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为了预防孩子感冒,经常给孩子注射丙种球蛋白,这也是不科学的。“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浆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简写为IgG)。从理论上讲,血液中IgG的浓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有关,但注射“丙球”后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种类多且经常变化,而“丙球”所含的抗体不仅有限,而且缺乏特异性;而健康儿童及大多数体弱儿的血中IgG水平正常。由此看来,减少儿童罹患感冒的关键之举应从增强体质出发,具体措施应从坚持母乳喂养,合理安排食谱,从小坚持“三浴”锻炼(阳光浴、空气浴及水浴),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等方面着手,绝不能依靠“丙球”。
四、服药禁忌别再犯
切忌中西药混用
1.结核病人在服用抗痨药异烟肼、利福平时,忌同服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自然铜等中药。因这些中药中含有金属离子钙、镁、铝、铁等,可与上述西药发生反应而结合成难溶性络合物,妨碍吸收,降低疗效。
2.肿瘤病人服用抗肿瘤药磷酰胺、环乙亚硝脲、5—氟脲嘧啶、阿糖胞苷、争光霉素时,忌合用中药复方丹参制剂。有实验表明,合用能促进肿瘤的转移。
3.骨质增生病人服中药骨刺消痛液时,忌合用复方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否则会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4.神经衰弱病人服安神中药朱砂和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期间,忌合用镇静催眠药溴化钠、溴化钾、三溴合剂,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药源性肠炎。
5.脚气病患者在服用维生素趴时,忌合用地榆、河子、五倍子、石榴皮、虎杖等,否则,既达不到疗效,还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消化不良反应。
6.糖尿病患者在服用D—860、优降糖、降糖灵等药物期间,忌合用人参、甘草、鹿茸等中药。因同服后,会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
7.咳喘病人服用中药麻黄时,忌与平喘西药氨茶碱合用,否则效果不如单一用药,而毒性增加1~3倍,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痛头昏、心律失常等。
8.水肿病人在服用含钾量高的利尿中药泽泻、白芋根、金钱草、丝瓜络期间,忌与利尿西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合用,以免发生高血钾等副作用。
9.消化不良病人在服用中药神曲、麦芽、谷芽时,忌与土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等合用,因其可破坏中药所含的消化酶,影响中药疗效。
10.胃酸过多病人在服用煅牡蛎、煅龙骨、硼砂等碱性较强的中药及其汤方、成药时,不宜同服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中药,因酸碱中和会使中、西药都丧失疗效。
服药时牢记十四种忌口
药,吃了就完了,但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1.任何药物——烟
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2.阿司匹林——酒、果汁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3.黄连素——茶
茶水中含有约10%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能饮茶。
4.布洛芬——咖啡、可乐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5.抗生素——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6.钙片——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两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7.抗过敏药——奶酪、肉制品
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8.止泻药——牛奶
服用止泻药物,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9.苦味健胃药——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10.利尿剂——香蕉、橘子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11.维生素C——虾
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12.滋补类中药——萝卜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13.降压药——西柚汁
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将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14.多酶片——热水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酶这种活性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干吞药片伤食道
每天来医院看病的人很多,大家都抱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病快些好,早日恢复健康。大夫们常给病人开些口服药,口服药既简便又安全,一般可按“1天3次,1次×片”服用。可是常常看到一些病人为了图省事,将药片放在口腔的舌根部,不喝水,用力一咽,算是服完了药,其实,这种服药方式是不可取的。
临床医生观察发现,吃药不喝够水,可致药效降低或造成食管损伤。服药时,增加饮水量,可加速药物通过咽、食道进入胃,可提高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快到达肠部。由于多数药物是在小肠内被人体吸收的,因此药物尽早到达小肠部,可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率,提高药效。
另外,增加饮水量还可对溶解度小而剂量大的药物增加溶出量,使吸收增加,从而提高血中药物的浓度。总之,无论药物的溶解度大小,病人在服药时都应注意,要用200~300毫升温开水送下。切忌干吞药片,以免药片,尤其是胶囊粘附于食管壁,在食管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食管黏膜损伤。最常见的是浅表性溃疡,严重时会引起出血。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干吞药片,可能会将食管静脉划破,造成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可引起食管损伤的常用药有:硫酸亚铁、阿司匹林、氨茶碱、复方新诺明等,在服用上述药物时,可采用坐位或立位,服药后不要马上仰卧,以免药物滞留在食管内。
睡前勿服降压药
有些患高血压的病人,担心晚上睡眠中会突然发生意外,或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所以总是在临睡前服用降压药物。这是不科学的,容易发生意外。
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压过高,减轻心脏负荷和高血压对血管壁的压力。由于人体有昼夜节律的变动,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血压多可自然下降20%,而且以睡后两小时最为明显。许多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是在服药后两小时达到高峰期,若病人在临睡前服药,两者的作用合在一起,就容易导致血压骤然下降,并出现脑血流量减少。对中老年人而言,易使血液凝集成血栓,加上血管硬化、管腔变窄,易出现脑血栓(脑梗塞),导致病人出现失语、失明、偏瘫等脑血管意外症状,以及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据临床观察,在24小时内连续血压监测的结果表明,人的血压是不稳定的,每天以8点至11点、15点至18点血压最高,故服用降压药物的最佳时间是7点半和14点半,也就是血压高峰期前半小时,可有效控制血压的升高。
老年人不可依赖药物
人到老年,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衰退,因此,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易在体内积蓄中毒。所以,老年人除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疾病外,一般的医疗保健不宜完全依赖药物,而应当尽量利用其他疗法,如饮食疗法、体育疗法、针灸、按摩、推拿、理疗等,以免除药物对肌体的危害。
在需要药物治疗时,对有毒性或副作用强的药物,除非万不得已,应尽量少用,或改用其他较为安全的药物。
老年人易患便秘和失眠。失眠是因老年人本来睡眠时间减少,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所致。因此,决不可依赖于药物,而应当采取别的办法。再如便秘,可以采取饮食疗法,早起空腹喝半碗淡盐开水,或冲点蜂蜜水喝,多吃蔬菜瓜果,生活规律,注意多活动,养成定时大便习惯,基本上可以解除症状。偶尔急需时,可选用“开塞露”,尽量不用泻药。失眠也是这样,一般通过练气功,注意生活规律,睡前静息排除杂念,就会安然入睡。
老年人服用滋补药延缓衰老是可能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长寿主要是靠适当地锻炼、饮食营养、生活规律,有专家曾说:“老年人皆厌于药物而喜于食,病后脾、胃易伤,治疗又慎于吐泻,故尤宜用食以治之。”
不论治病,还是养身,尽量用饮食而不依赖药物,是老年人应采取的正确方法。
“老慢支”不可常服抗菌药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发现相当多的“老慢支”病人不问病情是否需要,经常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或是向医生指名要求打针,理由是“打针比服药见效快”;或是索要某种抗菌药。人们熟知的先锋霉素等因为口服很方便,已成了家庭常备药,有的病人稍有一些咳嗽,就取来不规则地服用。
实际上,“老慢支”的大多数患者有长期吸烟史,而引起咳嗽的基本原因是支气管粘膜的杯状细胞增多,粘液分泌增多。可是支气管纤毛已被广泛破坏,支气管内出现了大片“不毛之地”,缺少了纤毛运动,痰液不易排出,只得用咳嗽动作来努力排出这些非炎性的分泌物。此外,在吸入烟雾、冷空气侵入或并发感冒时,咳嗽也会增多,当这些因素去除后,咳嗽症状就会随之减轻。
“老慢支”病人何时需用抗菌药物呢?如果咳的痰液呈黄色、草绿色,或出现体温升高,化验白细胞数增高,痰液培养有细菌生长,胸部X线检查发现炎症阴影时,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如果仅有咳嗽症状就经常使用抗菌素,难免会出现不必要的药源性损害等副作用,尤其对肝、肾等重要内脏的损害;还可造成“菌群失调”,使原来一些非致病的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患者可能发生更为复杂的并发症,尤其像内脏霉菌之类的感染,病情往往非常严重,且难以控制,可危及生命。
“老慢支”患者必须首先戒烟;平时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改善肺功能;从夏季起每天用冷水洗脸,以增强耐寒力;气候多变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脚的保暖,因为“寒从脚起”;痰液不易咳出时多饮水,并服用复方甘草合剂、必嗽平等祛痰药;有气急症状时可服用茶碱类平喘药等。
扭伤后不能立即贴膏药
在日常生活中,人免不了会发生扭伤肌肉、韧带等情况,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伤湿止痛膏药力能直透皮下组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消肿、散瘀的目的,所以广受患者推崇,并且已成为家庭中的常用药。然而,在使用该药治疗跌打扭伤时却存在误区,许多人伤后立即贴上膏药,以为这样伤痛好得一定快一些。其实这种做法不但无法减轻疼痛,反而造成局部肿胀,疼痛得更厉害。
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外界损伤后即呈现炎症反应,大量液体自血管内渗透到扭伤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贴上伤湿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自血管内渗出的液体会增多,局部肿胀疼痛也会加重。所以跌打损伤后24小时内贴伤湿止痛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跌打损伤后,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立即冷敷或用冷水冲洗患处,使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痛现象。24小时后再贴伤湿止痛膏。这样既可减少疼痛,又可缩短病程。
补钙并非多多益善
骨质疏松的患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剂、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服用钙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制剂
因为钙剂需要长期服用才能有效,因而要选择服用方便的活性钙、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而氯化钙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不宜长期服用。
2.服用钙剂需要增加饮水量
增加饮水量的目的是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因尿中钙离子的浓度过高是产生结石的原因之一。对于已经有泌尿系结石者,服用钙剂后应定期做B超等检查,以了解结石变化的情况。
3.补钙绝非越多越好
人体每日需要的钙为1~1.5克,主要从食物中摄取。补钙要遵循“补充不足,略有超出”的原则,不能无限制地补。因为补入过多的钙必然增加钙从尿中排出的量,而尿钙过多容易导致泌尿系结石产生,因而补钙过多对身体也是有害的。
4.服用钙剂的时间
因为血钙的水平受体内各种激素的影响和调节,而这些激素具有“昼夜节律”的特性,也就是说激素白天和夜间的分泌量有所不同,因而血钙的水平也不稳定,具有上下波动的特征。一般讲,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白天最高。
为了有效地发挥钙的作用,骨质疏松者最好每晚睡前服用一次钙剂,以抵消夜间的低血钙。
胶囊不可剥开服
胶囊剂是人们熟悉的一种药物剂型。空的胶囊是圆筒状,主要由以骨明胶或猪皮明胶制成。
胶囊除用来包裹药物外,还有以下几点作用:
1.胶囊剂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及臭味,消除病人服用时不愉快的体验。例如绝大部分抗生素都味苦,其中氯霉素的苦味可谓家喻户晓,若以此粉末口服则多数病人难以承受。
2.某些药物在胃中易被破坏或对胃有较强刺激性,常制成肠溶胶囊,以确保胶囊到达碱性的十二指肠内才溶解。如把这种胶囊剥开吞服,会降低甚至失去药效,并增加对胃的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