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15736600000003

第3章 夏商和西周

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经历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

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西周建立后,以井田制为特征的奴隶制经济逐渐走向繁荣。少康中兴启在巩固了政权之后,不久便生病驾崩。他的儿子太康继位为夏王。太康是个“盘于游田,不恤民事”的人。他安于现状,整天去打猎游玩,对朝政以及国家大事根本不闻不问,给地处黄河以北的有穹国方伯后羿造成了进攻的大好时机。

后羿便乘太康外出这段时间,拥兵攻打,占据了夏都。太康在无可奈何中,只得流落东方,最后找到一处地方修筑城池住了下来,此地后来就被称作太康。他在太康居住约十年就病死了。

太康失国以后,他的兄弟仲康也和他一起逃往外地,不久也死去了。仲康的儿子相投奔姒部落的斟灌氏,寒浞派其儿子浇攻杀相后又灭掉斟灌氏及同姓斟寻氏。这时相妻后缗氏已经怀孕,她从墙洞中逃回娘家有仍氏,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就帮有仍氏管理畜牧。寒浞的儿子浇听说相的儿子少康已经成人,便派椒去有仍氏捉拿少康。少康听说后,就逃奔到有虞氏(今在河南虞城),并替有虞氏管理膳食。有虞氏的首领很看重少康,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分给他一成之田,一旅之众,让他在此站稳了脚跟。

这时,夏的旧臣伯靡逃居于有鬲(在今山东德州附近),他从有鬲氏收抚斟灌氏和斟寻氏的逃散人群,准备推翻寒浞。少康和伯靡相互配合,派亲信女艾刺探浇的情报,然后,少康亲自率大军消灭了浇。

伯靡和夏后氏拥少康继位夏王。当各地诸侯、方伯得知少康又回到了夏邑,恢复了夏禹的业绩,奉祀夏的先祖及天帝,重建了夏朝后,又都纷纷带着贡品来朝贺。夏朝从禹传子开始到太康时被后羿夺取政权后,又经历了三代人,约40年的时间,少康重建了夏王朝并使其统治得以巩固,进人了相对稳定、国势向上的时期。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少康中兴”。

后羿射日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吐出强烈的火焰,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乌)。后来,十只三足乌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就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里,黑夜出来觅食。猛兽毒虫借机残食人们,人类濒临灭绝的危险。消息传到天上,帝俊就赐给后羿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间,惩治妖魔怪兽,同时也教训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

可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后羿大怒,就选天下最高的地方,拉弓搭箭,瞄准太阳中心处的三足乌射去。他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人们围着他连声喝彩。三足乌一死,火光自灭,人们感到清凉爽快,于是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大发雷霆,不准后羿再回天上。同时也令仅存的这只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

从此大地酷暑消尽,万木复苏,百姓重新耕种。

夏桀亡国

夏朝传至十四世孔甲时,就已经开始衰落了。孔甲“好鬼神,事淫乱”,致使各诸侯国纷纷背叛他,史称“孔甲乱夏”。

夏桀在位时,穷奢极欲。据史料记载,桀遍收娼尤、侏儒、狎徒等人宫,做些稀奇古怪的游戏;桀还广求美女,积之于后宫,以供自己淫乐。同时,夏桀还像割草一样地随意屠杀下民,并赋敛无度。夏王朝内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与周围部落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

就在夏王朝内忧外患日益加剧之时,临近夏王朝的商族,在首领汤的带领下,逐渐强盛起来。不久,商汤起兵灭夏。鸣条一战,夏桀全军覆没。夏桀逃跑,死于南巢,夏王朝灭亡。夏王朝从启到桀,共计16位君主,历时430多年。

九世之乱商朝中期王室动乱,(公元前1411年~公元前1321年)。自仲丁后,王朝中衰,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诸侯离叛。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

仲丁是商王太戊的儿子,在位的时候,将商朝首都自西毫(今河南省偃师市)迁到嚣(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一说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此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蓝夷,但仲丁自身的势力被重创。仲丁死后,他的兄弟们凭借着自己的势力争夺他留下的王位。仲丁的弟弟外壬在仲丁死后继位,开创了“谁势力大谁继位”的先例,从而造成了一百多年王位继承上的九世之乱。

外壬死后,由他的弟弟河宣甲继位。河宣甲是商王太戊的儿子,商王仲丁、外壬的弟弟,外壬死后河宣甲继位,河亶甲曾迁都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并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战争期间,河宣甲病死,他的儿子祖乙继位,祖乙将国都由相迁至耿(又称邢,今河南省温县东),后又迁于庇(今山东省定陶县),并成功地平服了蓝夷、班方等国,使商朝国运再度中兴,并成功地平服了兰夷、班方等国。祖乙死后,他的儿子祖辛继位,祖辛死后由他的弟弟沃甲即位。沃甲死后,由沃甲的侄子、祖辛的儿子祖丁继位。祖丁死后由他的堂弟南庚,也就是商王沃甲的儿子,即商王位。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省曲阜市),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南庚死后又由祖丁的儿子阳甲继位。阳甲就是后来很著名的那个盘庚的哥哥。阳甲在位时,商朝内乱不止,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商朝衰落,诸侯不朝。盘庚继位以后,决定渡过黄河,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到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使商朝不常其居、到处迁移的历史从此结束,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据《竹书纪年》记载,直到商纣王亡国,整整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再未迁都。人民生活安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九世之乱”使商朝“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相结合的王位继承制度遭到破坏,商朝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无力再顾及四方诸侯、方国。北方及西北方的土方、鬼方、羌方等趁机发展实力,日益威胁着商朝的统治。混乱使奴隶主贵族内部矛盾更为激化,王室贵族或倨傲放肆、或淫逸奢侈、离心力日增。

盘庚迁殷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600年。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都城屡迁。

商汤初建都于毫(音b6,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盘庚迁殷,在商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从汤至阳甲,传十代十九王,约300年,为商朝前期。在此之后,从盘庚至纣,传八代十二王,约273年,为商前后期。由此可见,都城屡迁,确切地说,应该是指商朝前期。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很有智慧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想出一个根除弊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挽救商王朝的衰亡。盘庚找人考察到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当时的都城“奄”比起来,有利于建设都城,更有利发展农业生产。迁都以后,王室、贵族特权将会受到消弱,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同时可避开周边叛乱势力的攻击,有利于加强统治地位,遂决定把都城迁到殷。

可是,不少人反对迁都的决定。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但盘庚是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告诉大家迁都到殷的好处。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效仿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怀有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降下灾难,惩罚你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同时,他非常强硬地告诫那些反对迁都的奴隶主贵族,规规距距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盘庚迁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从此商王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邑”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灿烂的新时期。殷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历尽沧桑,变成废墟,称殷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11座商王大墓,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片和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骨角器,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文化状况。

商汤灭夏

商从契传到汤,共传了十四世。商族原是臣服于夏的方国,但汤时夏桀暴虐无道,商族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壮大起来。夏桀看出商汤对夏王朝的威胁,于是就把商汤召来,把他囚在夏台(监狱名,又叫钓台,在今河南禹县南),不久又放了汤。

后来,汤采用伊尹的计策,首先拓展自己的势力,逐个攻灭夏的属国。

离商国最近的是葛国(今河南宁陵北),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国,又派人为葛伯耕田。葛伯杀了为助耕的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出兵攻葛,灭了葛国。接着,汤又大举兴兵,连灭韦、顾、昆吾等夏桀的属国,使夏桀失去了依靠力量。为观察夏桀的反应,汤又采取伊尹的计策,停止对夏桀的贡纳。夏桀大怒,下令“九夷”攻打商族。汤见“九夷”还服从夏桀的命令,便暂时又恢复对夏桀的贡纳,继续积蓄力量。第二年,汤又停止贡纳。夏桀又大怒,召集属国,举行盟誓大会,准备联合各属国,一起讨伐商国。但“九夷”中的有缗氏带头叛夏,使夏桀更加孤立。汤和伊尹看到“九夷之师不起”,于是正式起兵灭夏。

汤起兵后,夏桀率兵迎战,但一触即溃。商汤率大军追击,双方在鸣条今山西境内)又大战,夏桀的军队再次溃退,夏桀大败而逃。汤率大军继续追击。夏桀逃到南巢(今山西中条山),最后死在山中。夏王朝灭亡。

夏王朝灭亡后,商汤即位,建立了大商王朝。

武王治国约公元前1020~前966年成王之子康王在位,国泰民安,史称“成康之治”。约公元前1065年至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消灭了纣王的势力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征战,基本上将商朝的全部国土都囊括于自己麾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周武王并不能像治理周人那样,有效地管理这个硕大的帝国。所以,新兴的周王朝吸收了上两朝的政治经验,以所谓的“分封制”开始治理国家。

接受武王分封的有姜太公(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和召公(封于燕)等,而周公和召公因为在朝廷有重任,就让他们的儿子去管理封地。这些封地,如同夏、商时的封国一样,有相对自主的政治权力。当国家遇有征伐等重大事件之时,他们有义务服从周王的调遣。他们在经济上也有义务向周王纳贡,以保证朝廷的经济往来。

这种分封的政治制度,在当时确有减轻中央压力、维护国家安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那就是,一旦周王不能权衡各邦国的力量,或者某个邦国的发展超过了其他邦国,就容易导致中央权力的衰减,而周朝的最终灭亡正好证实了这一点。

周公旦摄政约公元前1064年周武王病死,太子诵继位,即周成王。因成王年少,作为首辅的周公旦就担当起了摄政王的职责。

周公旦不顾皇亲国戚的流言蜚语,辅佐成王治国,并在七年后把权力交还给成王。但是,如同商朝早年的伊尹一样,也有一些典籍认为周公企图利用摄政王的地位,逐步取成王而代之,甚至还说他有过称王的举动。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镐京发生“国人暴动”。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的事件。

周厉王为了满足奢侈享乐的生活,增加赋税,在全国实行山川河泽“专利法”,平民百姓上山采药、下河捕鱼、耕田种地都要缴税,就连喝水、走路也无一不纳税。

当时在民间流传一首歌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爰得我所?”老百姓怨恨周厉王,用歌谣比喻他是偷吃粮食的老鼠,斥责王室贵族不顾百姓死活,依然过着奢侈的生活。

周厉王根本不理睬大臣们的劝谏,强制推行专利法。还派人四处监视,如果有谈论国家大事者,说他坏话者,一律杀头。

一段时间后,周厉王以为自己的办法有了效果,非常得意地对召公说:“现在你还能听到百姓们说我的坏话吗?”

召公说:“你堵塞百姓的口,就像堵塞河流,一旦江河决口,后果是很危险的。”

公元前841年的一天,京城的国人——许多中小奴隶主贵族、小商人、手工业者终于忍无可忍,他们拿着各种武器,浩浩荡荡冲进周王宫,发动了暴动。厉王得知风声,慌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地方才停下来。

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怎么办呢。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尽管幽王对褒姒宠爱至极,褒姒却是从来没有笑容。为了一睹褒姒难得的笑姿,幽王竟想出了“烽火戏诸侯”的馊主意。此前,周王与诸侯有约,如果有外寇侵扰,白天烧柴生烟为号,称作“燧”,夜间举火把为号,称为“烽”,烽和燧置于一连串的烽火台上,绵延传递,以告知诸侯前来援助。幽王无寇而屡举烽火,终于博得褒姒一笑。不曾想,当真的外寇来侵时,诸侯以为幽王又以他们取乐,愤而不发援兵,致使幽王国破身亡。公元前771年太子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缯、犬戎进攻都城镐京,幽王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