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的管理,只有为人们营造出一个提升自我的环境,建立并健全这样一种机制,才是最符合人性需求的,因而也是最道德的。
每一个人都渴望升迁,因为升迁意味自身价值的进一步提高,这很符合由彼得原理演绎出来的组织层级学推论。然而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获得升迁的,许多时候,升迁对于人们就像是高悬天空的月亮,让你遥不可及。
假如你有幸进入麦当劳工作,并且经受住最初那四到六个月颇为辛苦的考验以后,那么你就会感到,这家公司已然为你的日后升迁竖起了青云直上的扶梯。
不过你必须做好思想准备,这条升迁的道路需要从辛劳和琐碎的小事开始。因为每一个刚进入麦当劳的员工,不论他有什么样的文凭,都必须从零开始。炸土豆条,做汉堡包,烤牛排,每天两次擦洗门窗,是每一个走向成功的麦劳人的必经之路。麦当劳的创始人克罗克曾说,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各个阶段的尝试,没有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亲自实践过,那么你又如何以管理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指导呢?实际上,在这里从收付款到炸土豆条直至制作各式冰淇淋,每个岗位上都会造就出未来的餐馆经理。这种做法不仅仅锻炼了麦当劳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创造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气氛,使得任何人,无论什么起点的人,都感到自己充满了希望。一旦经受住了这最初的考验,你就会成为麦当劳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升迁的大门就亲切地向你敞开了。
【案例诠释】
麦当劳快餐店经理的平均年龄仅为25岁左右,他们每个人都要管理100多人的中型餐厅。这在别的公司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年轻人刚进入麦当劳时的那些工作通常要持续4~6个月,在这之后,有才能的年轻人将被晋升为二级助理。这时,他们除了在每天规定的一段时间内负责餐馆工作之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如订货、计划、排班、统计等等,他们可以在一个小范围内展示他们的管理才能,并在日常实践中摸索经验,协调好他们职责内的工作。
在进入麦当劳8~14个月后,有文凭的年轻人将成为一级助理,即经理的左膀右臂。此时,他们就又肩负了更多更重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在餐馆中独当一面。他们的管理才能也日趋完善。这个阶段之后,那些干得有声有色的一级助理就会进一步升为经理,实现他们当老板的梦想。不过,在晋升之前,他们还需要跨越一个为期15天的小阶段。与前面各阶段不同的是,这个阶段充满了欢乐和轻松的闲暇:去芝加哥汉堡包大学进修15天。
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也是麦当劳公司的国际培训中心。在这里,学员们接待来自全世界的企业和餐馆经理,既学习管理一家餐馆所必需的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学习有关的实践经验。应该说,这个制度不仅有助于麦当劳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成为麦当劳公司吸引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升至餐馆经理后,依然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他们的业绩优秀,他们将晋升为监督管理员,同时监管三四家餐馆的工作。3年后,监督管理员将升为地区顾问。届时,他将成为总公司派驻其下属企业的代表,相当于“麦当劳公司的外交官”。作为公司这一地区的全权代表,他们责任重大。他将是公司标准的捍卫者和公司经营哲学的传教士。而一个从炸土豆条做起,由麦当劳特有的公司哲学创造的高级管理人员,其本人正是麦当劳哲学的保证。当然,成绩优秀的地区代表依然可以晋升,成为更大区域的地区代表,直到成为麦当劳某一国家或行政区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和董事长。
和麦当劳公司内快速的晋升制度一样,麦当劳人的收入变动速度也是频繁而快速的。一方面,职员每次工作岗位的调整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变化;另一方面,就是在同一工作岗位上,工资级别也只在几个月内是有效的,以后将会很快提高。所以,在这里仅凭级别或工作时间长短估计一个雇员的收入是很困难的。这同样是麦当劳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麦当劳法国公司雇员收入变动的程序如下:人们刚进入公司时每年领取11万至13万法郎的工资,根据每个人的文凭不同略有差别(这就是根据头4个月的工资标准计算的数额)。尔后,人们从第5个月开始就每年领取13万至15万法郎的工资(仍根据原有的文凭不同而定)。两年后,要是一名麦当劳公司的工作人员顺利地当上了经理,那么每年就可以挣到18万法郎。如果后来他又顺利地升任监督管理员,那么他的年薪将可达到25万法郎。当然,除了年薪的增长外,他还能得到各方面的实物好处,比如,根据职务不同提供的专用车。而且,对麦当劳公司从基层至高层的每位雇员来说,还可以白天在公司免费就餐,这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大实惠。
当然,麦当劳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重要特点,即如果某人没有预先培养自己的接替者,那么他们在公司里的升迁将不被考虑,无论你的工作是多么出色,或者你是多么有才华都不能例外。这是麦当劳公司的一项重要规则。这一条规则保证了麦当劳的管理人才不会青黄不接,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声誉和前途,所以每个人都会尽一切努力培养接班人。
【核心能力】
在麦当劳工作的年轻人都很容易能够找到自己发挥才智的舞台,不管是凭借不断晋升的职务,还是凭借不断开拓的工作空间,都会将自己的价值提升。而这一点恰恰是人的最高追求。有一份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一个组织中,成就的被认可,总是排在第一位,就是因为这是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因而一个组织的管理,无论它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只有为人们营造出一个提升自我的环境,建立并健全这样一种机制,才是最符合人性需求的,因而也是最道德的。因此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要忘记,在制定硬性制度之前,务必要考虑人的想法、人的需求,从而将我们的管理推上一个以人为本的高境界。
尊重是实现道德管理的根基
【核心理论】
渴望被尊重是每一个人心中深层次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就一定会等值地甚至超值地予以回报。
尊重属于人的精神需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把人当人看”,就应该注意这种需求,并善于满足这种需求。这也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管理道德素质之一,也是在团队中实现道德管理的基础。
【案例诠释】
明尼苏达州有一家公司,是美国最老的制帽厂之一,1987年时这家制帽厂曾经病入膏肓,公司内的沟通管道全然崩塌,员工们对管理阶层极为不满。有人说工厂好像是处在军事管制中;还有人说,他要是有条狗,也不愿送到那里上班。无奈之下,只好依照美国联邦破产条款进行重组,而竞争对手提议以最低价买下该公司。正在这时,当地的一位名叫乔治·薛耳曼的管理顾问应聘进厂工作。他在作了一番调查后,认清真正问题所在,乔治·薛耳曼下了一帖良药,只消短短的4个月时间,就让制帽厂起死回生,不但员工憎恨责难的心态瓦解了,同时他们也开始展现出真正的团队精神,员工群策群力,合作无间。员工士气有了戏剧性的改善之后,品质及生产能力也有令人激动的提高。到了年底制帽业关键性的时刻,这个厂以比过去都少的员工人数,创下了生产7万顶帽子的记录。感恩节前夕,薛耳曼和公司的最高主管亲手赠送火鸡给全体员工,隔天收到员工们回赠一张像报纸那么大的签名谢卡,上面写着包括工会主席的评语,“谢谢你们拿我们当人看”。
真是一语破的:拿我们当人看,就是乔治·薛耳曼所施用的这帖良药,其实它并不神秘,无非就是尊重人自身的价值,待人以诚。而工人们都具有某种第六感,能判断谁是真诚的、谁又只是想玩弄他们。
【核心能力】
薛耳曼的成功给当今的企业管理提供一条重要的启示:只要管理阶层愿意聆听员工们的心声,对他们做为人应有的价值与尊严,给予真诚的关切与尊重,那么他们就一定会以十分出色的工作来回报。其实,在当今经营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企业彼此间在技术上以及产品品质上的差异已愈来愈小,企业所赖以维持竞争优势的决胜点,将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谁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谁就能够拥有胜算。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乱中求胜》的作者,美国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托马斯·波得斯曾大声疾呼:“你怎么能一面歧视和贬低职工,然后又期待他或她去关心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承认自己的劳动。我们需要有人向我们指出我们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有人不时地走过来拍拍我们的肩膀说“伙计,不错,我很满意”。
有鉴于此,托马斯·彼得斯建议:“把能激发工作激情做为一个领导人的‘硬’素质,晋升这些人,他们在未当领导前,能在他们的同事中,和成为领导后能在他们的下属中,甚至是在其他部门的同级人员中,激发起工作激情,热心与积极性。”
人一旦受到尊重,就会激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尊重员工的价值,就管理学的角度,已经由制度管理层面进入了道德管理层面,故此,尊重是实现道德管理的基础。
强化道德管理共筑企业未来
【核心理论】
惟道德可以传远。世上没有不灭的器物,却有不泯的美德。公司或财富的薪火传承,远不如美德的薪火传承来得更持久,更稳健,更妥帖,更能得到世人的精心呵护与成全。
一个公司做大做强固然离不开科学的制度。如果在科学的制度之上还有美德垂照,那么,这个公司就有大福了,就会做得更大更强,甚至可永立不倒,万代长青。
【案例诠释】
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汽车产量和规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厂家之列。而这样的成就首先要归功于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早已成为了整个日本的传奇人物,并且享誉全球,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家。这些对于我们也许早就耳熟能详,不过您是否知道本田宗一郎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那就是把公司命名为“本田”。
本田有一个颇为著名的观点:机械靠燃料,经营靠哲学。他说他是搞机械出身,知道没有燃料和润滑油,机械就不能运转,而经营企业则离不开哲学,否则必然会一败涂地。他谈到,企业若把赚钱作为经营思想,这个企业保证不会长久安定与成长;若是把企业作为“私产”来经营,也是不对的,谁会保证第二代或第三代人不出个恶妻孽子、低能儿孙?企业的存续对社会有有贡献才会万代长青,把企业看作公家的事业来经营,经营者才不会以私害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田才把“本田技研工业公司”和“本田技术研究所”,这两家公司都是用自己的“姓”取名的做法,视为自己一生感到后悔不及的愚举,想起来就感到非常遗憾,觉得是违背了自己的哲学。因为他一直认为公司是大众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并非他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为"私器"。他是担心用自己的姓为公司取名,会引起误会,大家会认为他把公司"私物化",是一个独裁的经营者。实际上,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让进入公司做事,要他自己去开一家叫"无限"的公司。并且,他在十几年前就已把本田技研工业和本田技术交给别人去经营,前任社长叫河岛,后任社长叫久米,两位社长都不姓本田。有一次,铃鹿市长要求他把铃鹿市改名为本田市,理由是:本田技研在铃鹿市有大型的铃鹿赛车场,又有几家铃鹿工厂,几乎全市的市民都靠本田吃饭,因为市民的一半以上都是本田的员工与家属。丰田汽车的根据地叫丰田市,日立制作的发祥地叫日立市,那么本田技研所在地铃鹿市也应该改名叫本田市才对。铃鹿市长的建议,初听之下很有道理,可是却被本田拒绝了,因为这是违背他的哲学的。他说他已经为公司的取名感到后悔,不能再犯一次错误,否则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核心能力】
正所谓,惟道德可以传远。世上没有不灭的器物,却有不泯的美德。公司或财富的薪火传承,远不如美德的薪火传承来得更持久,更稳健,更妥帖,更能得到世人的精心呵护与成全。
正是出于公司为天下人的公器这种道德理念,才有了下面这样一个严格的信条:绝不允许公私混淆。他说他一生从来没有用过公司的钱,虽然他是这家公司的社长。不但如此,他也禁止公司的高级人员使用公费做接待工作。他认为用接待来做生意,是最没出息的做法。他还把公司的公车废止了,不让高级人员坐公司的轿车上班。他自己也是开私家车上班,连汽油也是用自己的钱买。他最看不起有些公司,让公司的社长夫人坐公司的车去看戏、去百货店购货、去参加宴会,甚至让社长的小孩也坐公家车去上学。有些社长把公司的公家车司机叫来为社长夫人或小孩开车,简直不合道理,这是公私混淆,假公济私,万万行不得。为了保证权力确实能够交给有能力的人,在企业中担任领导人的亲属一律不得进入公司工作。1973年,刚刚66岁的本田宗一郎选择退休,把位置留给后来的年轻人,而这个接班人不是自己的任何亲戚,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专家,这件事惊动了整个世界!别人也许感到不可思议,可这却符合本田宗一郎一贯的哲学,即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人所有。试想,这该是多么无私而豁达的境界!
毫无疑问,这应当说是管理道德的高境界了吧?自己开办的公司居然视其为天下人的公器,实在匪夷所思。但是从他的哲学,到实践中的公私不能混淆,再到接班人并非自己的亲属,这种看似不合常情的思想和行为,却有着十分深湛的慧悟隐含其中,因为要避免私器不为害社会,一时容易,甚至一代乃至两代都可能做到,真正传之久远,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故此,本田宗一郎才从根儿上做起,一开始就公私分明,以这样的管理道德奠基,才能保证公司永远对社会有益,公司才有可能万代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