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15696600000009

第9章 通向未来之路

过去的道理可以支配今天的事物,

因为道理永不过时,这就是人们应当铭记历史的原因。所以老子能从有形之水观无形之水,从过去之水观将来之水,懂得过去才能把握将来。

著名帝王政治家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你站在镜子面前,不会被欺骗,一切细节都将被反映出来。镜子是最忠诚的。

丑陋的人回避镜子,因为镜子是残酷的。

镜子与时间同步,镜里照出的不是你的过去,不是你的将来,而是你的现在,十万甚至百万千万分之一秒的现在。

历史也是一面镜子,但与时间无关,超越时间之上的一面镜子。

人们是这样问我的:“历史是过去的记录,怎能与时间无关?”

我是这样回答的:“既然历史已经过去,你为何要去了解它?”

事实上是:历史的规律被过去验证,被现在发现,被将来所运用。

规律与时间无关,所以历史与时间无关。认为历史就是时间的堆积,事件的堆积,这样的人不懂历史,也不能读活历史。

凡成就高的政治家,都是通晓历史的。因为他发现一条规律:历史是一以贯之的,被同一的规律所左右,而现在仍在历史中,将来也在历史中。

毛泽东是少有的历史专家,他通古博今,熟读二十四史,他的创举离不开他对历史规律的洞察。

故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根据古来的“道”,以支配今天的事物。宇宙的开端,就是道的纲领。

你站在镜子面前,不会被欺骗,一切细节都将被反映出来。

镜子是最忠诚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兴衰荣辱一一再现,善读史者,能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人们能识别成百上千种颜色,却不能识别一种没有颜色的颜色,有这样一种颜色,它没有颜色,但能变幻出颜色。

人们能识别成千上万种形状,却不能识别一种没有形状的形状,有这样一种形状,它没有形状,老子称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水装在球形容器里,水就是球形,装在方形容器中就是方形。水没有形状,但你所看到的水,都以某种形状出现。所以老子总是以水喻道。

道即水,水即道。

风从圆形孔洞中钻进来,风就是圆的;从线形的缝中穿过,风就是线形的。从方形的洞中穿过,它就是方的。风本无形状,但总以某种形状出没于天地间。

如果你站在旷野,风吹在你脸上。风仍有形状,它就是脸形。没有形状的风,存在,但从未吹到过你。

所以庄子总是以风喻道。

风即是道,道即是风。

从有形之水看无形之水,老子是这么做的。

从有象之风观无象之风,庄子是这么做的。

你要像老子和庄子一样,从有看到无,这就是悟道的法门。

佛教禅宗有这样一则公案:

一和尚观山,师父问他:“你看这山是什么?”

和尚说:“它是一座山。”

师父无语,叫他继续修炼。

十年之后,师父重新指着这座山问他:“你看这山是什么?”

和尚说:“这不是山。”

师父叫他继续修行。

再隔十年,师父指着山问他:“你看这山是什么?”

和尚说:“它就是一座山。”

老子从有形之水观无形之水,从过去之水观未来之水,从有形之象观无形之象,此为老子悟道的法门。

师父说:“你下山吧,你已经不需要师父了。”

看什么就是什么,这是所有人的境界,也可以说叫无境界。

看山不是山,乃是从“有”看到“无”,从“是”看到“不是”,走出了形与象的牢笼,突破了真与假的防线,进人飘渺而虚静的境界,这是第二境界。

从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这是从无形之象到有形之象,为“无”中生“有”,为“道化万物”的演绎过程。这是第三境界。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识道的过程。

同样是看山是山,但第三境界与第一境界截然不同。第三境界看到的山是两个,一个是山的实质,一个是山的形体。

第一境界看到的,只是此山之形体。他对山的认识仅属于此山。

而山的实质藏于一切山中,第三境界的人能从此山看到彼山,他将通晓一切山。他能将山的认识进行移植。从此山到彼山,从古山到今山。

古水如此,今水亦然,老子观水,能从古水观今水。

古风如此,今风亦然,庄子观风,能从古风看今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将你的认识进行时空移植。

《维摩经》上说:“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时光如白驹过隙,你刚背上行囊,或就倒下,一路的风光,你来不及欣赏。

你的脚就踩在路上,但你距路非常遥远。

路与路人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路人将倒下,而路不会。

一路的风光,来不及欣赏。观山观水,观风观月,世界的奥妙仍在继续,而路人已倒下,也许他只听到水声,也许他只听过水这个词。

意大利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89岁高龄时感叹道:“我刚刚摸到艺术的门径,却要死了,来不及啊。”他已准备上路,但却没有力量迈动步履。

路在幻相的背后,在荆棘丛林的背后,有的人找了一生也未找到路。

路在时间的背后,延伸到永存之地。《圣经》中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摩西在何烈山上见到上帝,才能成为神的代言者,对犹太人颁布《十诫》。

摩西在何烈山上见到上帝,才能成为神的代言人,对犹太人颁布《十诫》。

上帝即道,你只有与大道融合,方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你只有行在道上,才能与道融合,你只有与道融合,才能“执古之道”。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告诉你要与你想认识的事物融为一体,才能得其奥妙,才能将规律移植。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