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
15766200000001

第1章 跳出常规思维(1)

企业管理没有一定的模式,更不应被常规思维所限制。在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打破惯有的思路,在逆境和困境中,有思路就有出路;在顺境和坦途中,有思路才有更大的发展。

1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某国家捐赠了两只袋鼠给新西兰的一个动物园。为了好好哺育繁殖更多的袋鼠,园方咨询了动物专家,然后耗资兴建了一个既舒适又宽敞的围场。同时,园方筑了一个1米高的篱笆,以免袋鼠跳出去逃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早上,动物管理员发现两只袋鼠在围场外吃着青草。园方认为篱笆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将篱笆加高了0.5米,心想这下没问题了吧。但是,同样的事情隔天又发生了,袋鼠又跑到了篱笆外面。所以,管理员便建议园方将篱笆增到2米。但让管理员吃惊的是,袋鼠仍旧不在围场内,而是在篱笆外悠闲地吃着青草。

园方百思不得其解。这时,隔壁围场的长颈鹿忍不住问其中一只袋鼠:“你是怎么跳出2米高的篱笆的?你到底能跳多高?”

袋鼠笑着回答说:“我实在搞不懂他们为什么一直在加高篱笆的高度。事实上,我从来都不曾跳过篱笆,而是走出围场的,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把围场的门给关上。”

你一定可以想像得到园方不断地加高篱笆,但总也“关”不住袋鼠的那副困惑的模样。

有些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弄复杂,就像袋鼠不在围场里本来最有可能是经门走出去的,而管理员却只想到了篱笆太矮。这样原本只是关上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被复杂到不断地加高篱笆也解决不了的地步。很多时候在面对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不敢去想最简单的答案——那往往会使自己显得很愚蠢。

一家公司招聘总经理时出了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有的应试者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还有的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一,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只有一个人老实地回答:“等于九。”结果他被录用了。

管理的哲学应该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如果只要关上门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就不要去动篱笆。

2先见之明比后天补救更重要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柴,于是,客人忠告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柴也要移到别的地方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

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过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柴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很不解,问主人为何不请那个提建议的人。主人说:“他没有帮我救火,没给我做任何事,我为什么要请他呢?”

那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也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都是座上宾,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的逻辑是:提出建议的人没有帮我做任何事,而救火的人却帮我解决了棘手的问题。他的逻辑似乎有些混乱,预防不比治疗更重要吗?可是有些时候你表现得比他更聪明了吗?

人们总是对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医生千恩万谢,却对那些劝告自己戒烟限酒的人怒目相向;人们总是对与自己共渡难关的人大加奖励和赞扬,而对那些在危机发生之前建议自己“改曲烟囱、移开木柴”的人没有任何表示。

人们都知道预防的重要性,可在具体行动时却总把“治疗”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这种错误的坚持也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什么人们总是轻视预防呢?那是因为人们总抱有侥幸心理:“说不定不会发生呢!”可隐患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侥幸而消除,于是损失也就不可避免了。

有些人自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摆平或解决各种棘手问题,所以对别人的建议一概不理不听,更视“预防”为无稽之谈。侥幸往往会蒙住我们的双眼,使我们错过避免危机的最佳时机。侥幸还会使我们盲目自大,“说不定我可以摆平呢!”结果却损失惨重。抛弃侥幸吧,否则会毁了你。不管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

真正能够证明我们更加高明,更有能力的,不是“治疗”而是谨慎地“预防”。一位天下闻名的神医能开膛破肚,起死回生,救人于危难之中。但他却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二哥,因为二哥总能在病人大病初见端倪时发现并对症下药。而二哥的医术与大哥比起来又差了一点,大哥总给健康人开药方,保人一生健康。

请记住:最高明的医生总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时,就已经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了。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3在危险尚未降临前就做好准备

一只山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就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用力地磨牙?

山猪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哪有时间磨牙呀!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好个聪明的山猪!在危险还未来临之前就把牙磨利,这样等到用的时候才不会慌张。

有些时候动物比人要聪明得多,人们总用玩乐、消遣来打发休息时间,而动物却利用这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

有些人认为这是动物的本能,因为它们要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可是人就不需要竞争了吗?

事实上,现实中的人才竞争、商业竞争,一点都不比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轻松。但可惜的是,动物已经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变成了一种本能,而人则没有。

人是应该有一点危机意识的,因为“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牙了。”一家公司被一家外国企业兼并了,公司主管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我们原则上是不裁减员工的,但如果你的意大利语太差,无法与其他员工交流,那么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下周一我们将进行意大利语考试,只有通过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散会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涌向了图书大厦,只有一名毫不起眼的小主管像往常一样直接回家。人们都认为他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但出人预料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时,小主管竟考了最高分。有人问他是怎么学习的,他说:“早在公司准备与这家意大利的公司合并之初,我就已经开始学习了。”人们常说,机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什么是“有准备的人”呢?就是像山猪那样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变成一种本能的人。

4面对两难的选择时要勇于放弃

山间小路上,老虎踏进了猎人设置的索套之中,挣扎了很长时间,它都没能使自己的脚掌从索套中解脱出来。眼见猎人一步步逼近,老虎一怒之下,奋力挣断了这条被套住的脚掌,忍痛离开了这危机四伏的危险地带。

老虎断了一只脚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如果因此而保住了性命,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当面对两难的选择时,要勇于放弃以免造成更大损失,而做出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选择。

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有些时候你却不一定能够做到。请问:

当你通过降低成本、缩减开支而使你的部门绩效大增。就在你雄心勃勃地想把成本再降低一点时,上级突然指出你的部门未来利润的增长点是新产品开发,你会怎么选择?

当你所看重的得力干将严重触犯了团队制度,并且引起了其他组织成员的强烈不满时,你该怎样取舍?

当你觉得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符,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但离开这里你将不可能得到与现在相似的高薪时,你又会怎样抉择?

在现实中,你可能不会遇到断头与断足之间的抉择,但类似于上面的选择却极容易遇到。面对这样两难的选择时,该怎么办呢?舍弃小利,选择大益。放弃自己的想法可能并不容易,但注重创新的确更有利于组织发展;放弃目前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可能并不容易,但如果它的确不利于完成职业生涯,则必须放弃。

在面对两难的选择时,很多人都表现得勇气不足。的确,要人们放弃既得的利益确实是件很痛苦的事,但再痛苦也必须果断、快速地做出选择,因为“猎人”就在附近。

勇气和智慧是必须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成功地渡过难关。

5有效整合具有互补性才能的人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胸腹袒露、笑脸迎客的弥勒佛。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佛。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庙里朝贡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佛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佛铁面无私,理财有道,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个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现实中不乏弥勒佛般热情、有亲和力的人,也不乏韦陀佛般严谨、一丝不苟的人,但如佛祖般智慧的人却少之又少。

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是如何使用。只有做到“适才适用”,善扬其长,力避其短,才能发挥出人的最大潜能,才能创造出惊人的成就。每一个人都应该审视自己所拥有的发展空间,是否有利于自己优势和长处的发挥,如果自己本是韦陀佛般严谨的人,被安排迎来送往,这种安排必会阻碍个人的成长,所以应积极争取更有利于自己才能发挥的工作岗位。

不仅是“适才适用”,聪明的佛祖还把两个具有互补才能的人才编入了一个团队,从而使寺庙欣欣向荣。你在组建和管理自己的工作团队时,也应注意尽可能地纳入具有互补性才能的人才,比如在产品创新小组中纳入财务人员,在生产小组中纳入销售人员,等等。具有互补性才能的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提出建议,从而使最终的行动方案更加符合组织的长远和整体利益,更有利于提高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使具有互补性才能的人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个与弥勒佛和韦陀佛相类似的优秀团队,最终创造辉煌。

6有资格成为领导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的标价牌上写道: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的标价牌上写道:此鹦鹉会4门语言,售价400元。

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非常机灵可爱,该买哪一只呢?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这个人意外地发现了一只老得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居然标价800元

这人问老板:“这只鹦鹉标价800元,是不是会说8门语言?”

老板说:“不。”

这人非常奇怪地反问老板:“这只鹦鹉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怎么会值这个数呢?”

老板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那两只又漂亮又会说很多种语言的鹦鹉,会叫这只又老又丑又没能力的鹦鹉‘老板’呢?”可是谁规定只有又漂亮又会说更多语言的鹦鹉才能成为“老板”了?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真正有资格成为领导者的并不一定是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但他必须懂得信任、能够放权。真正优秀的领导者不应该寸步不离地跟在下属身边指导他做这做那,而应该是一名司令——他可以不懂怎样装炮弹、开坦克,但他得懂合理授权,指挥军队取得胜利。

如果你年纪轻轻就位居高层,请别为自己在专业知识积累方面的欠缺感到不安。你的职责不是安装机器,而是让有能力安装机器的人去安装。如果你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但仍未得到晋升机会,那么请在提高授权技巧方面多加努力。很多人正因为不信任他人,不愿授权而与众多成长机会失之交臂。

其实,授权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前提是信任,希望看到他成长,即使他的能力超过自己也不压制和阻止。很多人出于种种心理,或凡事追求完美不容别人犯一点错,或怕下属超过自己丢了乌纱帽,等等,而拒绝放权。实际上这是最愚蠢的想法,因为阻碍他人成长,必以自我提高的机会为代价。别人无法得到成长和发展,你就无法成功,因为你与他们是一个整体。整体失败了,怎么会有个人的成功呢?

谨以刘邦为榜样,刘邦身无专论,用兵不如韩信,经世不如萧何,出谋不如陈平,但却能驾驭群臣,统揽天下。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信任别人,给别人充足的发展空间。胸怀广大,才能成大事。

7问题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

有一位国王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自己的牙齿一个个地全掉光了。他大为不安,于是传见圆梦者。

圆梦者仔细地听完国王对梦的描述后,说:“陛下,这可是一个坏兆头。就像您一个个掉光的牙齿一样,您全家的人也将会一个个地先于您而去。”国王听后大怒,命令将圆梦者投入监狱,并吩咐再传一个圆梦者来。

这个圆梦者听了国王的梦后说:“陛下,这可是一个好兆头呀。梦的意思是,您将比您家里所有的人活得时间都长。”国王非常高兴,给了这个圆梦者一大笔赏钱。大臣们十分不解,问这个圆梦者说:“你所说的跟先前那个可怜的家伙说的是一个意思呀,为什么他受罚而你得赏呢?”

那个走运的圆梦者说:“大家说得对,我们两个人对梦的解释是同样的。但是,问题不在于你说些什么,而在于你是怎么说的。”

两个圆梦者所说的是相同的意思,可是一个吃了苦头,而另一个却得到了一大笔赏钱。为什么会这样呢?正如那位走运的圆梦者所说的:问题不在于你说了些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

说话是一种艺术。同样一件事,以不同的语言方式说出来,就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很多人不注意语言艺术,说话时总是直来直去——就像前一位圆梦者那样——结果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很多人认为,直言直语是单纯和率真的表现,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的特质。但在人性丛林里,直言直语不但不是优点,相反还会给你带来麻烦。试想,如果你对一名身材偏胖却穿了一件紧身新装的女同事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就像给桶包上艳丽的布一样。”她会高兴吗?更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她从此以后再不理你了。

实际上,没有多少人喜欢听大实话——尤其是批评自己的大实话——尽管人们表面上都表示喜欢接受直言直语。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语言艺术,不要直截了当地指责他人处事的不当之处,或纠正他人的性格上的弱点。我们都应该向那个走运的圆梦者学习,对于批评和指责,能不讲的就不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巧舌如簧,更有利于你走向成功。

8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一位隐士派他的三个徒弟去远方。他把他们送到路口,吩咐他们说:“从这儿往南都是畅通的大道,沿着这条大路走,不要走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