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袁世凯全传
15491700000031

第31章 政治投机,徉装护共(2)

同时,袁世凯还改编自己的卫队为拱卫军,拱卫京城,让段芝贵充任统领。

再加上徐世昌操纵的军谘府,赵秉钧掌握的民政部,军警大权均垄断于他一人之手。

在行政方面。袁世凯奏请所有与立宪制度抵触事项一律停止。

具体做了如下布置:

第一,除国务大臣外,其余召见官员,均暂停止,总理大臣不必每日入对。

第二,除国务大臣外,各衙门应奏事件,均暂停止。所有从前应行请旨事件,均咨行内阁核办,必须具奏者由内阁代递。凡无须必请上裁事件,均以阁令行之。关于皇室事务,宗人府、内务府、銮舆卫、钦天监等衙门,仍可俱奏,奏后知照内阁,但所奏以不涉及国务为限。

第三,各部例行及属于大臣专行事件,无须上奏。

第四,向由奏事处传旨事件,均暂停止。内外折均递至内阁,由内阁拟旨进呈,再请钤章。

按照以上要求,所有的政令政务都集中到内阁,皇权大大削弱,太后、皇帝只剩下钤章的权力了。

这个主意是袁世凯的幕僚汪荣宝出的。

开始,袁世凯一心想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但清朝的旧例太多,苦于无从下手,便叫汪荣宝想办法。

这汪荣宝想了三天,就草拟了上述意见递给袁世凯。

袁世凯看过之后,大为激赏,马上上奏。

载沣本不愿把权力交出,但袁世凯是在“君主立宪”、“责任内阁”等堂而皇之的旗号下提出的,是符合”宪政”的。再说,是他把人家请来的,不听从摆布,又有何法?他只好予以批准。

自此之后,载沣丧失了实权,被迫辞去了形同虚设的摄政王。

12月6日,隆裕太后准其以醇亲王退归藩邸,岁给俸银5万两,不再干政。载沣灰溜溜地走了。

以后的用人理事,均责成内阁总理大臣、各国务大臣担负责任。

袁世凯尽管没有当上监国,但依然赶走了监国的载沣,大清朝只剩下一个孤儿,一个寡妇,袁世凯想怎么玩他们就怎么玩了。

此时,袁世凯已经成为北方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大清朝已形同虚设了。

有些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奏请收回摄政王辞位之命,袁世凯说:“他凭什么监国?三年时间不算短,可他做出了什么?这样走,还算他走运。”

酒精飞出三颗炸弹

虽然暗杀了吴禄贞,去一心腹大患,但袁世凯依然忧心忡忡,北方的革命之火仍在燃烧,如任其蔓延扩大,腾起烈焰,搞不好就会烧到屁股。

因此,袁世凯首先对发生在北方的革命,他都毫不留情地进行破坏镇压。

山西近在咫尺,革命军得势,震动京畿,关系至为重大。所以,暗害吴禄贞后,袁世凯立即派段祺瑞去山西“善后”,接着又任命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命曹锟率第三镇北洋军全力进攻民军。

山西都督阎锡山本来不是真心革命,而是进行政治投机,现在袁的大兵压境,他畏敌如虎,不战而溃,由娘子关逃回太原。

敌人尚在数百里之外,他又弃守太原,窜往别处,太原很快被北洋军攻占。

武昌起义后,保定的革命党人秘密集议,共谋响应,决定分头行动,使清廷疲于奔命,促南方革命成功。

11月下旬,归绥、晋北举义,张雨岑等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议决迅速发动,声援归绥、晋北,乘势南下幽燕。后因枪弹仅由天津运来一部分,不敷分配,起义推迟。

11月27日,再次运送的枪弹被查出,谋泄,清军大肆搜索,捕数十人,李飞仙等7人惨遭杀害,张雨岑潜逃,起义被镇压。

北京、天津、保定一带存在着许多革命小团体,互不统属,力量分散,严重地影响革命活动的开展。为推动北方革命,北京同盟会派冷公剑为代表前往武昌会见黎元洪,请求派人北上主持革命。

黎元洪大喜,当即委派胡鄂公为湖北军政府全权代表,去北方从事革命运动。

1911年11月24日,胡鄂公抵达天津。

胡鄂公到天津之前,白毓昆等人即成立了天津共和会,参加者有北洋法政学堂和天津女子师范学堂的师生、京津一带的革命团体和部分同盟会员,推白为会长,胡宪为副会长,策划起义。

胡鄂公曾于1910年在保定组织共和会,于京、津、通州、太原等地设立分会,故至津后首先与共和会取得联系。

胡鄂公到天津不久,就受了汪精卫的骗,组织起义失败。当然,汪精卫是为袁世凯服务的。

吴禄贞被刺杀后,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也被袁世凯解除了兵权,统制由潘矩楹继任。

二十镇的官兵力挽张不要卸职,率部起义,直趋京津,坚决反对潘接任统制。

张绍曾因吴死势孤,遂萌退志,对管带王金铭、施从云等说:“君等所言,已见肝胆,吾亦有心,宁不感动。惟北方倡议,缓急可恃者,仅驻保之六镇。吴禄贞遇害,应援断绝,曩昔筹议,尽成泡影,我军势孤,独鸣岂易。且泾渭分流,萧墙可虑,铤而走险,徒取败亡,少待时机,较有把握。”

王金铭、施从云知张消极,不可强留,毅然主动地挑起领导革命的重担,积极鼓动革命官兵准备起义。

袁世凯害怕二十镇官兵起义,电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速饬曹锟的第三镇开往北戴河、昌黎一带严密防范,并奏请将蓝天蔚开缺。

同时,他还密令潘矩楹在内部加强戒备,限制官兵自由,将军队分调各地,拆散革命力量。

但是,这一切并未能够阻止革命的发展。

12月31日,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电告袁世凯、顺直咨议局和上海议和代表,要求实行共和,电曰:“全国人民,渴望共和政体之实现,甚于枯苗之望霖雨。诚以非共和难免人民之涂炭,非共和难免外人之干涉,非共和难免日后之革命。”

王金铭、施从云代表革命官兵谏请岳兆麟采取一致行动,担任北方革命军政府大都督,率众宣布独立。

岳兆麟身为标统,反对革命,次晨逃往开平,向王怀庆告密。

王怀庆马上电告袁世凯。

袁世凯一面调遣曹锟第三镇陈文运部赴滦州防堵,一面派王怀庆前往滦州见机行事。

1912年1月1日,王怀庆到滦州威胁官兵放弃革命,王金铭等不从,反推举其为大都督。

王怀庆一看摆脱不掉,佯为答应。次日,走在路上,乘人不备,打马而逃。

3日,官兵正式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推王金铭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白毓昆为参谋长,朱佑民为民政部长等等。

他们通电全国,宣告滦州独立。

袁世凯立命曹锟和王怀庆带陆、淮各军前去剿抚。

同时,袁还下令对第二十镇驻秦皇岛到海阳一带的第八十标,驻葫芦岛至逆山一带的第七十八标,驻锦州一带的第七十七标严密监视,不准有所行动,切断了他们和第七十九标的一切联系,冯玉祥也被拘禁起来。

4日,王金铭等誓师,准备挥戈西向,不意第三营管带张建功突然据城攻击一、二两营,王金铭、施从云率队反击,但恐贻误时机,乃率两营700余名战士于晚8时登车扑向天津。

次日3时,与曹锟部相遇,因众寡悬殊,多数战士壮烈牺牲,王金铭、施从云等均被杀害。

白毓昆逃到古城被抓获,从容就义。

孙谏声留守军政府,遭张建功毒手。

滦州起义又告失败。

通州的革命党人在滦州起义失败后亟谋发动起兵,主持者为王治增、蔡德辰等人。

王治增认为通州距北京最近,出其不意举义,可寒清廷之胆,促和议成功。

蔡德辰认为如能运动驻毅军起义,可朝发夕至,威逼清廷退位。

他们利用华北协和书院师生与驻通毅军姜桂题部官兵的交谊关系,对毅军进行工作,不久,将毅军7个营中实力最强的4个营运动成功,议定由蔡电请湖北军政府先发军饷两个月,以资接济,饷到即行举事。

王治增、蔡德辰等召开会议,定于1月17日举义,攻克通州后便直捣北京。

部署既定,他们就静候湖北军政府汇款接济。

不料,湖北军政府一再愆期,毅军中有人动摇,向姜桂题告密,以图免祸。

15日深夜,姜桂题突派马队200余人包围张家湾起义总部,捕去王治增、蔡德辰等7人,不久斩首。

对于袁世凯,许多革命党人都认为他是清政府的首脑,革命的最大障碍,为人阴险无信,早就想把他诛锄。但是,汪精卫说:“袁世凯有实力,在彰德时也与革命党有往来,如利用袁,未始不可促成革命,若去袁则北方实力无统率者,更不易征服。”由于他百般阻挠,革命党人暗杀袁世凯的计划一直未能实行。

及至蔡德辰等人被捕,北京的革命党人聚集在一起商讨办法,继之又得到袁世凯次日将去早朝的消息,遂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刺杀他。

1912年1月16日,革命党入分组布置在袁世凯去故宫的路旁。

上午近12点,袁世凯乘双套马车由卫队保护着出了东华门,行至东华门大街时,突然从酒楼上飞出三颗炸弹,“轰轰”两声巨响——有一颗未炸,护卫管带袁金标当场被炸死,双套马车的两匹马也被炸伤,但是,袁世凯却毫发未损。在卫兵的簇拥下,急忙逃走。

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等10人被捕。

17日,袁世凯下令将张、黄、杨三人杀害,其余7人因无证据被保释。

这次暗杀,袁世凯虽未丧命,却也被吓破了胆,急急搬到地窖里去办公,忙不迭派人向同盟会表示要“效忠革命,推翻清朝。并请各同志勿急”,且送给同盟会地下工作人员每人一张京津间的头二等火车票,以示友好。实际上,他是怕革命党人再打他的主意。

26日,薛成华等5人在天津新站谋刺天津防务大臣张怀芝被捕,薛当晚即被凌迟处死。

27日,北方革命协会各团体代表讨论了北方革命总司令部大纲和起义问题。

经协商,大家决定1月29日夜12时在天津举事,同袁世凯斗争到底,制定了起义的详细计划。

29日晚,由于王一民和日本人谷村误放起义信炮,使起义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小时,结果造成各路起义队伍行动不一,人未齐集就匆忙出击。

敌人以强大的火力反击,起义很快失败。

正当他们准备再举义旗的时候,南北议和已经告成,清帝已决定宣告退位,北方革命协会遂宣布解散。

其后,汪精卫也把同盟会会员遣散回家。

一副拥护共和的姿态

却说当时各省独立,有的革命,有的立宪,有的却是封建官僚军阀当家,并不是同盟会的一统天下,各有各的打算。

武昌起义后不久,黎元洪通电各省,要求派代表到武汉来举行会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

此时,江苏、浙江、上海也告光复,三位都督程德全、汤涛潜与陈其美共同发出号召,要各省代表到上海集会。结果有的代表到了武汉,多数省代表到了上海。

在上海的代表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加的代表每省二人,一人为都督府所派,一人为咨议局所推选,这些代表便在上海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不久,这些代表接到黎元洪要求他们去武汉的电报。他们考虑武汉是首义地区,黎元洪又是第一位都督,上海的联合会遂决定迁到武汉,且决定武昌作为中央军政府所在地,推黎元洪代行中央政务。

各省代表到达武昌时,冯国璋所部已经占领汉口和汉阳,正在炮轰武昌。所以代表们躲到汉口英租界一家洋行里举行会议。

会议以谭人凤为会议主席,通过一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却没有根据这个大纲产生临时总统,组成临时政府,只是公认黎元洪以大都督名义代行中央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