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说益阳
15580800000010

第10章 将军庙里祭三国

洞庭湖水多,但并非年年泛滥,而益阳的庙多,却是处处打眼。有人说益阳“遍地巫风”,实际上,益阳城里“满眼皆庙”。“九宫十八庙,庙里还有一个庙”,这景象恐怕只有在益阳才会出现。在庙宇堆积的益阳古城,水府庙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水府庙,俗称将军庙,位于益阳资江西路将军庙巷西侧。《益阳县志》记载:“水府庙,在三堡,俗呼将军庙,祀三国吴将丁将军,咸丰间,地方公建。”所谓丁将军,指的就是丁奉,因为三国时期他随同鲁肃一同镇守过益阳。

清末的将军庙前临麻石大街,大门左右由两头威武的石狮子盘踞,状貌极其雄伟。进入庙门,是一处宽敞的大戏台。二进为正殿,供祀丁奉将军神像。最后一进是佛堂,供奉有观音菩萨。民国初年,益阳兴起废庙立学风气,庙内办起新式小学堂。虽因陋就简,但庙的基本形制尚存。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大加扩修,庙宇亦不复存在。1979年,原学校开办成益阳基础大学,后迁往对岸桃花仑,改成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它是现湖南城市学院的前身。

为什么将军庙又称水府庙呢?这与丁奉在益阳的经历不无关系。

三国建安时期,东吴向蜀汉讨还荆州时,丁奉随主帅鲁肃前往。当时,益阳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单刀赴会”事件,最终吴蜀议和修好,益阳交还给东吴管辖,鲁肃随即在江北筑土为城,是为“鲁肃城”。不久,鲁肃离去,益阳一度由丁奉驻守。丁奉,字承渊,三国东吴安丰人,早年投奔吴郡孙坚之子孙策,历经南北征战,渐成东吴一员虎将。丁奉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权死,丁奉力主孙皓为帝,功高显赫于当世。丁奉镇守益阳时,一年夏天,正好遭遇资江暴发滔天洪水,城内百姓惊恐万状。在紧要关头,丁奉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毅然带领军民奋力抗洪抢险,阻挡了洪水的侵袭。丁奉躬身为民护城保家的行动使人们深受感动。后来,丁奉蒙冤遭贬,流放江南途中去世,益阳百姓闻讯后,决定对这位昔日的东吴水军都督加以纪念。人们将其尊为水神,建庙以祭之,故将军庙又称水府庙。

与纪念本土船簰祖师爷的魏公庙类似,将军庙的祭祀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仪程。大凡出船之际,舵师水手大都要到将军庙虔诚祭拜,以求水神丁奉庇佑行船一帆风顺。仪式由专门的祭师主持,一般设计三个程序:首先是焚香祷告,诵读祭文,许愿还愿;其次要杀鸡祭神,并喝鸡血告别酒壮行,亲友之间彼此祝愿;最后,由祭师驱邪画符,并给每一位船古佬贴身带上保平安的符咒。

明清时期,与资江近在咫尺的将军庙还是塘汛之驻所。塘汛有军塘与营塘之分,益阳古已有之,宋元以后,尤以为公府送达普通文报的营塘最发达。清乾隆《益阳县志》记载:以县治为中心,古益阳县境设东西两路塘汛,其中将军庙作为东路塘汛的起点设立将军庙塘,经沙头塘、八字哨塘、龙打窖塘至湘阴,一直到乾隆十七年(1752)才被裁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