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文明之旅
15495700000033

第33章 中国.锦绣巴蜀(3)

王荣轩:这两条河在以前是非常狭小的,污染非常严重,关键难题就是河两岸在棚户区里居住的10万多人,我们要实行这个工程,就要把这10万多人搬走,为此我们花了1年半的时间,修建了24个居民小区,搬走这10万人,大概是3万多户。再有,我们修建了很好的河堤,用水利部长的话讲,叫做“防洪的铜墙铁壁”。原来每年洪水都要上岸,现在这个河堤修好以后可以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就是防洪没有问题了。还有,这里边走汽车的是内环路,内环路下边铺了7个管网,就是雨水、污水、自来水,还有就是电力隧道、光纤光缆的通讯隧道,天然气管道,这样基础设施也改善了,两岸进行了规范的房地产开发市场,有了可靠的基础,可靠的保证。

治理府南河共投资27亿元,工程目标指向六个方面,防洪、治理污染、安居、绿化、文化建设和道路管网建设。府南河的治理向世人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人类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吴小莉:到了21世纪,可能人类要求的不止是有地方居住,而且要有居住的品质,环境要非常优美,我们那个时候解决了多少困难,才营造出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这里也因此得到人类居住奖。您自己那时候的感触是什么?

王荣轩:刚才我说过,首先要把这10万人搬迁走,他们新的居住环境又要比以前大大改善,不要半途而废,弄得半拉子工程,这是一种担心。另外一种担心就是,干这么大的工程要花钱。钱从哪里来,能不能筹措得到,不要搞成胡子工程,这两个方面是最担心的,走着看嘛。作为政府,要为老百姓着想,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当然办实事这么多年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遇到了很多的坎坷,尽管有很多难处,把它干完了也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应该干的事情。干好了心里就感到比较欣慰了,比较开心了。

吴小莉:初到府南河,我本以为它原就是这样一条美丽的市河,但是比照了六七年前的旧照片之后,我才发觉这之间的天壤之别,相信很多的成都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在治理之初原本以为只是单纯地解决问题,比如洁净水资源,但是治理到现在,才发觉它还有环保、防洪、绿化、安居以及文化古迹保存等作用,治理府南河成为改造整个成都市生态和环境的大工程。

无字三星堆

文字记载,古巴蜀的文化是从西周才开始的,而且是从中原文化分支出来的,一直到了1929年,一位农民在自家的田里头挖掘出了第一块玉器,随后就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和研究,而这项发掘和研究也使得古巴蜀的文化渊源向前推进了2000年。

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广汉市,1929年就被当地月亮湾的农民燕道城发现,后来考古学家葛维汉在他的发掘报告中描述这里的地形时写到:有三个小圆丘,把它们视作星座,称这些土墩为三星堆,这就有了三星堆的名字。80年代,专家先后两次对三星堆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了房屋基址、灰坑和墓葬,以及数十件陶器残片和玉石器。

吴小莉:这一座青铜人像有3300年的历史,是属于商代晚期的作品。从它身上穿的这件类似现今燕尾服的礼服,考古学家推测他可能是一位国王或巫,也可能是一位王、巫和祭祀三位一体的角色。在他的头上,我们看到一个类似眼睛的造型,这是跟巴蜀人非常有关系的太阳神的标志。太阳跟巴蜀人的关系也可以从他身上的雕刻中看出来,身上有很多类似眼睛的造型,事实上就是现在巴蜀的“蜀”这个字上头的“目”字,而它手上拿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三星堆最令人兴奋的发现是坑中出土了多件形式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像,以及其他各种铜器,2号坑还出土了一件高达2.6米的青铜立人像。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历史学家认为,哪个地方出现青铜制品,就证明那里的文明发展较早,他们还认定,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美索布达米亚和埃及,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而三星堆青铜器的发展证实川西平原在西周以前存在着古老的地方类型文化,在距今天三四千年以前就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了。

陪同人员:在商代后出现了青铜文明,出现了国家,有宫殿。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政治中心,在宫殿附近又修了一个城墙,主要是保卫政治中心。在城墙的外侧可以分为四到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定的功能。我们看这个地方,下面这个黑色的土就是城外壕沟里面的淤土,青色的土就说明在这个时期,这个壕沟里面是经常灌满了水,这个壕沟废弃了,不使用了,把它填进去的。

三星堆已经发掘的两座器物坑的年代有了定论,1号坑略早,相当于殷墟早期,2号坑较晚,相当于殷墟晚期,而最近发现的新坑和墓葬则相当独特,专家希望下一步能够发现王陵。

吴小莉: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当中,有很多的重要部分,包括城墙在内。我身后就是宫墙,顾名思义,它就是在宫殿附近的围墙。在宫墙下方,是一个房屋的奠基坑,我们发现在四五千年的农商时期,作为房屋奠基的牺牲品是十四五岁的一些少男少女。对于三星堆的考古研究来说,下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发掘到宫殿的所在地。

根据最新发现的奠基坑,约略可以坐标出来宫殿的所在地是位于西方。

吴小莉:三星堆的考古发掘让我们发现了很多,但是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的疑问。在我们所行走的路程当中,我们发觉很多文化上的疑问和谜,秋雨老师对于中国的文化和谜就特别有兴趣了。

余秋雨: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黄河,但大概从晋朝开始,慢慢向南挪移,向长江挪移,挪移的原因是北方打仗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挪移到大概宋朝的时候,经济中心基本上就在长江了,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长江原来应该是一个蛮荒地带,为什么挪过来以后,长江文明会发展得那么快呢?因为它有底座,但是这个底座到底是什么,文字记载不太清楚。所以我的家乡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掘,让大家有些惊喜。

而河姆渡还只是长江的下游,上游就是三星堆的挖掘。

余秋雨:一挖掘出来以后,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底座确实是很古老,而且很扎实。但是这个底座,看了以后我们又觉得有好多好多问号,问号太多了,它的冶金技术怎么会这个样子,它的整体工艺水平怎么会这个样子,它的面具怎么会和我们中原地带的面具区别那么大,甚至有的像外星人,有的人还怀疑它是不是假的一个文物展示地。我来了以后基本上只有一个感觉,我觉得这是真的,作假不会作到这个程度,比如说像这个地方都是假的,怎么可能呢?另外我感觉到,其实我们对巫文化了解不多,我们了解到的过去往往是比较可读解的、直接的、造型的方式。

中国历史上一直比较重视文字记载,也因此中华文明的历史是非常可读的,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到答案,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到依据。但在三星堆,却并没有什么记载下来的文字材料,因此对它的挖掘,反而又带出更多的谜。

余秋雨:这里我们在历史书上找不到很多的依据,就像李白在《蜀道难》里讲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我小的时候读觉得太神秘了,现在就知道神秘就在于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在发掘现场时可以看到,文字是初级的象形文字,由于没有文字,所以我们就无法读解它的含义,他们也无法把他们的工艺技术告诉我们。可以想像,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中国很多文明大概就处于这种状态,很多文明由于它没有文字,埋到地下谁也不知道。所以从这个地方,我就想像,其实中华文明的起点,中华文明的开端,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远远要复杂得多,远远要宏大得多,永远会挖掘出来各种各样的新的材料,使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步会看见什么。

这样的未知,让作为中华文明继承者的我们,对自身文明的起点和开端,也就始终保持着一种期待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