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望月文学》寄来的报纸,是一个纯文学的东西。我们是在网上相识的。浏览了一下,颇为感叹。眼下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年代,竟还有一帮文学爱好者,执着地默默耕耘。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实现自我,因为他们太喜欢写作了。虽然文章还很稚嫩,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毕竟是自己呕心沥血之作,比起那些欺世盗名、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所谓名人们,要高尚得多。
如今这个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写东西流行一大抄,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复制粘贴,鼠标点几下,一篇大作就大功告成。现在的书店里充斥着各种雷同的所谓畅销书,随便一翻,内容基本一样,全是文化垃圾。反正大千世界,人们整日奔波劳碌,没有人去关心这东西是不是你自己写出来的。其实抄文章也得会抄。别人的思想加上自己的感悟,那就是整合。整合出一篇好文章也不容易。做过编辑工作的人都有体会,有时改一篇文章比重新写还难。善于集大成,其实也是一种本事。如今有些人竟卑鄙到连整合都懒得做,纯粹成了抄袭。连有些大学校长、教授的论文都是抄来的,这年代你还信什么,反正不抄白不抄。为了功利,能写出好文章才怪呐!
写文章很累,写出好文章更累。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两件难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写文章,实际上就是为了将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好文章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心浇灌出来的。也许就是这种艰辛的过程,让很多人乐此不疲。以前没有电脑,在无数个不眠之夜,沏上一杯清茶,点一盏昏黄色的台灯,房间里飘荡着轻缓的音乐,钢笔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欢快响声,那感觉,真的很惬意。有时为考虑一个题目日思夜想,有时为闷出一句妙语沾沾自喜。如今,敲敲键盘就能搞掂,但有些字已经不会写了。从用笔写作,到用电脑写作,刚开始还真有点不习惯。以前,一拿起笔写东西,总有一种文思泉涌的感觉。但一坐到电脑前,不是想看资讯,就是想玩游戏,只是没有写文章的感觉。及至真的要写东西,也总是把思想放在如何打字上,文章的思路经常被打断。刚有电脑那会儿,我写东西还是写在纸上,然后再输入电脑,边输入边修改。如今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仍用笔写作?科技发展、时代变迁,再不能用老眼光去思考。以前想当个作家难上加难,走关系、找门路打破脑袋去求出版社。现在网络作家层出不穷,你的文章好,点击率高,各类媒体、出版机构就会走马灯似的找你。韩寒、当代明月等都是在网上红起来后才出的名。互联网给那些实现作家理想的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小时候总酷爱辞藻华丽的文章,喜欢将名著里的精彩描写摘下来,没事儿就背成语词典。现在看起来很可笑。其实好文章平淡如水。写文章的大忌就是假,华而不实。王朔的小说,主人公都是北京的胡同串子,语言又损又贫,真实生动,虽被冠以“痞子”文学,但读者众多;三毛的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词汇,也没用什么成语,全是真情流露,看起来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真实感人;韩寒的文章,虽然文采一般,但敢讲真话,自然流畅,所以很多人爱看。其实区别一篇文章是自己写的还是抄的,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在于此。
写作是孤独的,不懂孤芳自赏,是难以写出好文章的。有人说,文章是“憋”出来的。其实,我理解这种“憋”实际上是一种积淀,生活日积月累,肚子里憋满了思想,溢出来的就是文章。“李白斗酒诗百篇”,换了别人,即使喝上一斤二锅头,可能能憋出几个屁来,憋出一篇好文章的不多;曹雪芹举家食粥方有红楼,您即使顿顿喝粥灌水饱儿,小脸儿都绿了恐怕也是白搭。这种生活积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写作是激情的,没有多愁善感,文章也只能是干巴巴的。自古作家都是“多情种”。太理性的人,写些学术论文可以,想写出激扬文字,恐怕心灵上还要更奔放。写作是伟大的,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在你的笔下,想让谁死,谁就别想活;想让谁去爱,不爱得死去活来就不算完。每构思一个情节,实际是在创造一个新的情感世界。写作又是勇敢的,因为好文章都是发自最内心、最真诚的情感。韩寒的博客为什么点击率那么高?就因为他经常说些旷世惊人之语。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网络虚拟世界盛行的年代,能够听到些真话、实话,真属凤毛麟角啊。
写作的乐趣,就是要用心灵去写。写作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才是件快乐的事。写作的乐趣,只有智者才能品味;写作的乐趣,只有善者才能感悟;写作的乐趣,只有勤者才能领略。
2008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