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要做到像江海一样处于最谦下的地位,成为天下各国交汇的中心,成为天下各国的母体。
母体守静守柔常以柔静战胜强暴,这是因为柔静属于谦下。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归附。
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大国的庇护。
所以或以谦下取得归附,或以谦下取得保护。
大国不过是希望兼并众小国,小国不过是希望生存于大国之间。
这样双方都可以达到自己的愿望,而大国更应该注意谦下一些。
■活学活用:遇弱示强、遇强示弱的生存策略
本章老子继续讲述治国的策略。大国对待小国应该谦下。这样才能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谦下地对待大国,才能得到大国的保护。
这是治国的策略,对于普通人来说相去甚远,但我们也不能不折服于老子的睿智,他的治国理念,还隐约可见一种适用于常人的生存策略。
(1)遇弱示强
当你碰到了实力较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你的虚荣心,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谁甘愿一上场就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较量,借此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爆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不过,这里的示强是防预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若你判断错误,碰上一个“遇强示强”的对手,那你不是输得很难看吗?
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此,我们必须随时随处以变化的心态看待社会和人,作好处乱不惊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永远掌握主动权,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遇弱示强”似乎与老子的思想很不相副,其实不然,因为老子所说的大国与小国实力对比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这里“遇弱示强”之法就是要你先确立自己大国的身份,当对方承认你是大国之后,对方自然对你没了攻击之心,而此时你对他再谦下一些,他自然视你为依靠,你因此而充分掌握了主动,成了名副其实的号令者。
(2)遇强示弱
如果你碰到了一个有实力的强者,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而与他争强,争斗结果你有可能毁了自己。因此不妨示弱来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之不武,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具有侵略性的强者有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对方攻击的有效性,一旦他攻击失败,他便不可能再动手,而你便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反转两者态势,他再也不敢随便动你。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权衡的。何况还没有到一定要击败对方的地步,存在才是主要目的。
断章取义:
以上这两种生存策略都有谦下的共同之处,我们之所主张谦下,是因为“强”与“弱”、“大”与“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谁又能预料到未来的变化呢?你是强者、大者、你去欺侮弱者、小者,说不定哪一天你就成为了弱者,那你也只有等待被人欺侮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