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若湿疹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以转变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好发于四肢、手足等处,分布也多对称。皮损常呈局限性的皮肤增厚,呈苔藓样,有色素沉着,界限清晰。患儿常常剧痒难忍,遇热或夜间尤甚,长时间不能痊愈。在此期间,如局部治疗处理欠当或饮食刺激性食物,可使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这时其临床表现如同急性湿疹。
2.自我防护
(1)婴儿皮肤直接接触的衣物一定要用棉制品,而且每次用过后要彻底清洗干净。
(2)婴儿身体不宜过热,少穿衣服。
(3)洗澡后,可在孩子的皮肤上涂些无味的润肤霜以免皮肤干燥。
(4)夜晚睡觉时最好给孩子戴上用棉料做的防搔抓手套,保持他的指甲短而清洁,这样就可避免孩子搔抓患区皮肤而继发感染。
(5)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过度洗擦,热水、肥皂水等烫洗。
小儿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以发热、怕冷、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症状。此病冬春两季发病率尤高。一般该病症状较轻,预后也较好,而年幼体弱的患儿临床表现多较重,症情复杂。
1.病症表现
(1)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咽痛、怕冷、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
(2)可伴有扁桃体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合并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自我防护
(1)加强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清洁卫生,冬春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3)感冒患儿要多饮温开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4)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
(5)发热患儿要注意控制体温,避免体温突然上升引起惊厥。
发热
以体温异常升高为表现的临床常见的症状。小儿吃奶、哭闹、运动后的体温上升不属此范畴。临床依体温高低分为: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0℃,极热>41℃。依据发热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蛲虫等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如大量失血、脱水、内分泌异常、免疫反应、组织破坏、坏死组织吸收及散热功能障碍等皆可引起发热。
1.病症表现
体温高于37℃,同时伴见引起发热病因各异的相应症状。
2.自我防护
(1)发热时应多饮开水。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3)居室通风,温、湿度适宜,防止交叉感染。
(4)出现发热要积极查找原因。
肺炎
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多见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冬春季节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尤高。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可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疾病。体质虚弱和营养不良小儿患本病后,病程较长,病情亦重;易合并心功能衰竭等症。小儿肺炎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霉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和堕积性肺炎等;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大叶性(局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按病程可分为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和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年长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而婴幼儿则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播散性肺炎),病毒感染者常为间质性肺炎,体弱及佝偻病患儿的肺炎一般为间质性肺炎,病程多迁延。
1.病症表现
(1)婴幼儿肺炎:一般为支气管肺炎。表现为:起病急,发热(体温30~39℃),咳嗽,气急,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有时可有呕吐、腹泻等。早期体征可不明显,婴幼儿可表现为拒奶、吐沫,而无咳嗽。
(2)年长儿肺炎:以大叶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为常见。
(3)大叶性肺炎:起病急,高热(体温39~40℃),寒战,烦躁,谵妄,早期气促,胸痛,咳嗽不多,3~4天后,出现咯铁锈色痰。
(4)支原体肺炎,起病急或缓,体温可高可低,咳嗽渐重,呈刺激性频咳,咯出黏痰,乏力,头痛或胸痛。
2.自我防护
(1)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感染、感冒、麻疹、百日咳、佝偻病等。患病后注意护理,防止并发症。
(2)给利于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品。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当温度、湿度,保持环境清
洁卫生、清爽整洁。衣着要宽松,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4)家中如有呼吸感染病人,应注意避免与易感儿童接触,以免传染。
(5)如起病急或病情重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是指患儿缺乏进食欲望。常见于急、慢性疾病。突然厌食常常是疾病的先驱症状,长期厌食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症状。另外,遗传、体形、不良饮食习惯、环境、情绪变化等也可引起长期食欲不振。
1.病症表现
以厌恶进食为主要症状。可伴见恶心嗳气,被迫多食后脘腹作胀,甚至呕吐,大便不调,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
2.自我防护
(1)调节饮食是预防小儿厌食的重要措施,应纠正小儿偏食、吃零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使生活规律化。
(2)因患其他疾病而出现食欲不振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疾病。
(3)注意心理教育,避免惊吓和过度紧张,进餐时尽力保持小儿心情愉快。
遗尿症
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仍不能控制自己排尿,尤其在夜间遗尿更甚,男孩多于女孩。小儿出生后,大脑、膀胱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在10~18个月,就可以训练自觉地排尿,一般先在白天,以后晚上睡眠时控制排尿。引起遗尿症的病因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出生以后从未能在入睡后控制排尿,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为先天,性器官缺陷,如小膀胱等或大脑神经功能失调;第二种是在出生后曾有过一段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能够在入睡后控制排尿,尔后出现遗尿,可能由于严重疾病后身体虚弱引起,也可由于环境更换如临睡前特别兴奋、情绪不愉快,还可由于蛲虫、劳累、睡前多饮等引起。遗尿大多见平时容易兴奋、胆小、过于敏感或睡眠过深的儿童。
1.病症表现
(1)遗尿症的小儿一般在入睡后2~3小时尿床,有时可1夜之中尿床数次,也可数天1次。
(2)患儿入睡后不容易叫醒,即使已经尿床,自己也不知道。
(3)由于经常尿床,再加上家长的谴责、打骂,患儿出现自卑心理,不合群,精神紧张,睡眠不好,影响活动、学习,食欲也减低,还会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经常怕冷等症状。
2.自我防护
(1)每日晚饭后要控制饮水量。
(2)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遗尿的原发病。
(3)耐心教育,鼓励患儿消除怕羞、紧张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临睡前提醒患儿起床排尿,睡后按时唤醒排尿1~2次,从而逐渐养成自行排尿的习惯。
(5)日间鼓励多饮水,减少排尿次数,增加膀胱容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而致骨骼改变的小儿常见病。临床以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及骨骼改变为特征。本病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
1.病症表现
(1)早期多汗,易激怒,夜惊,睡眠不安,枕秃,烦躁。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出牙晚,囟门迟闭,颅缝发软,方颅,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现肋骨“串珠”,肋缘外翻,形成“郝氏沟”、“鸡胸”、“漏斗胸”及脊柱侧弯、龟背等。四肢出现“手镯”、“脚镯”样改变,“X”型腿、“O”型腿等。可伴有相应肌肉松弛、蛙腹,手足无力,坐、立、行走时后延等表现。严重可并发骨折、贫血等。
2.根据病情一般分为,轻度,方颅、轻度串珠、郝氏沟,O型腿两足并拢膝关节间距<3厘米;中度,颅骨软化、明显郝氏沟、串珠,O型腿两膝间距3~6厘米,X型腿两踝间距>3厘米;重度,鸡胸、龟背,明显手、脚镯,运动生理功能受限以及影响步态的O型腿和X型腿。
2.自我防护
(1)孕期妇女多接受日照,合理饮食,怀孕后期注意补充维生素D。
(2)新生儿、婴儿多到户外晒太阳,及时添加辅食。
四、妇科常见病
痛经
痛经是指在经前或行经期间发生难以忍受的下腹疼痛。如果痛经发生在月经开始后3年之内,这种痛经叫原发性痛经,一般认为这是月经期激素正常变化所造成的。如果在月经开始3年之后发生痛经,这种痛经叫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盆腔感染或子宫肌瘤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
1.病症表现
(1)腹部或背部钝痛,并引起尿频和不断的排便感,有些则会出现严重的经挛性腹痛。
(2)典型的痛经症状是月经开始时腹痛很厉害,面色苍白、手足冰凉、恶心、呕吐、甚至昏厥。
(3)痛经不会危害健康,但它可能是一种较严重疾病的征兆。
2.自我防护
(1)气血不足,身体虚弱者,平时要适当增加营养。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增加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但经期不宜做剧烈
运动而应注意休息。
(3)保持情绪的舒畅,正确认识月经是妇女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对月经产生
恐惧、羞涩、厌恶等不正常心理,以免血液流动不畅而加重痛经的症状。
(4)少吃寒凉、生冷及刺激性性的食物,特别是在经前或月经期,以免寒凉之性导致
血管收缩,行经不畅而发生痛经。
(5)经期不宜游泳并尽量避免淋雨、涉水。
(6)经期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
(7)注意经期卫生,勤换卫生巾同内裤,以免细菌滋生。
(8)月经期绝对禁止房事,以免加重痛经和易使细菌侵入阴道而引起感染。
(9)多吃些粗纤维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加重痛经的症状。
(10)分清痛经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主要是指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月经色、量、质发生异常的一类妇科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崩漏等病症。其中包括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流产后引起的各种月经病。中医认为主要由于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劳倦地内伤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二脉受损而发病。西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下丘脑一腺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而致病。
1.病症表现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1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1次(大于35天,小于3个月),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提前或错后超过7天,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一般周期基本正常者。
(5)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理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小于2天,经量也少者。
(6)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沥半月才净者。
(7)崩漏:非经期,子宫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地出血。
2.自我防护
(1)出血期间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保证充分睡眠,有炎症或出血者当给予抗生素治疗。
(2)解除精神因素。
闭经
闭经是许多妇科疾病所共有的一个症状,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某一环节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引起。按引起闭经的病变部位,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董体性和下丘脑性闭经。妇女年满18周岁经尚未来潮称为原发性闭经,经占闭经总数的5%,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连续6个月月经不行者,称为继发性闭经,约占95%,病因各异。
1.病症表现
(1)体重因素引起的闭经主要表现为:精神性厌食、严重消瘦、体重急剧下降和闭经。
(2)闭经溢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乳房充血、胀大及不随意的自发性少量流出液体,有的严重者可伴有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及闭经。
(3)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不孕、毛发呈男性样分布,多可见痤疮、肥胖、及颈背部出现色素沉着。
(4)出现闭经后应及时有效地彻底治疗,否则时间越长,卵巢越萎缩,体质越差,可能提前出现一系列不孕、更年期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2.自我防护
(1)积极治疗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疾病,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闭经。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减少精神刺激。
(3)调节饮食,注意蛋白质等营养物的摄入,避免过分节食或减肥,造成营养不良引发本病。
(4)注意经期及产褥期保健,勿冒雨、涉水、过劳等。
功能性子宫出血
凡月经不正常,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如无妊娠、肿瘤、炎症、外伤、或全身性出血疾病者,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
1.病症表现
(1)不规则子宫出血:多发生在更年期(40~50岁之间)及青春期(20岁以前)。这种不规则出血的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即流血时间、出血量和间隔都不规律,往往先有短时间闭经,然后发生子宫出血,有的开始流血量不多,过一段时间后才增加;的有一开始出血就很猛;有的开始时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而后转变成不规则或持续性子宫出血,流血时间可达月余,一般不发生腹痛。
(2)月经过频:指月经周期缩短(一般短于21天),但仍保持规律性。流血时间和流血量可能正常。可发生在各种年龄的妇女。
(3)月经过多。一种是月经量增多,尤其是第二、三天更多,并有较大血块,1次经期总失血量可达500~600毫升。经期正常或略延长。另一种是经期延长,经量不定很多,但继续不止,需10~20天方才干净。有时在月经头几天出血量稍多或正常,以后出血量减少,血的颜色陈旧,继续不止;有时在月经头几天或接近完毕时出血量少,血色陈旧,而中间数日出血量多,血色正常,以上2种情况发生在30~40岁的妇女,特别好发于流产后,体格检查常为阴性。
(4)更年期妇女,于闭经1年后又发生子宫出血者,称为绝经后子宫出血。以点滴状出血为多。
(5)贫血流血量多或长期出血者,多伴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状。
2.自我防护
(1)患者宜多休息,出血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预防感冒。
(2)要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注意精神调节。
(3)要使患者外阴清滞,防止感染。
(4)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等,要急送医院救治。
(5)保持身体健康是预防本病的主要环节。要防止全身性疾病的发生。
(6)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紧张。
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是指子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分,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后,细菌侵入引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在妊娠期及妊娠后,或是在服用避孕药时,都很易导致此病。而有些女人天生是就易患此病。
1.病症表现
(1)白带增多,有时为淡黄色脓性白带,患者有腰痛,盆腔下部坠痛,且月经前、排便及性交时加重等特征。
(2)严重者,有大量的阴道分泌物,性交后会出血。
2.自我防护
(1)注意经期、妊娠期及产后期等各期的卫生保健。
(2)避免产伤及人流手术的损伤,避免不洁性交。
(3)保持外阴清洁,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4)尽量卧床休息,多食水果蔬菜及清淡食物。
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