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
1572800000047

第47章 抗战烽火的浇铸 (2)

官吏的道德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的行政效能,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产生广泛影响。他以规矩共遵和素质提高并举的方式,塑造其高尚的职业道德,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勤于政事、办事公道;又在行政过程中养成官德,也就是权力道德,如清正廉洁、诚实无私、遵纪守法等,一度成为行政机关的楷模,前来学习观摩者挤破门槛。

所以僚属在他手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交代的事情,能办不能办,一定要有下文。

长期抗战得保枪弹无缺,俞大维功莫大焉。

抗战军兴,所有的兵工厂在俞大维督运之下,由人背马驮,爬山过坎,转运西南,然后披荆斩棘,凿洞开工,加班增产,创造了罕见的中国式奇迹。兵工厂,到了抗战胜利,已有18所,分布在西南各省,除了直接生产武器,还有机械、化工、冶金、光学等的研究及生产。

俞大维审时度势,因为当时日军武器整体上优于我国,假如两军在三阳线——洛阳、襄阳、衡阳拉开作战阵势,则日军的重兵器将失去作用,而我军兵工署所造迫击炮、机步枪在抗战后期,其性能已优于日寇武器,如此则掌握胜算之主动。

他到兵工署就职,第一把火就是订立对外招标的黑皮书。以计算成本,作为招标签约的依据,并规定任何采购案,承包商不得向承办单位赠送财物,否则全案作废。此令奉行,立即杜绝原先军火采购中贿赂公行的流弊。管理方面实施了技术提升、成本核算和兵工会计制度。到抗战前,更建立了弹道、光学、冶金、精密技术等多个研究所。并在抗战之初,就在各兵工厂实行了福利社会的一套方法,成立眷村及子弟小学。

交通部任内,他移植了中美联合参谋本部的工作方法,随情势的变化,布置大型图表室,配属通信系统、设置通信网络,再加译电、分析、审阅等功能,使图表变成动态。交通的进步,立竿见影。

每天的早餐汇报,两小时内,要把全国交通的有关事项,分配或解决完毕,先是报告,接着协调,然后裁决。其余的中高级干部,多在欧美接受教育,术业有专攻,水平极高,一套成型的参谋作业和企业管理方法,在这里畅通无阻,很快进入状况,运作自如,完全没有那种痼疾般的所谓公文旅行。

有一次出访美国,偶往无线电城音乐大厅一游,他问一个下属,有何感触?那人答曰,声光俱佳,舞者面容、曲线、服装无一不美。俞大维就说,仅注意这些远不够啊。阁下是学管理的,一百多人的表演者如何进出前后台?如何训练与管理?应到后台观摩,才有心得。他又举中国人的大型筵席,往往宴开一百余桌,侍者如何分配才能同时上菜、撤盘?这里面都是学问。那人听后受益匪浅。

作为大陆时期的最后一任交通部长,邮电、公路、铁路、电信,在他任内无一不是飞速发展,工程、行政效率之高,为各部委之冠,种种细节,可见俞先生大处着眼的高度。

1954年,被任命为最高防务长官。当时他身在国外,陈诚促其束装就道,但对任命,则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蒋介石说,不必!他这个人,一旦听到炮声,一定会及时赶到最前线。

他曾亲自乘机到徐蚌战场空中投粮。

像王耀武、黄维、郑洞国等人,虽然战败了,但俞先生很同情他们,认为是可贵的忠贞之士。他也感到自惭:“如果换了是我,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我又能如何?”他是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

陈仪被执,他费尽心力,想去挽救他的生命,向层峰恳求陈情,整整一个上午,上面不置可否,求其苟免未能奏效,他为此伤痛不已。

不在前线,就在去前线的路上!他的办公室总是空的,他总在前线奔忙。1955年3月的一则日记可见其戎马倥偬之一斑。“3月7日晚,我乘太昭舰北巡,翌日抵东引,视察防务后,继驶马祖,途经浪岛、大西洋岛。旋沿北竿塘西岸勘察海滩状况。上午十一时在南竿塘登岸。适遇见顾问团陆军组长麦克唐纳准将,相偕视察部队,然后乘原舰至北竿塘,遇大雾,故仅停留半小时许。九日欲往大白犬岛,因风浪太大不能登岸而返回。”

他营救陈仪,未能奏效。到了孙立人案发,他参与九人调查小组,叨陪末座,第一次开会,陈诚念调查报告,声音细小,他听不太清。轮到他发言,他就说,按照常理,似乎纯属孙立人个人或极少数人的行为,因为假如有案情,其他人就不太可能知情,因为知情的人愈多,事机愈可能提早暴露,知情人既少,为何牵连这么多人?这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这显出俞大维作为最高幕僚之一,感情和缜密的头脑相配属,为孙立人的冤枉,给出可信的论据。

孙立人案发前,职务是参军长,他对战略家余伯泉发牢骚,说是闲混愁闷,无事可做。余氏就劝他去给俞大维当副手,一定会有用武之地。但孙立人心有不平,他说,我是要做大事的人,当副部长,能做什么事!对此,俞大维感慨道:“孙立人不听余伯泉劝告,大事做不成,却出了大事。他如果当我的副手,肯定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到了他们的晚年,生命最后时节,释放孙立人的事情,已有眉目,孙立人曾告诉探望他的人,如果彻底自由,第一个想见的人就是俞大维。

俞先生躬行幕僚作业之一端,就是折冲樽俎,争取美援。其中的艰难周折,不下于战场的经略和防务的部署。另一方面,他总在前线奔走,具有镇定如山、化险为夷的大将风范,这对前线官兵,往往具有强心针的作用,使其部署化为辉煌战果。

关于一场大型的进攻是否推行,他就向最高层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委婉地申说,时机还不成熟,不宜发兵。身为幕僚,重心在于对事件的评估,可行性与针对性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定调、建言,而非一味地附和,更不能凭意气逞一时之快。

足智多谋的俞大维,在最高防务长官任上,长达11年,常于战略转圜上着眼,使其妙计得售。雄图远略,规划宏阔,得反客为主、反败为胜之奥,极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之妙,观其设策,无中生有,以虚击实,以少胜多,东击西应,四方响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部署,臻兵家化境而远追古人。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自于古人智慧。他5岁启蒙,不久就能背诵《公羊传》,十三经中最具文学风采的《诗经》,他是晚年才补的课。《左传》的文章极佳,可是他在《公羊传》所下工夫最深,他自谦,之所以他的文章没文采,就是中《公羊传》的毒太深。而好处是,《公羊传》将他的脑子也即思维磨砺得像剃刀一样锐利。

八二三炮战,多位高级将官在炮击第一时间毙命,俞大维后脑被弹片擦边削过,血渍斑斑,可他还忙着帮助胡琏、助手、参谋等人规避。

金门遭毁灭性炮击之前,军情部门、一般舆论、新闻界都以为要打的不是金门而是马祖,独有俞大维力排众议。他的判断如下,三星期之内必打,支持他的判断依据,一是最新空中侦察显示,面对金门的对岸各机场,所有米格机都已就战斗位置。二是最新陆上侦察显示,对岸第一线炮兵,所有炮衣都已揭开……

他喜欢隐名埋姓,他婉拒替他作传记的作家:“我只是层峰的僚属、参谋官,没有姓名。”他隐藏他的事功,总结一生的参谋作业,他说得简捷而掷地有声:“身为最高领导的幕僚,意见具申,是我的责任,但层峰决心既定,我唯有服从贯彻。如果层峰下令攻击开始,我必定第一个上前线!”

幕僚作业及参谋意识的延伸

古人讲究的文章,思想宏富,开一代风气,则文字的敏感和讲究也有独在的时代意义。文句的泊漾,虚词的迤逦,种种回环的空间,潆洄水抱,颇有积雨空林的畅朗幽谧,英词盘郁,可润金石,这实在不在战斗性之外。实际上就连纯写景的山水田园诗也暗含一种态度,况乎战斗的闪避旁逸,颠跌反射与文章技法屡有本质契合。邱雨庵(邱清泉)论兵,说“三层火网,子母连环,立体三层,平面三层,上下掩护,内外策应,缩小正面,加大纵深”(《教战一集》)。挺拔与遒劲,自在其中,只要不和贱肉横生的文奴文佣把臂入林,则文字的讲究只会增益思想的深度,而兵法的深郁自然加重志士的分量。

他出国深造的心曲,乃因国际形势渐趋险恶,尤以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迫日甚,对日作战,必不可免。邱清泉以民族解放,任重道远,乃决心在军事方面再求探索。陆军大学为德国军事学术宝库,教授均系第一流军事学家。当时校方歧视外国学生,最新讲义多有保留,邱先生向学心切,软磨硬泡取得后,连夜打字抄录,秘为保存,预备再作研究。三年求学,他所集中致力者,就是战术战略及国防建设,尤其对于巴尔克、老毛奇、施利芬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详加比较研究,于古得里安之装甲骑兵战术,亦多用心。曾谓“如果世界第二大战爆发,则将为机械化部队出风头之时代矣”,他对于鲁登道夫的全民战争论兴趣亦浓,尝于课余翻译,寄回国内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