素水剂100倍液浸种60分钟,或用种子重的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水150~200毫升,混匀后可拌种3~5千克,包衣晾干后播种,可有效杀死黏附于种子表皮或潜伏在种皮内的病菌。

②栽前棚室消毒。连年发病的温室、大棚,在定植前密闭棚室后按每100平方米空间用硫黄0.25千克,锯末0.5千克,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烟一夜。

③生长期用药。在番茄苗期,病害发生前应注意用保护剂预防病害的发生,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视天气和番茄生长情况每7~10天喷1次。保护地栽培时,结合其他病害的预防,可以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200~250克/亩,在傍晚封闭棚室后施药,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5~10天熏1次,也可每亩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视病情间隔7~10天喷一次药。在田间开始发病、部分叶片或茎秆上有病斑发生时,应及时喷施治疗剂,以保护剂和治疗剂混用效果好。

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60克/升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800~1200倍液。茎叶喷雾,视病情隔7天喷1次。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茎部发病,也可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

番茄晚疫病

本病又称番茄疫病。

发病症状本病主要为害幼苗、叶片、茎和果实,以叶片和青果发病重。

幼苗期染病,叶片初呈水浸状暗绿色,叶柄处腐烂,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引起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

成株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湿度大时病斑叶背病健交界处长出白色霉层。茎和叶柄上病斑呈水浸状黑褐色腐败状,使植株萎蔫。青果发病在近果柄处产生油浸状暗绿色云纹状不规则病斑,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果实坚硬,湿度大时病部有少量白霉。可造成大量烂果、死株。

病原致病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上越冬,有时可以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从番茄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尤其中心病株出现后,伴随雨季到来,病势扩展迅速。当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相对湿度75%~100%、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因此,降雨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本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在反季节栽培时,出现以上发病条件,此病也会大发生或大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

②采用营养钵、营养袋或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③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④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⑤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应及时排水。

⑥加强通风透光,保护地栽培时要及时放风,缩短植株叶面结露或出现水膜时间,及时打杈,防止棚室高湿条件出现。

(2)物理防治: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然后再常温浸种4~5小时后催芽播种。

(3)药剂防治: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进行防治,施药时注意治疗剂和保护剂结合施用,以防止病害再侵染。

①喷雾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常用农药有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687.5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②熏烟或喷粉防治:棚室栽培出现中心病株后,每亩施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熏治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1000克。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药。

番茄灰霉病

发病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为害叶、茎、花和果实。

苗期染病,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至幼茎,产生褐色至暗褐色病变,病部缢缩、折断或直立,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浓密的灰色霉层。真叶染病,产生水渍状白色不规则病斑,后呈灰褐色水渍状腐烂。幼茎染病,亦呈水渍状缢缩,变褐变细,造成幼苗折倒,高湿时产生灰色霉状物。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向内发展,病斑呈“V”字形,开始为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斑,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茎发病后,初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椭圆形或条形病斑,高湿时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蒂部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或果梗发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软腐,病部长出灰绿色绒毛状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

病原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病菌随气流及雨水或农事传播,从伤口、衰老器官或枯死的组织侵入,沾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花期是侵染的高峰期,果实膨大期是发病盛期。病菌发育适温为18~23℃,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易发病,持续高湿是本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连续阴雨、田间郁闭、植株生长弱、通气不良,易暴发流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用新土育苗。

番茄灰霉病病果3番茄灰霉病叶柄表现

②与非茄科作物进行轮作。

③栽培密度不可过大。保护地栽培遇低温、高湿天气要加强通风。冬季或早春,上午棚内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以降低棚内湿度;夜间要适当提高棚温,避免叶面结露。

④发病初期控制浇水,不可大水漫灌,一般浇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

⑤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枝、病叶和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第一次用药在定植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番茄苗,要求无病苗进棚;第二次在沾花时带药。第一穗果开花时,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器着药;第三次在浇催果水前一天用药,以后看天气情况确定,如遇连阴雨天气,气温低,可再防1~2次,间隔7~10天。果实快速膨大期是番茄灰霉病高发期,应注意施药防治,每次喷药前把番茄的老叶、黄叶、病叶、病花、病果全部清除,以减少菌源基数,并利于植株下部通风透光。喷药要周到,施药时抓住三个位置:一是中心病株周围,二是植株中下部,三是叶片背面。做到早发现中心病株及早防治。要注意保护剂和治疗剂混施,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可用25%啶菌唑乳油1000~2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1%过氧乙酸水剂1000~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连续喷药3次以上,每次间隔7天。

保护地栽培,在发病初期,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250~300克熏一夜,每隔7~9天熏1次,也可用6.5%甲基硫菌灵·乙霉威超细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亩1千克。

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又称半边枯。

发病症状本病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枯死,依次向上蔓延,有时植株一侧叶片发黄,另一侧为正常绿色,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褐色萎蔫枯死,但不脱落。或一片叶一边发黄而另一边正常。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褐色。潮湿环境下,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病原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起幼苗发病。多在分苗、移栽定植或中耕时从根系伤口、自然裂口、根部侵入,在维管束内蔓延,堵塞导管,并产生有毒物质,引起叶片发黄。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偏酸、地下害虫较多、土壤板结发病重。连作年限多,施用未腐熟粪肥,或追肥不当烧根,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降低,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选用耐病品种。

④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

(2)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或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再常温浸种4~5小时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拌种后再播种。

②土壤处理: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加土4~5千克拌匀,先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多余药土覆在种子上。发现零星病株,要及时拔除,定植穴填入生石灰覆盖踏实,杀菌消毒。

③在田间初见发病时,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向茎基部喷淋或浇灌药液,每株300~500毫升,视病情隔7~10天灌1次;发病普遍时,可用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浇灌根部,每株灌药液300~500毫升,视病情隔5天灌1次。

番茄白粉病

发病症状本病常发生在番茄生长中后期,为害叶片、叶柄、茎及果实。主要为害中部和下部叶片,初在叶面出现褪绿色小点,扩大后呈不规则粉斑,表面生出白色絮状物。起初霉层较稀疏,渐稠密后呈毡状,病斑扩大连片或覆满整个叶面。有的病斑发生于叶背,病部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斑块,后期整叶变褐枯死。其他部位染病,病部表面也产生白粉状霉斑。

病原有性阶段为鞑靼内丝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辣椒拟粉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温室、大棚栽培末期发生较多,中下部叶片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棚室可选用烟雾法。45%百菌清烟剂250~300克/亩,用暗火点燃熏一夜。

喷药防治,可选用25%乙嘧酚磺酸酯乳油15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1500~2500倍液,或30%醚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隔7~15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番茄绵疫病

本病又称褐色腐败病、番茄掉蛋。

面光滑的淡褐色斑,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斑,渐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叶片染病,其上长出大型水浸状褪绿斑,渐腐烂,有的可见同心轮纹。

病原有三种,分别是寄生疫霉、辣椒疫霉、茄疫霉,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