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者核心能力提升手册
15735300000021

第21章 创新力:提高领导绩效的神奇力量(1)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改变世界的最强有力的力量。将创新引入领导活动中,也将深刻地改变领导活动的面貌,带来领导活动新的变革和突破。没有创新的领导必然是僵化的领导,停滞的领导。

全新的管理模式是创新之基

【核心理论】

很多人仅把创新理解为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其实,创新有很多种。创新可以是一个新颖而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是一项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可以是人的一种新的思维。简单地说,创新就是在知识积累和生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由一个新颖的创意而产生的,对人们有用,同时又具备可行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衡量一个创新工作的好坏,主要新颖、有用和有可行性这三个要素。

新颖是创新的必备要素,但是,新颖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创新都是一种开天辟地式的革命,或者是对已有知识领域的全面颠覆。像相对论那样的具有革命意义的理论成果,诚然是创新的一种,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创新,是在某个较小的范围里,用新颖的思考方式,通过前人未经留意的视角来观察和解决问题。这种新颖的思考方式也不见得是前所未有的,而很可能是从别的领域借用的。这样的创新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其价值同样不可低估。

具有实用价值是创新的目的,有句话叫“需求是创新之母”,许多了不起的创新就是来自于实际需求,而解决需求的创新就一定有价值。例如,袁隆平1960年前后经历了粮食饥荒,于是他决定用农业科学技来术战胜饥饿。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他才培育成功高产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创新的第三个关键要素就是有可行性。任何创新都要考虑在现有条件下的实施问题,如果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仍然无法让某个创新成为现实,那么,再新颖、美妙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向上世纪物理学界一直在努力研究永动机,即不要能量,却能让机器永远运转,结果辛苦了几十年,耗费了许多科学家的精力和财力,创新设想最终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像这种在现有条件下完全不存在可行性的创意,只会白白浪费创新者的时间和精力。

【案例诠释】

微波炉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斯宾塞,他原本是电子管技术领域的专家,二战期间,斯宾塞在测试新的磁控管技术时,偶然发现一种奇怪现象:口袋里的巧克力会因为接近磁控管而融化。这桩看似意外的事情让斯宾塞联想到,如果磁控管的微波加热原理可以应用到家庭,说不定就能用类似的装置来实现食品的快速加热呢?微波炉就是在这样一种偶然情况下诞生的。有时候,仅仅通过把一个领域里的经验应用到另一个原本不相干的领域里,就完全有可能获得一个出色的创意,并完成一次伟大的创新。

再如,家用的自动烤制面包的面包机的原理非常简单,一个容纳面粉和水的锅,一个自动搅拌面粉的搅拌器,一个拥有定时装置的烘烤电炉。锅、搅拌器、定时器、加热烘烤电炉,这些东西每一样都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但是,为了满足烤制面包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需求,松下公司的工程师们把这些看似简单的装置组合在一起时,一个创意新颖的家电就诞生了。

【核心能力】

创新的价值,取决于一项创新在新颖、有用和有可行性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最好的创新,都是有着最新颖的创意,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最有用,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创新。相应地,好的创新者应该是一个既有新颖的想法,又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能够用实践将创意变成现实的人。第一种品质像一个科学家的特质,第二种像市场人员的,第三种则像工程师的。一旦结合了这三种品质于一身,做出最好的创新,就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了。

用创新提升领导的核心力量

【核心理论】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写了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增长的极限》,他用一个方程,以煤、石油等经济发展要素作为变量,计算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维续时间。因为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几十年后就会开采光,一旦能源没有了,那整个世界的经济就会停滞不前。这本书的问世轰动了全球,让很多人陷入惊慌恐惧中,感觉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之后不久,美国又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熊比特,提出了创新了理论,认为一种资源消耗光前,可以通过创新开发出一些新的能源,例如氢能、核能等,给了世人新的光明,让人明白了:只要创新,一切都可以不断延续。于是创新的理念风靡全球。

其实世间万物的成长,都必须经历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进步;因为事物如果长期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它就会将自己局限在一个既定的狭小空间里,丧失了成长的动力,也缺乏成长的空间;而惟有敢于突破现状,挣脱束缚,它才能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去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案例诠释】

鹰能一直在刺破长空,在天上自由自在地翱翔,这得益于它那粗壮的羽翼,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鹰要保持一对粗壮的羽翼,也需要创新。鹰的羽毛几十年后会变得硬化起来,又沉重又僵硬,自然不利于飞翔。而每当这时候,鹰会找足实物,然后躲在悬崖上的巢穴里,把自己翅膀上的羽毛拔得干干净净,几个月后,鹰又长出了一对新的翅膀,从而又能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

【核心能力】

人也一样,不少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在事业上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反因为每天身陷于平淡重复的工作中而蹉跎岁月,遇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让人停滞不前。很多人在取得一定成功后,会发现未来的路越来越难以打拼,感觉难以迎合时代的发展,力不从心,例如你通过某种商业模式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前几年可能比较顺利,但用不了多久,这种模式开始落伍了;一种新产品刚推入市场不久,马上就有更好的竞争产品把它淘汰。另外,长期形成的习惯和的思维模式也慢慢跟不上潮流,而自己就像一件报废品一样即将扔进时代的垃圾桶里,就像一片变黄的树叶一样从树上脱落,为绿叶腾出生存的空间。要改变被淘汰的命运,只有靠创新。惟有不断创新,你才能不断保持激情与活力,才能不断发挥出你的创造力,将自己一步步推上新的台阶。而要做到创新,你就必须放弃一些熟悉、习惯了的东西,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来赋予你新的生命力。

敢于打破常规保持竞争活力

【核心理论】

美国管理之父德鲁克的一名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如果让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像老板一样,都像经营者,自己来经营他自己,来发挥他最大的创造力。那如何发挥你的最大创造力呢?那就需要你不断地创新,改进你的工作方法,从而让自己充满活力。

许多人工作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一方面会严重受到公司规章制度的束缚,什么事都遵循公司规定的条条框框,什么都按上司安排的去做,也就扼杀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另外在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工作经验也会扼杀你的创新意识,碰到同样一件事,以前是怎么处理的,现在也用老套方法,也不管这方法是否还适用。

一旦你被一些传统知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束缚了,你也就失去创造力了,充其量不过是一台机器,让别人操作。而今,许多工作都很重视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无疑会备受上司青睐。

【案例诠释】

一家公司的门口有一间旧屋子,门虚掩着,对于新来的员工,总经理都要告诉他们,任何人不能进入这间屋子,于是多年来,虽然员工们猜疑不定,却没有一名员工敢进这间屋子。一天,公司新聘来一名营销人员董遥,他听到总经理这个规定感到很奇怪,问了一串“为什么?”但总经理不但不回答,脸色还很不悦。

于是下午下班后,董遥便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推开了那间屋子的门,只见里面都是灰土,显然多年没人进来了。屋里就一张凳子,上面放着一张纸条,写着:“请速交给总经理”。董遥感到莫名其妙,但纸条既然交代了,于是他第二天忐忑不安地把纸条交给了总经理,没想到总经理一见,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公司就是要你这样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型员工!”于是一下就任命董遥为营销部副经理。

【核心能力】

当今职场人才济济,只会按照常规办事的人是没有竞争力的,难以创造出显目的业绩,也随时可以被人替代。所以,如果你想在公司有所作为,你就敢于打破一切常规,勇于创新,不断更新你的自己和工作方法,让自己一直保持活力与竞争力。

(1)需要培养你的危机意识。许多人懒于创新是因为目前有现成的工作方法,一时还能应付得了,而不去考虑未来的状况;其实,如果你静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当前的形势,你会发现身边比自己出色的人才越来越多,时刻可能取代你;如果你要保持优势,惟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工作方法,多为公司创造效益;这样才能时刻保持优势。

(2)培养你的责任感。许多人每天工作时,只要把工作解决了就算交差了,而很少去考虑选择一条更有效的方法来给公司节省资源;或者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正是因为责任感确实所造成的。

(3)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习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巴尔扎克有句名言:“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发明创造始于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工作才有主动性。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人们熟视无睹,而有人却善于观察,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发现问题,有所创造。苹果落地,谁也不在意,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水开了锅盖被顶起,大家司空见惯,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商品大家每天都接触,只有马克思把它作问题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所以,你平时工作时,多留心公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仔细琢磨,必定大有收获。

持续学习充电成为革新力量

【核心理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影响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其实,客观环境每天都在变化,过去正确的经验今天可能就不对了,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要审时度势,经常重新评价自己,使自己处于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状态。只要企业有这样一种学习机制,能不断地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注入新的知识,公司采用保持创新的活力。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员工的成长当然更是离不开学习。知识型员工关注的不光是高薪,更关注自己的成长与前途;如果在一家公司中工作了几年,能力得不到大的提升,仅仅得到一些虚的头衔和薪水,那就成了单纯的买卖关系了,公司只把员工当成了赚钱的机器,用完了随时准备扔,员工也因几年来的机械化工作而荒废掉了,因为他错过了提升自己的最佳时期,在职业生涯中,就丧失了奔前程的筹码。随着员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的职位必须越升越高,否则就成了职场的失败者;因为如果自己的能力没有提升上去,跳槽出去担任高职是不可能的,最后只好凭资历在原公司里不断混下去;可见学习对员工的进步和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今企业界,真正重视员工学习的少之又少。在九十年代末,随着学习型组织的兴起,许多公司开始跟风,但他们给员工学习的机会往往是买几本国外管理学大师的畅销书给员工洗脑,像《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和《现在,打造你的优势》等等。一阵风过后又回到了现实,而将“终身学习”抛在了脑后,这就好象一个人去参加了一场励志培训,在课堂的氛围里,被励志大师煽动得激情澎湃,但一回到工作中,又变成了原样。发展到现在,一些公司虽然也在做些学习活动,但主要是送员工到外面去参加些培训课,或者请些培训师到公司来搞些培训,这些引导性培训往往都是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由此学习也慢慢地被边缘化了。

【案例诠释】

人才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基石,对于宝洁而言,这也毫不例外。最出色的人才加上最好的培训发展空间,这就是宝洁成功的秘诀。宝洁公司把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它的一位前任董事长RichardDeupree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我们的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宝洁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员工进入公司后,宝洁就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通过正规培训以及工作中直线经理一对一的指导,宝洁员工得以迅速地成长。

作为世界无线通讯巨人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主导世界无线通讯市场已有多年历史。摩托罗拉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电子产业中能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动力在哪里?其中之一就是摩托罗拉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有分析家指出,摩托罗拉公司是当今职业培训潮流中最雄心勃勃的公司之一。摩托罗拉公司把工资额的4%用于培训,每年用约两亿美元为其14万多名员工中的每一位提供至少40小时的培训。而该公司庞大的培训计划也产生了显着的财经效果。

【核心能力】

团队学习是趋势、是观念、是培育企业创新力的源泉,吸收与应用的速度则是团队学习成效的指标,我们要的不只是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更要团队学习风气的形成与落实。“团队学习”,为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由团队成员一起了解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凭着完善的协调一体的感觉以能发挥综合效率的新方式,来提升团队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为此,企业就应该做好:

(1)员工间的相互学习。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实行知识共享,畅通内部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整个企业集体智商,这是衡量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标志。

(2)运用多种学习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在企业内,学习形式应不拘一格,可运用现场指导、领导者授课、外聘专家讲座、交流会、内部刊物、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