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其长子朱高炽登位,即明仁宗。次年五月,仁宗暴卒,在位不足十月,享年48岁。
仁宗去世前三天还“日理万机”,他从不豫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明人黄景喷称仁宗“实无疾骤崩”(《国史唯疑》卷二)。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无疾骤崩”,其中必有缘由。但《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皆只字不载其死因。
有人指出,仁宗是死于嗜欲过度。仁宗之贪欲好色人所共知,当时有大臣李时勉在仁宗即位不久后上一奏疏,其中有劝仁宗谨嗜欲之语,并说:“侧闻内宫远自建宁选取侍女,使百姓为之惊疑,众人为之惶惑。若曰:天子之宫,古有常制,则大孝尚未终;左右侍御,不可无人,则正宫尚未册。恐乘风化之原,有阻维新之望。”仁宗览奏后,怒不可遏,当即令武士对李时勉动刑,李时勉险些丧命。仁宗直至垂危之际,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仁宗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继仁宗即位的宣宗皇帝,曾御审李时勉:“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李时勉叩首答曰:“臣言谅阁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宣宗叹息称李时勉“忠”,复其官(《明史·李时勉传》)。可见,宣宗对仁宗嗜欲一节也一清二楚,不以李时勉所奏为非。仁宗因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这在明人陆金弋《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但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阴症”之说出自仁宗时一太监之口,当有一定可信度。当时治疗此等“阴症”恐无特效良药,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机可乘。《明史·罗汝敬传》中记:“宣宗初,(罗汝敬)上书大学士杨士奇曰:‘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佥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可见,导致仁宗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服用治“阴症”的金石之方,而中毒不治身亡。
有学者经精细考察发现各种蛛丝马迹,指出仁宗是被其长子朱瞻基,即继仁宗登位的宣宗害死的。仁宗生性温厚懦弱,理政能力差,且嗜欲享乐,成祖生前对他大为不满,只因“礼教”和“祖训”的关系,才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成祖一直有废朱高炽储位之心。仁宗长子朱瞻基与其父相反,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力,工于计谋。成祖在世时,深得成祖赏识,他还竭力为其父保全储位出力。成祖死后,仁宗即位,虽立朱瞻基为太子,但已察觉他非安分之辈,故屡有劝诫之语。然朱瞻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早日登位筹谋,为此可不顾骨肉亲情。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仁宗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四日离京,随侍仁宗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亲信,他按预先密谋,加害仁宗,五月十三日仁宗卒。朱瞻基离京后,不按应循日程行进,而直奔南京。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已“传言仁宗上宾”,须知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亦无如今的传播手段,可见仁宗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当时,朱瞻基还说:“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显示这是一次无法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于途中等待赍诏而来的海涛,于六月三日抵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显示一切皆在其掌握之中,流露出对弑父谋位活动的自信和自得。
仁宗究竟因何暴卒,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