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管发现人才,要在借鉴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更科学的、符合现代领导活动要求的标准,运用现代手段,将被动观察与主动考察、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结合起来。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面积筛选各类人才
主管要发挥人力资源部门及各类人才管理部门的作用,大面积、多领域、多职类、长时间地筛选各类人才。在筛选过程中,可利用微机等现代分析、处理手段,将各类人才的各项素质,分解成各个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如将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政治面貌、所学专业、主要经历、受奖惩状况、主要心理特点、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实绩、人际关系测试结果等诸多因素储入微机,同时将不同工作岗位对各类人才的要求、标准通过编码程序,一并存入微机。这样,当主管需要物色某类人才时,只要给出指令,计算机很快就可帮你找到若干个备选人才,供主管选择。
(2)建立人才信息网络
主管要与各级“人才信息中心”、“人才交流中心”保持密切联系,逐步建立起县内、省内、国内甚至国外的人才信息网络,像抓股票信息那样抓人才信息。主管在建立人才信息网络的问题上,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手段,要舍得花钱,要乐于投入精力和时间。抓人才信息所获得的价值,有时甚至高于抓经营信息、生产信息的价值。
(3)领导推荐
下属各级主管中,有许多人具备当代“伯乐”的品德和见识,让他们荐举他们所了解的“千里马”的方法,是现代领导用人工作中常见的方法。当然,各级主管必须选准伯乐,要求当代伯乐像祁黄羊那样,为晋国社稷着想,以治国安邦大业为重,秉公执政,刚直不阿,“外举不避其仇,内举不避其亲”,公正无私,任人唯贤。
(4)利用多种媒介招贤
各级主管在开拓事业过程中,可将紧缺的关键性人才的条件、标准,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及书信等形式公诸于社会,动员社会力量发现人才,提供人才线索。这种方法可扩大有关职能部门的视野,便于发现散落在社会的各类人才,经考试、考察合格者,即可录用到不同岗位上。
(5)征求群众意见
这种方法也可称为群众推荐法。主管或行政人事部门亲自到基层或群众中去,以民主评议、民主选举、民意测验、个别座谈等方式,摸清考察对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人际关系,了解考察对象的历史与现实表现,并将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作为考察、提拔、使用人才的依据。当然,在向群众征询意见时,主管要礼贤下士,真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与被调查者广交朋友,并将走下去与请上来、谈心活动与接待活动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6)鼓励自荐
各级政府要创造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特别是要一改“因事遣人”的被动做法为“由人择事”的主动做法,将总体领导目标分解成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责任。然后,让下属去选择,使人才在追求领导目标过程中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以最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自荐是发现人才并使用人才的一种具体形式。自荐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如口头自荐、书面自荐、公开自荐、隐秘自荐等。当然,自荐作为主管发现人才的一种形式,只能作为用人根据之一,并非有荐必用,不能违背用人原则和用人程序随意“破格录用”。
发现人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管要在潜心研究各种识才之术的同时,努力克服个人认识偏差,力求做到公正、合理、准确、适时地发现人才,要树立不以言容而舍才,不以小疵而掩才,不以妒谤而毁才,不以好恶而弃才,不以卑微而轻才的观念,奋力开掘人才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