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喜新厌旧没什么不好
15819400000029

第29章 此路不通通彼路(3)

多少年来,村里的人都想尽快地摆脱贫困,但谁也没有致富的法子。为此,他们从首都东京请来了一位专家,帮助他们来出点子。

专家从左到右,从东到西对全村进行了实地考察,按照“要想出售得多,才能换回得多”的顺着想的思路思考,却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切实有效的良方来。出售什么?村里什么都没有,搞旅游开发吧,又没有任何景点可供游人游览,有的,只是彻头彻尾,实实在在的穷。穷——对了,何不从它入手,专家灵机一动。于是他向村民提出:你们要想富起来,又没什么产品和可利用资源可供出售,那就只有出售你们的贫穷和落后。从现在起,你们就不要再住房子了,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树叶穿兽皮,像几千年前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人就会来参观旅游,你们的日子就会富裕起来。

“太荒唐可笑了!”村民们大惑不解。

经专家的一再解释、说服,大家才勉强同意一试。

后来,经过媒体和记者的报道宣传,这个小村很快便引来了无数的好奇者,一来二去,村里真的富了起来。

这位专家的致富思路,听起来非常离奇,但实际上却非常简单,他不过是把致使村子落后的原因:“无人关心”和“无人帮助”,倒过来想,将它颠倒过来变成“众人瞩目”和“众人支援”而已。也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颠倒,竟然能解决了“村里真的富了起来”这个大问题。

任何事物,随着矛盾的主观与客观的制约转化,也必定会给结果带来变化,可谓物极必反,“顺着”不能化解的矛盾,也许在“倒过来”时就能迎刃而解了。

九、变不利为有利

事物的普遍存在,并不是孤立的。事物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作用。既可以起正方面作用,也可以起反方面作用。事物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此时是有利作用,彼时可能就是不利作用。

人们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往往能使事物的性质、特点发生改变,从而起到同原有作用正好相反的作用,比如把对人不利的作用转变为对人有利的作用,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避害趋利。

下面是两个这方面的例子。

格德约是加拿大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一天,他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的液体淹湿了桌上一份正待复印的文件。文件非常重要。

格德约很着急,心想这下可闯祸了,文件上的文字可能看不清了。

他赶紧抓起文件来仔细察看,结果让他暗自庆幸,文件上被液体浸染的部分,其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太出人意料了。

当他拿去复印时,又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复印出来的文件,被液体污染本来清晰的那部分,竟变成了一团黑斑。不由得他转喜为忧。

为了消除文件上的黑斑,他绞尽脑汁也一筹莫展。

突然,头脑中冒出一个针对“液体”与“黑斑”倒过来想的念头。自从复印机被发明以来,人们不常为文件被盗印而大伤脑筋吗?为什么不以这种“液体”为基础,化其不利为有利,而研制一种能防止盗印的特殊液体呢?

格德约利用这种逆向思维,经过一段艰苦努力,最终把这种产品研制成功,但他最后推向市场的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深红色的影印纸,并且销路很好。

上面是将“作用颠倒”用于科研方面的例子,下面是它作用于人的故事。

在过去,中国的公安局也好,外国的警察局也罢,抓到了盗窃汽车的惯偷后,一般都是采用监禁的办法,不让他们的偷车技术再发挥作用。

国外某地的一个警察局,有一次抓到了一个专门偷汽车的大盗。据说此人18岁开始偷汽车,一般的高级汽车到了他的手中,最多1分钟就能偷走。他偷过的汽车总价值已达5亿元以上,也因此成了警察局的常客,11次“进宫”。

对于这样一个惯盗,警察局长认为,让他这么“高超”、“精湛”的技术闲置不用或永远消失,未免“可惜”,经过一番慎重考虑,这位局长动了恻隐之心,想出了一个发挥他偷车特长的办法:聘请他担任该局的“汽车防盗技术指导”,并成立一个技术小组,专门扬长避短研制汽车防盗设备。

果然,经过他的指导而研制出的汽车防盗设备,质量非常过关,效益也相当可观。

当然,这个惯盗也终于改造成了一个能将其“特长”服务于社会的守法公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用我解释,大家也知道它的含义。同样,从文件上出现“黑斑”这件让人“闯祸”的事上,格德约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马上转变思维,变不利为有利,开始着手发明防止盗印的影印纸;警察局长“动恻隐之心”,利用小偷惯盗的“特长”,使其成为“守法公民”,都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对事物发生作用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带动事物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矛盾的性质、特点发生改变而起到同原作用相反的作用,或使它对人们的不利作用变为有利作用,这其中的差距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当不为过吧。

十、对立与统一的协和

事物之间相互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事物自己的“起作用的方式”又都不尽相同,它是事物的一种基本属性。

事物起作用的方式,同事物本身的性质与作用有密切地联系。

我们根据某种特殊的需要使某一事物起作用的方式有所颠倒,那就可能会引起该事物的性质、特点或作用也相应地向我们需要的方向改变。

下面是两则“颠倒作用方式”取得成功的实例。

古往今来,人们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式,一直都是采取“热提取工艺”。

古典医书中记载中药青蒿中含有抗疟症成分。但采取热提取工艺却怎么也不能将青蒿素提取出来,这令众多的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中医研究院的研究员屠哟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思考研究,悟出了这条:过去惯用的热提取法之所以不能成功,很可能就是高温水煎破坏了有效成分。“顺着”对热提取工艺颠倒的思路,他改用“乙醇冷浸法”这一新的提取工艺,经过反复实验,对青蒿这种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得到了青蒿素这种具有世界领先意义的抗疟新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其化学结构而得蒿甲醚、蒿乙醚、双氢蒿素等衍生物。为世界范围内的中医中药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科学家熊田长吉对传统锅炉所做的重大改进,也是沿着“方式颠倒”的思路进行思考的。

过去工矿用的工业锅炉及日常生活的锅炉,大都采取在炉内安装许多水管,用给水管加热的方式使热水上升产生热蒸汽。但这种锅炉的热效值并不高。

熊田长吉很早就想对这种锅炉加以改造,他把主要思路放在如何进一步实施炉内加热,以提高热效。但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取得大的进展,致使这方面的研究钻进了牛角尖。

后来,他将给水管加热的思路倒过来思考,想到了它的相反的另一面,就是让水管子吸热。

改变思路的熊田长吉察觉到,炉内水管子加热的水只能向上升,这对热水和冷水的循环不利,也会影响锅炉热效的发挥。

接着他又进一步深想,假如把众多热水管中的一根加粗一些,并在粗管内再安装一根使冷水向下降的细管子,这样,粗管里的热水上升,里面的细管使冷水下降,这样不就能使水流和蒸汽加速循环,从而大大提高热效了吗?

果然,按他这一设想而生产的锅炉,一经实际使用,热效一下提高了10%,熊田长吉对锅炉的改进,不但改变了锅炉史,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我们知道,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对立亦即相反。利用相反的作用方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也是众多解决问题方式中的重要一种,它的目的是为了使事物产生和谐,或者说是产生统一这样的结果。

基于事物与其起作用的方式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那么我们把对事物起作用的方式给以颠倒,对矛盾的解决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跳槽”未必不好

要是在以前,“跳槽”一定是不好的现象,倍受非议,冠之以“不服从分配”,“不安心本职工作”。

而在现代社会,“跳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每个工作的人都具备时刻能转换工作的能力,这是一个人能否做到自我调节、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问题。

只有具备转换工作的能力,才能本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原则做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可以在不利的环境中有利地撤退和转移。

而且,劳动的交换,能力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就是要在社会经济中达到人才和资源的合理组合,从而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我们在跳槽时并不是想走就走,也不是想去哪就去哪。一定要有一个计划,要有一个完善的条件。否则,不但跳不成槽,还会灰头土脸,一事无成。

美国玩具大王道密尔的发迹,与他的跳槽是分不开的。

1948年,当这位21岁的匈牙利青年登上美国大陆的时候,他身上只有5美元。虽然他很快找到工作,但他从不以安定的生活为满足,只要他发现有更适合的岗位,就毫不迟疑地辞去原先的工作,即使原先工作的报酬比新岗位的报酬更高,他也不计较。

为此,在到美国后的18个月中,他竟换了15次工作。第16个工作岗位似乎是道密尔的理想选择了,当时他的月薪已达到30美元,而且两周后又加至175美元,因为老板对他十分欣赏。

可是正当别人认为他会在这个岗位上长久地工作下去时,他又向老板提出了辞呈,而决意去做一名漂流各地、浪迹天涯的推销员。道密尔心中清楚,当推销员有助于他全面了解美国,为他今后自己的事业打下基础。对于一个聪明、勤奋的人来说,任何岗位都有成功的机会。

道密尔的推销业务发展很快,月收入已超过1000美元。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他的事业展现美妙前景时,他又把推销路线卖给了别人,而倾其积蓄买下了一家面临倒闭的工艺品制造厂。许多人说他是傻瓜。

然而,他的这一步却走得很出色,数月后,工厂扭亏为盈,生机勃勃。5年后,由这家工厂发展而来的玩具公司成为美国有名的企业。

就在他可以“享受人生”的时候,他又把注意力转移了,他又买下了另外几家破了产的玩具公司,数年后,这些公司又脱胎换骨,道密尔的事业更加兴旺。

道密尔是属于不逃避成长的人。正因为如此,才使他的潜力得到不断地激发和调动,从而使他的价值不断地升值,使他的事业不断地走向新的成功。

这是一种“跳槽”,是成功而向前发展的好事。而现实有一些年轻人的“跳槽”只是为了换一种活法。他们都想试图以职业的转换实现其生活方式的变化,为的是不至于像过去那样活得心烦,活得劳累,而希望能够活得更潇洒,更快乐,更富有,更有出息。

北京某大学一位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利用暑期卖起了馅饼。在开业前有告示曰:宗旨为更新观念,学习经商,体验生活。

我国著名运动员李宁退出体坛,办起了体育用品公司,也可谓是换一种活法。

但是,这样的“跳槽”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准备。跳得不好,新的工作,新的生活会更不适合于你,经过体验,你可能会觉得还是老的工作,老的生活方式与你更合适。但当你发现了这一切时,失去的东西已经再也找不回来了。

一位有名的房屋建筑承包商,开始以承建大楼的成功赢得了客户的信誉,但遗憾的是很快他又转向了别的行业。

一天银行通知他超支了,他的声誉至此一落千丈。起初他埋怨所有的人,后来静下心来,他懊悔地说:“我知道我滑得太远了”,总结失败的教训,他觉得这次“跳槽”的决策是一次重大的失误。后来他又重新回到建筑业,几年之后他再次崛起,取得了成功。

因此,在决定“跳槽”时,你首先要考虑到机会成本的因素。

“跳槽”既可能有收益,又要承担风险和损失。会“跳槽”的人,风险小,损失小,收益大;不会“跳槽”的人风险大,损失大,收益少,甚至失去了很多,却毫无所得。

那么,“跳槽”中最关键的就是选准“跳槽”目标。

由于个人的条件不同,“跳槽”的原则各异,目标的选择也自然有别。但无论是何种想法,都应按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条件,理想愿望和价值标准以及客观允许的程度来分析,看看哪些工作和行业是适合你的。从而确定自己的“跳槽”座标系。

上海股市的“大哥大”,人称“蔡百万”的蔡闻浩198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学的是建筑业。他曾经设计过不少高楼,在海南、深圳都已立了起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设计师,在某大饭店看望同学时,可能看上去寒酸了点,竟被人警惕起来,上下打量盘问一番。

受了刺激的蔡闻浩心理琢磨,难道穷就被人欺负,被人怀疑吗?自此,他发誓一定要“脱贫”。

他转行了,“跳槽”了,他进入了股市,做起了股票生意。现在的蔡闻浩已是上海的百万富翁。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蔡闻浩,但同样都会选择真正要“跳槽”的目标。

城里的人要出去,城外的人要进去。“跳槽”很可能就会变成这种“围城”效应。

所以,不要盲目地“跳槽”,要认清自己,选准“跳槽”目标,让“跳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选择一个好的职业,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职业,作好人生成功的谋划,设计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