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
15766200000014

第14章 打破一切常规(3)

当我们消极地应付工作时,我们自然做不好工作。即使在职业责任心的驱使下把工作完成了,也只是“完成”而已,根本不会有所突破。当喜剧大师说“快乐是观众的,我不快乐”时,他怎么可能还有灵感创作出更有水平的作品呢?当心理医生说“尽管我治好了不少人的抑郁症,但那只是我的工作”时,他怎么可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呢?

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一个公共浴室的搓背女工在工作不忙时总无偿地为那些没有主动要求搓背的人搓背。别人总不解地问:“你图什么呢?”她总憨厚地说:“我是干这个的,这是我的工作。我看着你们不方便地自己搓,心里觉得特别不舒服。为你们提供方便我会觉得很快乐,即使没有赚到钱。”后来这个女工的生意相当好,因为每一个洗澡的人都会主动要求她搓背,人们不愿意看到她汗流浃背却分文不取。

工作本身就是美丽的、快乐的,生活也是。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所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而是你是否具有那个搓背女工的发现快乐的眼睛。

17摒弃多疑和敏感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孩子偷的。于是,他看那个孩子,走路像偷斧子的,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像偷斧子的。无论干什么,没有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他在山谷里挖地,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再见到邻居家孩子时,发现那孩子的动作态度便没有一点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在生活中,有太多这样多疑的人。他们自我孤立、过度敏感、情绪紧张,整日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害怕走近别人,也拒绝别人走近自己,更怕被别人拒绝。以至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偶然的手势,一句无心的话,都足以让他们惴惴不安。

多疑,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瘫痪。它像一颗毒瘤,不断地腐蚀人的思想,使人丧失理智,以主观、片面、刻板的思维逻辑来主导自己的推理,毫无根据地进行判断。

多疑的人从不肯对任何人付出自己的信任。而如果你在工作与生活中,总以怀疑的态度与他人交往,长此以往,别人就会因无法忍受你的这种敏感和多疑而疏远你,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自怜自艾的悲惨下场。

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4年的时间内换了7家公司,并非他的业绩太差、能力不够,而恰恰相反,每次他都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从销售员做到市场总监。他频频跳槽的真正原因是他总觉得随着自己业绩的提升老总对他越来越不信任,同事也纷纷排斥自己。“每次我都陷入四面楚歌的地步,我怎么能继续留在那里呢?”他气愤地说

很多精英人士之所以在职场上频频受挫,不断跳槽,职业生涯坠入“负面轮回”,就是因为他们太多疑、太敏感了。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那么你的多疑就会迫使你给员工过多的负面评价,使员工的工作变得越来越消极。

要想跳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摒弃多疑和敏感,让自己变得理智。

18不要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

在西部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有关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在做一件事之前,很多人以及很多企业都像故事中的富和尚一样想:现在已经万事俱备了吗?结果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因为他们发现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实在太少了。

“万事俱备”的确可以降低出错率,使目标更容易达成,但它更容易让你失去成功的机会。

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有“开始”,因为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

所以,不管你要去南海,还是策划一个新颖的方案,或是领导企业进入一个更加有利可图的市场,都必须当机立断、立即行动。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最大限度地垂青于你。

然而,往往在事情到来之前,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你的一条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结果就很难说了。你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了,你陷入失望情绪里,最终只有以懊悔面对悬而未决的工作和悄然溜走的机会了。

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复杂的工作,改变那些看似不利的条件。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加大成功的几率。

凡事奢求“万事俱备”,是很容易被失败俘虏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万事俱备”是一个陷阱。只有立即行动,才会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19付出越多,得到越多

甲乙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查看功过簿后说:“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则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你们可要慎重选择。”

甲暗忖,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见此情景,也没有别的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

阎王听其所愿,当下判定二人来世前途:“甲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别人索取,接受别人的施舍。乙过付出、给予的人生,来世做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

只有乞丐才会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的施舍。要想拥有成功、财富、机遇和名誉,要想使自己的一生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付出和给予。

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更喜欢索取而不是付出。他们总希望能找到一份什么都不用干、什么风险都不用担,却能得到高薪酬的工作;他们总希望顾客能够对自己企业生产的质次价高的产品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一旦无法遇到这样的“好事”,他们就抱怨老总太苛刻,抱怨客户太难缠。殊不知,只有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汗水甚至鲜血,才能够收获成功和赞扬。

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盲人说:“我提上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别人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只有付出光明,才能收获安全。”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不管是实现个人成长,还是成就企业辉煌,只有播下付出的种子,予人以你所能给予的,才会获得你想要的。而且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20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有一个人要买驴,但不知要买的这头驴的品性,卖主就答应让他先牵回去试用两天。

这人把驴牵到自家牲口棚,和已有的三头驴系在一起。这三头驴,一头勤快,一头懒惰,一头善于讨好。

新牵回来的驴,不和别的驴站在一起,只走到那头好吃懒做的驴子旁边。买驴人见状,二话没说,马上又牵着这头驴回到市场上。

“你这么快就试好了?”卖驴的人问道。“不必再试了,”买驴的人回答说,“现在我知道它是什么样的驴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这是告诫我们择友要慎重,因为朋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与品德高尚者结交,你的品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高尚起来;与学识渊博者结交,你的学识也会增进不少。而如果与好吃懒做者为伍,用不了多久,你也会变得懒惰、抱怨、做事不卖力。

所以,不管是在私下里,还是在工作环境中,与人结交都要有所选择。只有交对了朋友,成功才更容易实现一些。有人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而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的昵友,以及趁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虽然在工作环境中,由于种种利益的牵扯,结交到可以知心和交心的畏友和密友是不容易的,但也不能滥交。与那些惯于弄虚作假、狡猾欺诈、不学无术、溜须拍马的人为伍,你的良好品质就有可能被腐蚀和同化。即使你有能力出污泥而不染,也不能强迫别人改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识人之道。当你被归到“好吃懒做的员工”的行列当中时,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能就难比登天了。

同样的,经营企业也要谨慎选择合作对象,尽量与那些口碑好、形象好、信誉好的企业打交道。这样不但利于合作,而且还能在无形中提升自己企业的形象,更有利于取得成功。

21凡事给别人留有余地

一个微凉的初秋晚上,小和尚智远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摆了一张高脚椅子。他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守寺规,趁黑夜翻墙出去游玩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果然有人由外面越墙而入。小和尚惊讶地发现,那人竟是师叔——本院的执法僧惠明。

小和尚一连观察了几天,他想:“不能让这种事继续下去了,我必须想一个好办法来制止他。”

等到夜幕再次降临,执法僧故技重施。小和尚将椅子搬到一旁,弯身蹲在原处等候。不久惠明师叔翻院墙回来了,发现脚下有些异样。原来,他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小和尚的背脊。

“智远,怎么是你?”执法僧顿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小和尚调皮地说:“师叔啊,你把我踩痛了。”然后,他若无其事地晃了晃脑袋,径自睡觉去了。

从此以后,惠明再也不敢翻院墙出去夜游了。让他奇怪的是,好像没有人知道那天夜里发生的事。很多年过去了,惠明从执法僧做到了住持,最后成为一代宗师,可他怎么也忘不了脚下踩过的小和尚的背。

“小和尚的背脊”告诉我们什么呢?聪明?智慧?

小和尚是聪明的,也是智慧的,但更是厚道的。厚道是什么呢?就是不刻薄,凡事给别人留有余地。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有“较真”的毛病,眼里不揉沙子。发现别人犯了错误,立刻就声色俱厉地予以批评,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留给别人。其实,这样做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躲藏在厚厚的壳内,如果你非要击碎躯壳把别人的“自我”揪出来暴打一顿,必会激起对方极端的反抗,结果造成极为难堪的局面,使你陷入万分尴尬的境地。

所以,真正的智者就是像小和尚那样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给别人留余地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余地,让自己行不至绝处,言不至极端,有进有退。这样,日后才能更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

人生就是这样,不让别人为难,才不会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自己才活得自在。给别人留有余地,他才会感激你、协助你,这也就等于给了自己一次成功的机会。组织的管理者更应如此,因为这是管理下属,树立自己的威信,形成精诚团结的文化氛围的关键。

22强大自己,不战而胜

一个小国派遣国内学问最好的智者来大国朝贡。按惯例,大国应派一位官员负责接待和陪同。但大国的所有官员都怕这个差使,因为他们知道来朝贡的智者口才极好,深怕自己的辞令不如他而丢脸。就在众官员忐忑不安的时候,皇帝却要侍卫官列出10个不识字的侍卫兵卒的名单来,然后不假思索地圈中其中一个士兵的名字说:“就让这个人负责接待陪同好了。”

官员们都感到惊讶,但也不敢请示,遂催促这名士兵马上出发。那名士兵也莫名其妙,但也只得领旨谢恩。

前来朝贡的智者见了这名目不识丁的接待官,顿时妙语连珠,言辞锐不可挡。旁边的人都很为这位士兵担心,生怕他答不上来。但无论智者提什么问题,士兵一律不予回答、不置可否。智者也搞不清这个人学问深浅,只一个劲地与他高谈阔论。过了几天,接待官依然是笑而不言,智者也觉得疲倦了,懒得再说什么。

大国的官员中必不乏学识渊博的人,即使辞令不如来使,文治武功总有一方面会胜过对方。然而,大国的皇帝却选了一个斗字不识的人去接待来使。表面上看似乎愚蠢至极,实际上却是高明之至。以不置可否应战对方的高谈阔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高明的竞争艺术。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时间之战、耐力之战、命运之战、智慧之战,甚至人性之战。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对手时,我们不断地拿出我们的资本和对方硬碰硬。应聘时我们拿出厚厚一撂证书证明自己有能力;在争取晋升机会时我们拼命地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有实力;在挽留客户时我们一个劲地强调自己公司的优势和长处;在应对竞争对手降价的挑衅时,我们把价格降得更低……

实际上我们忽略了还有比硬碰硬更好的取得胜利的方法,那就是不战。不战而胜可以减少自己在战争中的损失,尽可能较顺利地、较早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战”是一种大智慧,它并不意味着消极的逃跑和无原则的主张求和,而是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力图尽量扩大自己的利益。

不战不是沉默,而是一种积极的准备。只有练好了“内功”,积蓄了力量,壮大了自己,才能不战而胜。当你拥有极深的专业造诣,综合素质极高时,你根本不用那些华而不实的证书装点“门面”,猎头公司自然会找上门来。同样道理,当你的产品和服务享有极好的口碑,公司拥有良好的信誉的时候,竞争对手的拙劣动作根本不会奈你如何。

智者的成功之路是:强大自己,不战而胜。

23吃亏是一种智慧

一位西装革履满身名牌的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以总价值为50万美元的股票和国债做抵押办理了一笔贷款,而贷款的总额只有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退还给您。”贷款部的经理疑惑地看着眼前这个怪人,并等着对方反悔——要知道以50万美元做抵押,即使想借30万美元、40万美元甚至50万美元,银行也会很乐意的。

所有的人都觉得他吃了大亏,只有他一个人高高兴兴。他打电话给他的妻子:“萨丽,你知道吗?我用咱们的股票和债券作抵押贷出了1美元。这样,寄存这些东西一年只需花费6美分,而如果租金库保险箱的话,租金可能是这个成本的1万倍。”

用50万美元做抵押只贷1美元,在常人看来是吃亏不小,而实际上却是以一年6美分的成本寄存了50美元的东西,是占了大便宜。

在很多人眼中,吃亏是蠢人的行为、愚笨的表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一些“亏”只不过是事情的表象而已。

我们总觉得那些把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枯燥乏味的活揽过去积极主动地做好事的同事吃了大亏,可他们往往都比我们更先升职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