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国的奥秘Ⅱ
1563800000007

第7章 孙权:夹缝求生的守业之道(3)

借荆州策略使刘备有了立足之地,这样刘备才有本钱跟孙权联盟,这样才能对曹操造成威胁。鲁肃死的时候,最伤心的人是诸葛亮,诸葛亮知道以后孙刘联盟可能进行不下去了,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他所料。

鲁肃死了以后,吕蒙接任。吕蒙是东吴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从小就很喜欢打仗,也常常自己去打仗,他有战功,晋升很快。最初因为不认识字,经常闹笑话。孙权觉得很可惜,就把他叫去说他应该认识字。之后吕蒙就开始学习,越学越有兴趣,最后变得出口成章了。所以我们有个成语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吕蒙。吕蒙终于想办法为孙权夺回了荆州,而吕蒙也在夺回荆州后不久病死了。

吕蒙死了之后,陆逊正式接任了都督。陆逊非常年轻,但他接任以后,竟然打败了刘备。因为刘备根本没听说过陆逊这个人,完全不放在眼里,非常大意。所以有时候用年轻人也有好处,会让对方摸不清底细。如果对方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刘备就会提高警惕,听从诸葛亮的计策。刘备去打孙权,只要按照诸葛亮的计策进行是不会输的。结果这一次刘备偏偏自作聪明,最后一败涂地。

如果看了《三国演义》,你就会发现:曹操很会打仗。他派人去打仗的时候几乎都赢了,自己亲自出征却总是输,孙权、刘备也是一样。其实道理很简单,主帅出征的时候,对方就会提高警惕了,对方战斗力马上就提升了。大家都把主帅当成个案来研究,摸得很透。所以有时候突然用一个新人来打仗,对方摸不清路数,很可能就会取胜了。

打棒球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把主力投手藏起来,用新人,很容易赢得比赛。一部《三国演义》千变万化,隐藏其中的道理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赤壁大胜以后,孙权依然斤斤计较、寸土必争,跟刘备过不去。当时无论是谁要跟曹操对抗都很难,只有按照诸葛亮的联合策略才能生存。对孙刘联盟,刘备比较诚心,因为他需要孙权的帮忙;孙权却始终不诚心,每次约好一起打曹操他都没打,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很聪明,让曹操跟刘备打,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所以到最后诸葛亮很泄气,再好的计谋,人心不齐也很难实行。

想办法让你的团队成员做到同心协力,这是成就大事唯一的战略。把大家的心聚齐了,有共识,就不会各怀鬼胎,有什么风吹草动,大家目标一致,才能取得突破。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只能想办法让大家同心协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机应变。

孙权一生只想做大自己,并没有什么明确目标,所以一直耿耿于怀,想把荆州要回来。企业里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把同行赶尽杀绝。适当留下一些同行对你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这就是借荆州的活用。如果孙权把荆州要回来,逼得刘备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奔曹操,二是跟孙权死拼,这对孙权来说都是不利的。给刘备留一条活路是最高明的方法,可孙权始终不愿意这样做,最后终于因为要把荆州夺回来,杀了关羽,导致孙刘联盟破裂,倒让曹操坐收了渔人之利。

晚节不保:迷信暴虐葬送江东前途

每个人的转折点、关键点不同,孙权48岁以前是个非常好的领导人,48岁以后却越活越糟。我们每个人要注意,当你的转折点到来的时候,要好好去调整,很多人因为没有调整好而造成不好的结果。48岁以前孙权性格开朗,度量很大,也讲仁义。虽然比较优柔寡断,但还是有一定决断力的,最好的一点是能够礼贤下士。有权有势的人觉得自己很行,这很可怕;一个人没权没势的时候,需要觉得自己很行才有斗志。有权有势的时候要小心行事,才能保平安。

48岁以后的孙权几乎变成另外一个人,宠幸小人,疏远君子,饰非拒谏,自以为是。张昭劝他,他居然拿刀要杀张昭。当然他以前就对张昭不太满意,但还会忍耐。张昭的地位很高,一是孙策临终的时候告诉孙权要尊重张昭,二是孙权母亲死的时候也告诉他要听张昭的话。

太子孙登是很好的人,如果孙权好好培养他,让孙登接班,三国的结局很可能会不一样。可是孙登每次劝他,他都不听,其他人又都不敢劝。这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最亲密的人劝你的时候,一定要听,如果连他的话都不听,其他人自然都不敢再劝你了。为什么皇帝要称自己为“孤”、“寡”?“孤”的意思是说,我的德行修得不好,“寡”的意思是说,我的品德不够,这都是谦虚的说法。一个人职位越高越要明白自己的修养不够,这样才会慢慢调整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责任重大。

孙登死后,孙权虽立孙和为太子,可是心里又喜欢孙霸。所以他立孙和为太子,居然又要孙霸跟孙和住在同一个宫里。正常情况下,太子都单独住在一个地方,单独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安全。谁知道孙霸会不会下慢性毒药,每天让孙和喝一点?

后来孙权把太子孙和幽禁起来,又叫孙霸自杀。一个领导人,如果连家庭内部矛盾都处理不好,怎么带领团队?孙权69岁时立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当时孙亮只有8岁。两年以后孙权死了,接班人孙亮只有10岁,什么都不懂,只好什么都听顾命大臣的,结果令顾命大臣为所欲为。

孙权年纪大了以后很迷信,又很暴虐。当年他爸爸是破除迷信的,他反而陷入了迷信的陷阱。我常常觉得做人要经过几关的考验,第一关是金钱关,孙权通过了金钱关的考验,因为他不愁钱。很多人一辈子连第一关都没过,到了五六十岁,还是张嘴闭嘴都谈钱。第二关是虚名关,人有了钱以后就想要有名,所以很多人印名片觉得一页都不够用,要印两页。最后一关是迷信关,这一关最难过。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迷信,年纪大了以后却非常迷信。

孙权的问题在哪里?他贪恋权力。很多皇帝到了七老八十还舍不得传位,就是这一关过不了。如果他提前把皇位交给大儿子,然后锻炼儿子,说不定儿子能做得更好。但是往往当大权在握的时候,人们都想把权力握到最后一秒。也就是,上台容易,下台难。

后期的东吴是最乱的,孙权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刑法不当,君臣间也没个样子。

孙权57岁的时候开始相信一个叫吕一的人。57岁在当时算是老人了,老人一般会很固执,所以年纪大了以后要提醒自己不要固执。年轻人比较容易动摇,比较容易听别人的话,一上了年纪就会觉得自己经验丰富,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事实上一切都在变,很多时候经验是没有用的。局限于经验,会绑死自己。

大家都知道吕一是坏人,但是孙权偏偏相信他。如果你是一名重要干部,你的同事里有个坏人,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干部里有个坏人,你又会怎么办?如果我是干部,我的同事里有坏人,我不会对他怎么样,表面上还会跟他处得好好的。这是尊重老板,因为这个同事的好坏只有老板知道。如果老板认为他是好的,那我能有什么意见?如果我当老板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认为他是坏人,我就会想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他是坏人,再想办法把他处理掉,这是老板的责任。

很多人都教小孩要疾恶如仇,但有些时候这并不可取。即使你知道那个人是坏人,老板却不认为他坏,干部也不应该有什么意见。

吕一乱爆料,使很多无辜的人受害。可是孙权非常信任他,这个责任只能让孙权负。连宰相顾雍都被吕一诬告,顾雍最大的长处就是讲话很有分寸,不像张昭。张昭有话就直说,不管对方能不能受得了,孙权也经常受不了。顾雍讲话看场合,有人在的时候讲得轻描淡写,没人在的时候比较强烈地去规劝孙权,这是非常好的干部。但是吕一造谣说顾雍不好,孙权居然相信了,把顾雍软禁了起来。这时候只有太子孙登有资格去劝孙权,孙登劝了,孙权也不理,最后逼得大将军陆逊挺身而出,孙权还是不听。本来吴国上下是同心协力的,结果搞得各怀鬼胎、貌合神离,这都是孙权自己造成的。

一个公司的成败老板要负70%的责任。大家都说某人是坏人的时候,老板就要去注意为什么大家都说他是坏人。老板不能听见什么话都相信,那就是耳根软了;也不能人家说什么都不相信,那就是霸道。听到有人说谁不好的时候,要看看说的人好不好,如果说的人本身就不好,就不要相信他的话,如果说的人是正派的,就要相信他的话。

什么是好人?大家都说好的不一定是好人。真正的好人一定是坏人说坏的人。你去问地痞流氓,这里的治安怎么样?如果他们都说治安很好,那就表示治安不好。遇此境况,要先看说话的人本身怎么样,说话的人很有信用,他的话也比较可靠;说话的人不可靠,那他的话根本不用听。只要大家都不听他的话,他就不能兴风作浪,这也就是孔子讲的“远小人”的道理。孔子这个“远”字用得很好,大家心知肚明某个人是小人,就离他远远的,最后他一定会改变,如果不改变就没人理他,他也没法活下去了。

孙权晚年完全忘记了“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的道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从而知道该怎么做,那是国家兴盛的迹象;不听民意专听鬼神,国家很快就会亡了。人到了晚年,慢慢地会很怕死,很多人难过这一关,所以容易相信妖魔鬼怪,相信旁门法术。孙权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高的声望跟这个有很大关系。一个政治领袖提倡迷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绝对是负面的。

有术无道:并不高明的领导艺术

孙权一生有术无道,他完全是用术来驭人的。他很会用人,但只停留在术的层面。刘备是有道的,先提出个口号“匡复汉室”,这就召集了很多忠义之士,他们认为刘备走的是正道。曹操也有道,但却是邪道,曹操打出来的响亮的招牌是“稳定天下”,这也吸引了很多人才。

刘备要打东吴的时候,孙权就准备向刘备投降了,结果刘备不接受。后来孙权又向曹丕投降,他这个人能屈能伸,只求活着,可见他完全在“术”的范畴。现在很少有人讲“道”,“道”可以号召很多人,“术”却有穷尽,“术”在这个地方管用,在那个地方可能就不管用了。

“道”是哲学,中国人一向推崇道学。但是道学有真道学和假道学,要小心,不要被假道学骗了。学通了真道学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会无往而不利。无往而不利,就是说你照这个道理去做,不管怎么做都很通畅。

孙权很能忍辱,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人家给你难堪的时候,你不觉得难堪;人家当面骂你,你也不觉得难受,能够做到这样就一切都好了。

三大特征:守业者可适当借鉴

孙权的一生我们归纳起来有三个特性:

第一个特性是:得父兄的余荫而起,受父兄的余荫而衰。因为某人的推荐而兴起,又因为某人的推荐而受牵累;因为某件事情而获得利益,也因为某件事情而损失很多:这是很普遍的。父兄打天下,他不用打天下。天下是不是自己打的有很大不同,没有打过天下就不会理解打天下的艰辛。

很多老板辛辛苦苦都不觉得累,因为事业是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继承人的想法就不一样。有一次,大概晚上10点半的时候,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向我诉苦。他的公司规模不算小,他当董事长,儿子是总经理,结果儿子却要辞职,搞得他很苦恼。

这就是两代人的心情不同。创业的人,再怎么辛苦,也要坚持,守业的人对这份事业并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第二个特性是:唯利是图,反复无常,完全没有信用。这样的人要求别人帮忙,别人也会怀疑。他要去投降,人家也怀疑他是不是真心的。最后刘备不相信他,曹丕也不相信他,导致孤立无援。

第三个特性是:对母亲很孝顺。一个人对父母孝顺,对一生来讲绝对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人比其他民族多一根导引线,就是跟祖先的联系。因为孙权对母亲的孝顺,让人觉得他是值得帮助的。

另外,孙权勇于认错,而且能够改变自己。当然他改变得不够快,也不够全面,所以最终并不是由他来统一天下的,东吴最终也只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