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喜新厌旧没什么不好
15819400000019

第19章 迸出“求新”的火花(2)

在生活一些实例当中,或许各位已经知道了灵感在工作和发明创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面对灵感,我们准备好了吗?

下面,我们想通过一个事例,具体地介绍一下迎接灵感到来应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几何图形是形象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能不能将这两门数学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呢?

果真如此,既可以避免几何学的过分注重证明的方法、技巧,不利于提高想象力;也可以避免代数学过分受法则和公式的束缚,影响思维的灵活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使几何图形的“点、线、面”同代数方程的“数”联系起来。

为了能够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他日思夜想,“为伊消得人憔悴”。

有一天早晨,笛卡尔睁开眼发现一只苍蝇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躺在床上耐心地看着,忽然头脑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这只来回爬动的苍蝇不正是一个移动的“点”吗?这墙和天花板不就是“面”,墙和天花板的连接的角不就是“线”吗?苍蝇这“点”距“线”和“面”的距离显然是可以计算的。

笛卡尔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一跃而起,找来纸和笔,迅速画出三条相互垂直的线,用它表示两堵墙与天花板相连接的角,又画了一个点表示来回移动的苍蝇,然后用X和Y分别代表苍蝇到两堵墙之间的距离,用Y来代表苍蝇到天花板的距离。

后来笛卡尔对自己设计的这张形象直观的“图”进行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在图上找到任何一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与另外那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同时,只要有了任何一组像以上这样的三个数据,也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这样,数和形之间便稳定地建立了联系。

子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解析几何学,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这套数学理论体系,引起了数学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上的许多难题,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天花板上爬动的苍蝇,竟触动笛卡尔产生了创建解析几何的灵感,为整个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通过这一事例,可将利用灵感思维应具备的条件归纳如下:

1.需要有进行创新思考的课题。

思考总是从有问题需要解决开始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满脑子不装事,没有一丝牵挂,灵感自然无从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灵感的“种子”,不先播下这些“种子”,又何谈收获“灵感之果”?假如笛卡尔没有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想法,又怎么可能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就能产生灵感呢?

2.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

光有种子是不够的,要想让种子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一片沃土,而经验和知识就是那“一片沃土”,也是产生灵感的基础,它们与获得灵感的可能性成正比。

3.对问题要有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

“不思而至”,这是灵感出现时带给人们的一种误解。实际上,没有一定时间的反复思考作前提,灵感是不会光临的。灵感是辛勤劳动的结晶。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这样评价:“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它不爱拜访懒惰者”。“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说的也是这个理。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十分风趣地嘲讽过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思索就能获得灵感的人:“诗人马特尔坐在地窟里面对着六千瓶香槟酒,可就是产生不出诗的灵感来……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天空……温柔的灵感也不会光顾他。”

灵感是一位高傲而奇怪的客人。你缺乏诚意又没做好准备工作,即使你三请四请,它也不会赏光。反之,它会屈驾不请自来。

4.要有解块问题的强烈欲望。

对所思考的问题,要求解决它的欲望越迫切,越有激情,促使显思维与潜思维积极进行各种试探的推动力就越大。问题的久悬不决甚至会使思考者坐立不安,食不甘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显思维全力以赴,同时也给潜思维连下了“十二道金牌”,敦促其加紧活动,早日完成奉献灵感的任务。笛卡尔上述灵感的出现,是与他“有很长时间总是在思考那个问题”分不开的。

5.紧张之后进入身心放松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的紧张思考之后,中断思考去干别的事情,特别是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显思维“下岗”,这样有助于潜思维发挥其作用。如同绷紧了弦的弓箭,只有松一下,才能使箭头有力地射向目标。笛卡尔上述的灵感,不是在“床上休息”时出现的么?

6.要有及时抓住灵感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精神准备前面谈了很多,不再重复。物质准备就是随时备好纸和笔,将它们记录下来,以防“怎么也想不来了”。

激发和利用灵感的关键,一是要有效地将显思维中思考的问题交给潜思维去配合思考;二是要有效地将潜思维思考的成果转移到显思维中来。以上种种归纳总结,仅供参考,读者更应根据别人的经历与自己的亲身感受,找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更多、更好能激发和利用灵感的方法来。我们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八、碰撞灵感的火花

“水当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后发光。”这句古语的意思是,水靠激荡而成涟漪,石头不会产生火花,只有碰撞才能令它发光。

老师在讲如何写作时也常讲,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工作中,尤其对于发明创造,通过言谈、奇特现象等等都能触发灵感的涌现。这种因受到触及而生发的灵感,我们称之为触发灵感。

1993年6月,揭阳市榕城区渔湖镇青年魏潮洲研制的“山甲牌蚂蚁净”,在中国爱迪生发明协会举办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爱迪生杯金奖”。魏潮洲因此被称为“灭蚁王”。他是怎么作出这一重大发明的呢?

事情得从1981年说起,那时的他才21岁,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一次在家里他偶然看到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搬运食物。这一平常景像却异乎寻常地吸引和触动了他。他立时想到:能不能用一种高效的药物引诱蚂蚁来觅食,最后达到全部剿灭它们的目的呢?这瞬间的一念,使他从此闯入了蚂蚁王国。

从此,他开始学习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蚂蚁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里的生活习性,并多次向上海、广州的昆虫学家请教。经过一年多数百次各种配方的实验,1983年底获得成功。为了取得更佳的效果,他继续探索,根据不同季节修改配方和选择不同的饵料,终以最理想的配方,创造出“山甲牌蚂蚁净”,对净化环境、保护食品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产品除畅销国内外市场,还远销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魏潮洲被蚂蚁搬运食物的景像所吸引,顿时触动了研制高效灭蚁药的设想。对于这一灵感的产生,“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这一现象,显然起到了触发作用。

上面是由于某种现象而触发了灵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通过交谈而触发灵感的例子。

绝大多数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这一特性,而水却是例外,水由液体状态变为固体(结冰)时,为什么不会缩小反而体积增加了呢?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两种轻元素——氢和氧组成的简单分子,又具有什么样的内聚力,使它们能在常温下凝聚为液体,而不是气体呢?

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1932年,贝尔纳应前苏联的邀请到苏联参加科学讨论会。讨论会结束正要乘飞机返回美国时,机场上突然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由于能见度极低,飞机无法正常起飞,于是贝尔纳同前来送行的原苏联热力学家福勒闲谈起来。

两人触景生情,话题转移到雾,由雾又跳跃到水。贝尔纳在向福勒解释水的结构的过程中,突然想到:水的本质,关键在于它的分子结构。用H2O表示水的分子时,对其中的氢原子是如何排列未作说明,一般都理解为H—0—H,即氢原子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然而假定氢原子排列成OHH那么,不就形成了强烈的电子矩,这样就可以解释水分子的内聚力为什么能在常温下,使水分子凝聚为液体了。此外,通过分子间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水比冰重这一反常现象了。

回到英国,顺着以上灵感启发的思路,贝尔纳马不停蹄地继续深入研究。

数月后,贝尔纳和福勒合写的关于水结构方面的专著出版了。这样,由关于雾的闲谈而触发出来的灵感,导致了水结构学的诞生!

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与人深入的交谈,经常起到诱发灵感的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知识及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思考问题的方式、特点和思路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相互倾心交谈中,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特点互相融汇、交叉、碰撞,便能打破和改变原有的思路,使思想产生某种“飞跃”和“质变”,从而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来。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说:“科学基于实验,但是只有通过科学工作者的交谈、商讨,才能使实验结果获得正确的解释……科学扎根于讨论。”

通过上面的实例,我们应该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了。对于今后现实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留心和注意与朋友的倾心交谈,并对周围的异常现象给予高度的警觉。也许,在交谈讨论中,在异常现象的触发下,灵感便悄然而至了。

九、探讨灵感的实质

灵感这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包含着多种因素、多种功能,有着多侧面的本质属性,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灵感也是人脑对信息加工的产物,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质变和飞跃。由于它信息加工的形式、途径和手段的特殊性,以及思维成果表现形态的特殊性,使灵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变成了极为复杂、玄奥而扑朔迷离的思维现象。

尽管如此,灵感对于创造发明的神奇作用却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

我国荣获戴维逊奖的数学家侯振挺,对自己如何得益于神奇的灵感启示,证明了世界上公认的数学难题“巴尔姆断言”,曾作如是说:“当时我深深地被‘巴尔姆断言’所吸引,一头扎进了对‘巴尔姆断言’的证明工作,一次又一次似乎到了解决它的边缘,可是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达到目的。我早起晚睡,夜以继日,利用了全部可以利用的时间,吃饭、睡觉、走路,头脑中总是围绕着‘巴尔姆断言’。”说到此,侯振挺深有感触地说:“难啊,确实是真难……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明明一个证明它的轮廊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但还有一些问题证明不了,就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我把当时的进展写成一份文件。当时我正在外地实习,就让一位同学顺路带回学校去请教老师,于是我送那位同学去火车站。就在火车将要开动时,在我那始终思考这个证明的头脑里,忽然闪过一星火花,刹那间似乎在那挡路的大山里发现了一条幽径,于是我留下了那份写给老师的文件;立刻在车站旁的石条上坐下,拿出笔推导起来。果然,那一星火花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曲折的幽径越来越宽。十几分钟以后,这最后一座大山终于被抛到我的后面去了,‘巴尔姆断言’完全得到了证明。啊!好容易!只十几分钟就完成了!”

上面的实例仅供读者细心体会。下面我们就产生灵感的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做一简单探讨和说明。

1.关于灵感产生的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