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懂幕僚就不懂民国
1572800000009

第9章 北洋系的幕僚 (1)

李敖的《蒋介石评传》说蒋介石性好黩武,“自应面对现实,认可中央与地方均权分治,在联省自治的基础上,更上层楼,以便避免战祸”。

这话是对历史情状视而不见,盖当时蒋介石只是一后起之秀,历史的机缘将他推上前台。他不去打,别人也会打,而且是不知伊于胡底的混打。那是一个全盘开打的时代,蒋先生即使去出家,恐怕天下依然混乱,依然打得很凶。

吴稚晖的举动总是突梯滑稽,其间寓意也深,用心也苦。他或许以东方朔、淳于髡自命。他一生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他看得起谁或对谁给予莫大的希望,他就会说:你如能挺身以当大任,我第一个就愿意向你磕头。他曾自称:一生只认得真理的是非,而不肯随便调和。他和汪精卫渊源颇深,当年在法国流寓,朝夕过从。但当汪氏叛国,他立即以文字公开对骂,称汪精卫为“汪精怪”、陈璧君为“陈屁裙”、褚民谊为“鼠狒黑”。

倒是汪兆铭对吴稚晖的评价一语中的,说老头子是为国家,其心可鉴。

抗战军兴,国府退到重庆,汪氏举宴。到者多中枢要人。谈到情势的危机,各有各的出发点,各有各的冲动。“突然,座中被人视为政坛上泰山北斗的党国元老吴稚晖,趋向汪氏的座前跪下了,无限悲戚,无限激动地对汪氏说:‘救救中国吧!悬崖勒马,能救中国的也只有你了。怎样去结束这不利的战事,你有你对党国的责任,不应为了一己求自全自保之私,再这样袖手旁观下去!’汪氏为吴氏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错愕不知所措,于是也只好离座对跪,彼此握手欷歔。阖座看到这情形,没有一个不为这悲凉的场面所感动,有人甚至于随着泣下沾襟。当时唯一看到这戏剧化的场面而感到高兴的,是汪氏尚在稚龄的幼女公子季筠,她不曾看到过她父亲下跪,她还真以为是席中酒后的余兴呢!事后汪夫人陈璧君还责备汪氏说:‘满堂宾客,相对长跪,像是在做戏,还成个什么体统!’汪氏长叹了一声说:‘这老头子倒是为国家,他既然那样地做,难道教我仍独自高坐堂皇,生受他的一拜吗?’”(金雄白《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第五册)。

陈友仁:怨天尤人郁郁而终

近代中国出现的派系,都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派系之争表面化,因权力继替问题,政治势力党争至于决裂。陈友仁不特在派系中裂变,而且他的私人友朋之间也发生裂变,那种选择性精神失明,从此困扰他而不稍离。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枯萎,和他个人的性格,和他的自我揠苗助长、自我的想当然,不能不说关系至巨。

1875年,广东顺德籍的陈友仁生于西印度群岛,他先在北洋政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事情,1913年任交通部法律顾问、英文《京报》总编辑。他接近孙中山,比戴季陶更晚,迟至1916年才认识,1918年始南下追随。次年在上海创办《上海时报》,常以英文撰述辛辣之时评,此时孙先生正在上海撰写《建国方略》。他曾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中国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以后即任孙先生的外交顾问。孙中山的《致苏联遗书》也由他来代为起草。他的英文水平极佳,在孙中山先生晚年,他任其外事顾问、英文秘书,这是1922年的事。

中山先生去世后,此公虽然活跃,但似乎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宁汉分裂期间,他异常活跃,他在这期间的《申报》上几乎每天和读者打照面,是故坊间亦称武汉国民政府为“陈友仁时代”。1933年,他参与闽变,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流亡巴黎。1938年回香港参加抗日活动,香港沦陷时被日军拘禁押解到上海,多次拒绝参加汪伪政府。20世纪40年代初在上海病逝。

中山先生去世后的岁月,此公思想较为偏颇,1927年后访苏,头脑偏向一条道,所谓固执己见,达于极顶。一切的所谓铁腕外交,不随时变,这就不可避免走进死胡同。一会儿联汪反蒋,一会儿蒋汪俱反,对宋庆龄也是忽近忽远,屡生纠葛,怨天尤人,竟至于参加福建事变,可说中青年时代的一点聪明才智,挥霍得一干二净。

不过他在1927年前后,曾通过张静江向蒋介石引荐陈布雷。他认为陈布雷文章流畅犀利、笔调苍劲古朴,传统伦理观念强烈,正是蒋所瞩意的类型。蒋介石因北伐军次南昌,一见之下,大为首肯,遂由陈果夫介绍陈布雷加入国民党。自此,陈布雷追随蒋介石长达21年。此事,算是幕僚引荐幕僚,间接而言,可说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幕僚作业。

同盟会的铁血派——何晏、雷铁

何晏,即何静澜,湖南道县人,少不喜寻章摘句。自谓大丈夫当立奇勋,以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入湖南陆军小学。后与蒋方震、李书城在粤西开办干部学堂。从戎关东,运动军队。

辛亥革命后,北伐军有解散之虞,何晏大痛,说是南方无人,受袁世凯愚弄,将噬脐莫及。回到湖南后,辄叹息不止,以为我辈以无数大好头颅购来之共和,将为袁氏一人摧残殆尽。此时当蒙古独立,他出面组成蒙事调查团,深入漠北。

宋案发生,返回京都,对友人说,一当预备战事,一当效法张良以博浪之锥对付袁世凯。二次革命入军队督战。失败后,为暗杀袁世凯作切实准备。后用密电码和东京同盟会旧友联系,被破获。

先是,有劝其入官者,则嗤之以鼻。及被捕,有谓其何不先事脱逃,“乃从容就义。翩翩少年,视死如归,见者伟之”。

严复说在戊戌年康梁谋划有问题,也即战略出了错误。他不是不赞成他们的行动,他只是不赞成他们考虑欠周密的行动。

康梁文人意气,较缺乏技术性战略,结果未能利用反为袁世凯所乘。

康梁需要何晏这样的铁血战士为其臂膀,扭住袁世凯,控制使其难以摇摆。其实这可算是严复的责怪的意思。

何晏所代表的,为同盟会主战一方,如雷铁厓、袁仲德等皆是。

他们不欲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大有民意基础。乃因武昌起义,全国风从,志士暴骨,兆民涂脑,尽天下命,缔造共和,袁氏篡夺,下无以对先烈,上无以对神明。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吴禄贞死难,段祺瑞接掌吴部。前同盟会湖南支部长仇亮猝然惊醒,“欲单骑突围乞援东南。篝灯草家书,谓晋事急,不冒死求援,无以对禄贞及山西国民”。乃携带山西国民代表公文,跃马入段祺瑞军营。晓以民族大义,动以形势利害,激昂慷慨,声泪俱下。段祺瑞为之动容。当夜留他歇宿。半夜,他听到角声凄咽,战马悲嘶,惕然曰:国事急,岂能高卧此间。披衣驰骋而去。

仇亮到了南京。孙先生任大总统,黄兴主陆军部,仇里亮为军衡司长。南北议和,孙先生以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仇亮力言不可。他以为,袁世凯老奸巨滑,包藏祸心,终将有害民国。

国民党成立后,他为本部会计部长,后于苏州开办垦殖学校,意在富裕民生以培国本。二次革命挫败,袁政府大索党人,侦骑四出,仇亮奔走北京,被逮下狱。自知不免,乃赋绝命诗六章,以文山自况,情词愤激,大义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