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15365400000001

第1章 西进运动(1)

林肯诞生

1809年的2月12日,那时天刚蒙蒙亮,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木屋里,一个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小男孩呱呱坠地。

提到肯塔基,人们总会想到福斯特所作的那首动人的民谣——《我的肯塔基老家》。但是,当林肯出生时,肯塔基还是一片未开垦的荒地。

美国东部濒临大西洋。包括弗吉尼亚州和宾西法尼亚州在内,早在北美的13个州还属于英国殖民地的时代,就有许多来自欧洲的移民在这里垦荒。

这些州的西侧矗立着东北、西南走向的阿利根尼山脉,这座山虽然称不上是高山,但山脉的东侧却以险峻和景色迷人而著称。山脉的西侧有一片辽阔的、一直延伸到密西西比河的大平原,肯塔基州就位于这个大平原上。

19世纪初期,这个州的东部有一个叫做哈丁的县,虽然称为县,但只不过是比一般村落稍微热闹一点的城镇而已。

住在这里的人多半务农,县里的每家商店都贩卖杂货、农具、衣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这个城镇附近有一片辽阔的原始森林。早期的移民砍伐掉这些原始森林,然后开垦成小块的耕地,他们就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后来,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这里不但设立了学校,同时也建造了简陋的教堂。每逢礼拜天,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往教堂听牧师布道。

当时的学校教育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不耽误农事,大人们往往不让孩子上学,何况大部分的孩子也不喜欢读书。

尽管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地指出亚伯拉罕·林肯的家在哪,但的确诞生于哈丁县附近的诺林溪畔的开垦地,他是在一间破烂小屋内呱呱坠地的。

从林肯的画像上,我们看到他面孔削长,额头上深深的皱纹象征了他坎坷的一生。他的眼神看起来有点孤独,不过嘴边却经常浮现出温和的微笑。

即使是后来他当了总统,也丝毫没有架子,就像在田里工作的农夫一样慈祥朴实。

林肯身材魁梧,腕力强劲,而且像所有干粗活的人一样,他的手掌特别大,凡是与他握过手的人,都对他那强劲的掌力印象深刻。

在青少年时代,林肯一直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但这丝毫未曾影响到他率真的本性和强健的身体。和大多数的新大陆开拓者一样,林肯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他能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坚韧不拔地向前迈进。

要叙述林肯的一生,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这一片新大陆的历史。

殖民历史

林肯出生的那个时代,适逢美国即将步入强国之列。美利坚合众国自1776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已经过了30多年,最初美国的版图只有今天的八分之一。

北美13州本来是英国的殖民地,在哥伦布(1451—1506)发现新大陆90年后的1585年,最早的一批英国移民抵达北美。

率领这批移民团最早来到这块土地的,是沃尔特·雷利(约1552 —1618)。一年前,雷利的一个亲戚曾来到这里考察,他眉飞色舞地对雷利描述说:“那里到处是高高的雪松、成串的葡萄、悠闲自在的鹿、欢蹦乱跳的兔子和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家禽。”雷利等人在现在的北卡罗来纳海岸登陆,并把这块土地命名为弗吉尼亚(意思是处女地)。他们不辞辛劳,一心想在此建立殖民地,却不幸被疾病、恶劣的生存条件以及薄弱的意志打败了。

至于比英国人更早抵达新大陆的西班牙人及葡萄牙人,情况也大致如此。

哥伦布发现大西洋沿岸的新大陆后,西班牙一些喜爱冒险的人也纷纷横渡大西洋前来这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21年,也就是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1475~1517年)也曾横渡巴拿马地峡,抵达西太平洋沿岸,现在巴拿马运河东岸的巴尔博亚城就是以那位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

与此同时,以科尔特斯为首的一群亡命之徒,也借着武力,把居住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毁灭了。此外,皮萨罗也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

玛雅及印加人都具有悠久而卓越的文化,可是西班牙的冒险家却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们一味地烧杀抢掠,只是为了抢夺金银珠宝。

后来,当西班牙人知道这些国家蕴藏着丰富的银矿后,就陆续前来,依靠强大的武力奴役着当地土著,逼迫他们大量采掘银矿,然后通过轮船运回本国。很快地,西班牙就变成了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英国是一个岛国,也是一个敢于挑战海洋的航海民族,可是在向外扩张这方面,在当时却显得有些落后。直到16世纪末期,伊利莎白一世即位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扩展。自此之后,英国的海盗也开始活跃在大西洋上,并经常袭击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船只,抢夺船上的金银财宝。英国也希望跟西班牙及葡萄牙一样,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然而在当时,葡萄牙已经占领东方国家,西班牙的势力则遍及中美及南美,仅剩下沃尔特·雷利所发现的北美,尚未被任何国家占领。

雷利率领的那群人也跟西班牙人一样,只想寻找到银矿一夜暴富。不过弗吉尼亚一带根本没有金矿和银矿,只有一片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大平原。

于是,这批移民不得不亲自动手去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并试图栽植烟草。可是,对于这批梦想一夜暴富的人来说,动手开垦土地以维持生活实在是很痛苦不堪的事,因此生病倒地的人、意志动摇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烟草的栽培也不很顺利,所以到了第四年,他们就不得不放弃开拓事业了。

18年后,又有无数英国人相继来到弗吉尼亚。这批移民是由约翰·史密斯率领的。

这批移民并不像过去的移民那样只想暴富,相反的,他们想在这里定居,世世代代生活下来。

对来自文明国家的人来说,在野兽及印第安人的威胁之下,要砍伐原始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房屋,需要相当大的决心和毅力。而这些人都能将所有的困难一一克服,最终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久居之地。

1620年,在弗吉尼亚的东北方(即现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海岸),出现了一艘破旧的帆船。这艘船叫做“五月花号”,载着来自荷兰的102名英国人。

很久以前,英国人就信仰基督教。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自创英国国教派,脱离了基督教而独立存在。到了16世纪末期,马丁·路德(1483 —1546)改革宗教后,新教传到了英格兰,受到许多英国国教派教徒的支持,于是改信新教的人与日俱增。

马丁·路德始终反对过于重视仪式、强迫信徒迷信的基督教,他主张发自内心的虔诚信仰,这就是一般所谓的新教。

当时的英国,信仰旧教的多半是贵族,而新教却在普通民众之间大为流行。信仰新教的人反对国王和主教专权,他们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信仰新教的人认为,在神的面前,人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任何人都可以信仰神。信徒应该始终具有虔诚的心,谨言慎行,互相关爱。

为了拥有虔诚之心,他们认为应该戒除烟酒或奢侈的享乐,否则将陷于堕落之渊。换句话说,他们的理想就是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且一边祈祷一边工作。这种追求心灵清静的英国新教徒又被称为清教徒。

清教徒因为反对王室的宗教专制和经济压榨,屡遭镇压迫害,无法在英国立足,只好结伴逃往荷兰。而搭乘“五月花号”前来新大陆的,正是这些清教徒。

在普利茅斯海岸登陆的人当中,有35名清教徒,余下的是工匠 、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不过大家都能同心协力地为开创未来的生活而努力。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五月花号公约》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这批移民在这里开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结构,这在王权与神权统治的时代,暗示了许多民主的信念。

“五月花号”的人就在虔诚的信仰之下,在《五月花号公约》的约束下,过着一边祈祷、一边工作的简朴生活。他们建筑圆木小屋、砍伐森林、开垦耕地,把本来是野兽栖息的荒地,建成了理想的家园。他们深信,凡是有坚定信仰的人,必能克服任何困难,开拓光明的前景。

当其他地区的清教徒得知“五月花号”到达新大陆后的情形时,无论是身在荷兰还是英国本土的清教徒,都陆续地越过大西洋前来新大陆。

现今的波士顿一带,当时就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英国人的殖民地,被称为新英格兰。不同于西班牙人那种抢夺当地住民金银财宝的野蛮习俗,来到新大陆的英国人是想在这儿生根,因此都全力以赴地开垦荒地,辛勤耕种。

这正是英国殖民地繁荣的原因。尤其是“五月花号”的那些人所怀抱的自由平等精神,更被后来的北美移民发扬光大。

此后,在其他新兴殖民国如英国、荷兰和法国的竞争下,原本强大的殖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却日渐衰落了,英国却以惊人的速度壮大。

当时,英国的船只不断活跃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一带。接着,同为海洋国家的荷兰也仿效英国人的方式,向亚洲及美洲挺进,并终于在现在的纽约一带,开发了一个殖民地。

看到英国及荷兰在新大陆发展的形势,法国人也不甘示弱,开始向现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移民。

然而,法国人的作风依然与西班牙人相似,他们的目的在于大量收集兽皮运回欧洲牟取暴利。

北美的第一块英国殖民地并不是靠英国政府的力量开发的,到了17世纪,英国政府才试图采取行动,把这块土地纳入英国的版图。不久,由荷兰人开发的新阿姆斯特丹港也被英军占领了。

这个时候,英国又出现了一个叫做“教友派”的新教。1682年,教友派的信徒分别搭乘数艘船只,抵达纽约港。这是空前绝后、人数最多的一次移民。后来,他们在纽约西南方的一片原始林中,开发了一个新的殖民地。

宾夕法尼亚州的建立者——威廉·潘(1644—1718),是最早一批到新大陆开发的英国大地主之一。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因为欠威廉·潘的父亲16000英镑的债,因而在1681年4月4日,查理二世向他颁发了特许状,将此地送给威廉·潘,并将此地命名为“宾”。威廉·潘带领了一批人,将此地命名为“夕法尼亚”(林地之意),合在一起就是宾夕法尼亚,现在的州名。威廉·潘希望能够在此建立一个都拥有同样信仰的和平村落。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正如清教徒把波士顿当做根据地一样,教友派信徒也以费城为中心,渐渐扩展到现在的宾夕法尼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