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就是一种人人都是胜利者的结果。你关心他人并希望他们成功,他人也会关心你并希望你成功。双赢并不是你的成功或是我的成功,而是我们大家的成功。
——哈佛教授 弗吉尼亚·约翰逊
双赢是理性现代人的明智选择。“赢”的真正意义是通力合作,实现目标,而绝非是两个对立的双方争个你死我活,分出个曲直高低。用合作代替竞争,能让人们在有效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资源、达成更多的目标,总之,双赢才是真的赢,双赢才能赢得更多。我们要懂得开启双赢思维,双赢即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双赢是一种互惠互利。
最伟大的合作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德国)马克思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一对伟大的革命战友,也是伟大的合作伙伴。恩格斯说,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合作的结晶。
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但是恩格斯并不喜欢从商,他不止一次地下决心去做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
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出版。
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1英镑、2英镑、5英镑或是10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所有的一切,无论是金钱或是学问,都是不分彼此的。虽然他们分开了20年,但他们在思想上的合作并没有终止。他们每天要通信,谈论政治和科学问题。有一段时间,马克思把阅读恩格斯的来信看做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着信自言自语,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谈似的。“嗯,不对,反正情况不是这样……”“在这一点上你对了!”马克思一边说,一边却流出了高兴的眼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样地相互尊重,在他们看来,任何人对他们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评都不及他们彼此交换意见那样意义重大。于是,一有机会,恩格斯便摆脱商务,跑回伦敦与马克思一起探讨问题,交换看法。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临了。1867年8月16日凌晨2点,马克思向他的战友报告说,《资本论》第一卷所有的校对工作,都已结束。他兴奋极了,写信对恩格斯说:“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如果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至极!”
1867年9月14日,两位巨人友谊和合作的结晶——《资本论》终于在德国汉堡出版,成为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
哈佛金言:
在社会生活中不与他人合作,万事不求人的人是没有的。社会是人类生活的依靠,合作一开始就是人类谋求生存来源的一种行为方式。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
女篮队员琼斯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和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国)韦伯斯特?
琼斯还是个高中生,是学校篮球队的女篮队员。球打得相当不错,身高足以成为学校篮球队的首发队员。除此之外,她的好友玛琳,也被选入大学篮球队的首发队员。琼斯我比较擅长中远距离投球,常常一场球打下来能有四五个进球,这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可是,她慢慢发现,玛琳不喜欢她在球场上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因此,无论有多好的投篮机会,玛琳都不会再将球传给琼斯了。琼斯非常生气,可是爸爸对她说:“我有一个建议,可以让玛琳把球传给你,那就是你一得到球,就马上传给她。”
琼斯没有明白爸爸这番话的深意,很快就要打下一场比赛了,琼斯决心让玛琳在比赛中出出丑。可是,比赛的时候,当她第一次拿到球时,就听到爸爸在观众席上大声叫喊,他的嗓音很低沉:“把球传给玛琳!”
琼斯犹豫了一下,将球传给了玛琳。她看到玛琳仿佛愣了一下,然后转身投篮,手起球落,2分。这时,琼斯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为另一个人的成功而由衷地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她知道她们的比分领先了。
赢球的感觉真好!下半场琼斯继续听从爸爸的建议,一有机会就将球传给玛琳,除非这个球适于别人投篮或由她直接投篮更好。通过与别人的合作,这场她们以绝对领先的成绩取得了成功。
在以后的比赛中,玛琳开始向琼斯传球,而且还像以前一样,一有机会就传给她。她们的配合变得越来越默契,两人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在那一年的比赛中,她们赢了大多数比赛,不仅如此,她们两人也成了家乡小镇中的传奇人物。当地报纸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有关她们两人默契配合的报道。当然,琼斯在比赛中的得分也比以前多了。
这次比赛给琼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体会到了双赢想法的奥妙,通力合作、争取双赢带给她的是震撼和快乐。
哈佛金言:
互助合作的理念已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主旋律。人们明白,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面对不同的人、相同的目标,只有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让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自己的长处“承载”别人的短处,才能彼此获益,携手成功。
正如人们通常描述的那样,互助互敬总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给别人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别人成功会使自己充满了快乐。
双赢需要互相了解,也需要互动,就像机器用的时间长了需要维护一样,人与人之间也要真诚相待、勇于沟通。双赢不是争强好胜,也不是两败俱伤。在真诚合作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最终尝到“双赢”这杯美酒的滋味。
大鱼和小鱼的共生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有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德国)歌德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生物学家布兰姆潜入深水以后,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一条银灰色的大鱼离开鱼群,向一条五彩斑斓的小鱼快速游去。
布兰姆以为,这条小鱼肯定在劫难逃了。可是,令他感到吃惊的是,大鱼并没有向小鱼扑去,而是停在小鱼面前,平静地张开了鱼鳍,一动也不动。小鱼见了,毫不犹豫地迎上前去,紧贴着大鱼的身体,用尖嘴开始吮吸大鱼的身体。最后,它竟将半截身子钻入大鱼的鳃中。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分钟,它们便分手了,小鱼潜入了海草丛中,而那大鱼则轻松地去追赶自己的同伴了。在以后的数月里,布兰姆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观察研究,并多次见到这种情景。
他由此判断,现象并不是偶然的。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布兰姆认为,小鱼是“海洋里里的“大夫”,它是在为大鱼治病。它身长只有三四厘米,色彩艳丽,游动时就像一条飘动的彩带,因而当地人称它“彩带鱼”。彩带鱼喜欢在珊瑚礁中或海草丛生的地方游来游去,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各种鱼,一见到彩带鱼就会游过去,把它团团围住。
有一次,布兰姆惊讶地发现,共有几百条鱼围住了一条彩带鱼。这条彩带鱼时而拱向这一条,时而拱向另一条,用尖嘴在它们身上啄食着。而这些大鱼怡然自得地摆出了各种姿势,有的头朝上,有的头向下,也有的侧身横躺,有的甚至腹部朝天。
布兰姆捉了一条彩带鱼,剖开它的胃,发现里面装满了各种寄生虫、小鱼以及腐烂的鱼皮。布兰姆感叹着,这真是一种奇妙的合作!鱼“大夫”用尖嘴为大鱼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啄掉鱼鳞、鱼鳍和鱼鳃上的寄生虫,而这些又成了鱼“大夫”的美味佳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好处,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共生”。
哈佛金言:
在动物界里到互相帮助、强弱相依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研究之后把这种动物利他的事说成是天性。换一个角度,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共性呢?
如果总想着自己的得失不顾他人的得失,就会被束缚,最后就算得到了也不会快乐。而一心为了别人,正是为了自己,处处给别人行方便,就是给自己行方便。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一定生活在天堂。
母子的策略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爱尔兰)萧伯纳
在英国,有这样一对母子,儿子约翰是汽车推销员,母亲是保险推销员。
一次,儿子向一位文化名人特纳先生成功地推销了一辆汽车。一个星期后,这位文化名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特纳先生您好,我是约翰的母亲,感谢您一个星期前向约翰买了一辆汽车,我今天打电话是想通知您,请您明天抽时间开车回到车行进行检查。”
这位母亲知道,大凡名人都很忙,一般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邀请。所以,想借这位名人回车行的机会请他吃饭。
第二天,特纳先生如约而至,检查车况后,这位母亲对他说:“特纳先生,为感谢您的支持,已到午餐时间,我想请您一起坐一坐,我们可以顺便聊一聊如何更好地维护你的爱车。我想您不会拒绝一个做母亲的请求吧?”
特纳先生盛情难却,接受了邀请。席间,这位母亲说:“像您这么成功的人士,一定会非常注意生活的品质,一定需要一份完善的保障计划。您帮助了我儿子,您一定也会帮助我的,我这里有一份保险计划书,请您看一下。”特纳先生面对对方的盛情,实在难以拒绝,不得不接过了保单……
几天后,这位母亲不断打电话和亲自拜访,终于签下了一张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