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15579100000028

第28章 要做能够抓住机遇的强者(1)

要把握时机确实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

——哈佛学子 乔治·W·布什

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人生法则之一是:站在人生的三岔口,要向迈向成功,就必须善于抓住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要时时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机遇来临时轻松抓住它。要做能够抓住机遇的强者,还要做能够创造机遇的智者,这样,成功之冠上的明珠就会照亮你的人生。

牛仔大王的故事

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才能在于他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

——(法国)蓬皮杜

1853年,美国加州发现了金矿,人们从世界各地涌向那里淘金,其中就有一个年轻人。 一天,他发现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加州的路。苦等了几天后,被大河拦住的淘金者越来越多。这时候,有人绕道而行,也有人直接回家了,更多的人是在抱怨。

年轻人心想:“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这就是我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因果,必有助于我。”果然,这种积极的心态让他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摆渡。没有人吝啬一点小钱,都坐他的渡船过河。很快,他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他来到西部,到处是淘金的人,他也找到一块空地,开始淘金。很快,有几个恶汉对他一顿拳打脚踢,让他滚开。无奈,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他又换了一个地方淘金,同样的悲剧再次重演。这时,他又想:“既然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那就是我成长的机会。”于是,他又发现了一个商机——卖水。

西部虽然不缺黄金,但却缺水。他开始卖水,很快就赚了很多钱。后来,很多人都卖水了。再后来,又有一些恶人打他,不让他再做卖水的生意。年轻人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想这件事还是他成长的机会。

慢慢地,他发现在来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极易磨破,他又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废弃的帐篷,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收集废弃的帐篷,洗干净,裁成裤子的模样,再镶5个口袋——第一条牛仔裤便由此诞生了。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他就是李维斯。

哈佛金言:

人生的方向是就是由“态度”来决定的,态度的积极与否足以构筑的人生的优劣。积极的人生态度会让人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因为这种态度是成功的催化剂,它使人们变得富有进取精神。积极的人,即使遭遇困难,也会积极应对,不轻言放弃,最终,他一定会走向成功的人生。

与此相反,消极的人生态度就会让人变得消极、冷漠、懒惰、不思进取,这样的人生态度注定让人认为周围处处都是障碍,都是不友好的眼光,产生消极遁世的想法,最终一定会遭遇失败。

一个董事长的成长

—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

——(苏联)列夫·托尔斯泰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的乡村,他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学校教育。一个偶然的机会,齐瓦勃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这个建筑工地归钢铁大王卡内基所有。从踏进建筑工地的那一天起,齐瓦勃就有一种责任感,他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要为公司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正是有这样一种责任感,所以当别人在抱怨干活儿多挣钱少而消极怠工的时候,齐瓦勃仍旧非常敬业,他独自热火朝天地干着,并在工作当中默默地积累着建筑经验,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自学着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工友们都在闲聊,只有齐瓦勃一个人躲在工地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看书。恰巧那天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然后又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当上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这被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天才的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发现了,当时当琼斯问齐瓦勃:“你为什么每天总来这么早呢?”齐瓦勃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琼斯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后来,琼斯发现齐瓦勃具有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于是毫不犹豫地提拔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不幸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再后来,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到大企业家的成功飞跃。

齐瓦勃一直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时刻想着为企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私事一样做好。

哈佛金言:

责任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是能够让一个人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具有责任心的人往往能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能以友好的方式与同伴相处,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可否认,促使齐瓦勃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公司董事长的因素可能很多,但他的责任感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最为明智的决定

如果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一切,那么所有的机遇都会垂青于我们。

——(美国)亨利·基辛格

1933年,经济危机正在美国蔓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哈里逊纺织公司也因一场大火化为了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中,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也等待着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体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这让员工们感到非常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伯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员工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长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向全体员工支付薪酬一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第二天,他们纷纷涌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联络已中断的货源。

3个月后,哈里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报道的:“员工们使出浑身解数,昼夜不懈地卖力工作,他们恨不得每天工作25个小时。当初,劝亚伦·伯斯领取保险公司赔偿金一走了之,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们开始服输。”

现在,哈里逊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实,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都是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了,希望也就来临了。

哈佛金言:

试想,如果亚伦·伯斯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他还能够给员工发薪水吗?哈里逊公司能够有今天的规模吗?显然不能。一个目光短浅的人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对未来没有信心和把握,甚至根本就没想到把握未来的事情。因此,这些人很容易被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所诱惑,往往会因小失大。

目光短浅的人容易安于现状,同样,容易安于现状的人也多为目光短浅者。而一个有着长远眼光的人会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也会有宏伟的抱负和高人一筹的见识,他会以领先一步的眼光,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从而为自己的人生赢得精彩。

钻石在哪里

最大的机遇也许就在你身边。

——(美国)拿破仑·希尔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他这样说道:“如果您能得到拇指大小的钻石,就能够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如果您能得到钻石矿,因为其富有的威力,甚至还能够让你的儿子登上王位。”

于是,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从那以后,他对什么都不感到满足了。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请他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头,但很无奈,因为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执迷不悟,仍然死皮赖脸地纠缠着他。最后,老者只好告诉他:“你在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如果能够找到,那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地产,让家人寄宿在街坊家里,自己出门寻找钻石了。但他走啊走啊,始终也没有找到要找的宝藏。他终于失望了,在西班牙尽头的大海边投海自杀了。

可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也可以说是刚刚开始。

一天,?买下阿利·哈费特的房子的人把骆驼牵进后院,想让骆驼喝水。后院里有条小河。骆驼把鼻子凑到河里时,他发现河沙中有一块发着奇光的东西。他立即挖出了那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带了回家,放在炉架上。

过了些时候,那位老者又来拜访这户人家。老者走进门后,就发现了炉架上那块闪着光的石头,不由得奔跑上前。“这是钻石!”他惊奇地喊道,“阿利·哈费特回来了!”

“不!阿利·哈费特还没回来。这块石头是在后院小河里发现的呀。”买阿利·哈费特房子的人这样答道。

“不!您在骗我。”老者不相信,“我一走进这房间,就知道这是钻石啊。别看我有些唠唠叨叨,但我还是认得出这是块真正的钻石!”

于是,两人跑出了房间,到那条小河边挖掘起来,接着便露出了比第一块更光泽的石头,而且以后又从这块土地上挖掘出许多钻石。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那块有名的钻石也是出自那里,净重达100克拉。

哈佛金言:

试想一下,如果阿利·哈费特不离开家,而去挖掘自家的后院或者麦田,那埋有钻石的土地自然就是他所拥有了。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舍近求远,总想到别处去寻找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恰恰就在自己的身边啊!

要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发现机会,并要善待每一个机会。不要只盯着远处,其实我们的身边一样有风景,这些风景造就了我们身边的机会。当机会冲到我们身边来的时候,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也不要舍近求远,否则,那将是很愚蠢的一种行为。

万分之一的机会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英国)托·富勒

有一次,美国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很多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 美元可以买到100 双袜子。

那时候,约翰·甘布士还只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十足的蠢材!可是,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抛售的货物,而且还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储货。

他的妻子劝说他:“不要购入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了,因为我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如果这样做血本无归的话,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只是一笑,笑过后又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甘布士的话看起来根本无法兑现。

过了十几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就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甘布士的妻子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万分焦急,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

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他平静地说:“是该抛售的时候了,如果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了。”?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就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再后来,甘布士就成了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哈佛金言:

想要把握住约翰·甘布士所说的“万分之一的机会”,就必须要做到:第一,目光长远。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见树叶,就忽视了整片森林。第二,必须要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也是无济于事的。

实际上,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就看我们会不会珍惜,会不会善待它们。要知道,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机会,有的人抓住了,善待了,就成功了;有的人毫无准备,机会便悄然从他的身边溜走了,就失败了。必须要抓住机会,善待机会,见机行事,才能创造好的人生。

哲学家的哲学

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蹉跎,一事无成。

——(英国)莎士比亚

有一位哲学家,富有才情,很多女士都十分迷恋他。一天,他正在房间里忙于自己的学问,一个中意他的女士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喜欢她,却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把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所在,都分别罗列了下来,可是发现两种选择好坏是均等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再找出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扰。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如果在面临抉择而没有办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央求。

于是,哲学家来到女人家中,问女人的父亲:“您的女儿呢?请您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要崩溃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而是一场悔恨。

后来,哲学家抑郁成疾。临终前,他把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那么前半段人生哲学应该是“不犹豫”,而后半段的人生哲学应该是“不后悔”。

哈佛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