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喜新厌旧没什么不好
15819400000006

第6章 因为放弃所以轻松(2)

一觉醒来,昨天的自己已死,而新的自己刚刚诞生。但很多人的头脑里,却总留恋于昨天的记忆,像藕已断,而丝还连着。这是不完全的新生。

有一位女士,因工作需要,在友人的建议下,去做所谓的“造形设计”。

设计师在与她晤谈之后,按照她的个性、环境需要为她做了一些修改和增添,其中包括发型的更换、化妆、衣着乃至于眼镜、饰物,都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完成之后,还拍了照片“存证”。

果然与以往的她判若两人,明亮、清爽且较具亲和力。然而,当她以这样一副全新的面貌回到办公室时,却引来许多不以为然的批评、调侃,甚至嘲讽,尤其是一帮男同事们,更纷纷要求她恢复原样,理由是:“我们习惯了那样的你。”

就连家人也消极地表示“还是以前的她好”,因为,“那才是你,是我们熟悉的你啊!”

这些负面的反对声浪,冲击得令她有不知所措的迷惑,对镜自览,她喜欢全新的自己,却又依恋过去的那个自己,想全然地改头换面,又承受不了诸亲朋好友的戏谑。结果反倒使她陷入更大的混乱中而找不到自己。

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于好看与否,而是在于“习惯性的盲点”之上。人在惯于接受某种形体、规划或生活模式之后,很容易衍生盲点,进而对新的东西产生排斥,这种惯性盲点,往往与年龄成正比,越年轻、心越柔软的人,越不易有这层障碍,年龄越大,心越僵硬的人,越脱不掉这股自以为是的积习。

所以说,人的老化现象,不一定是由身体机能开始,而是从心灵变硬开始。也就是,当一个人无法接受新的事物时,就是老化的开始。

而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东西,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手上的那只杯子里,已经积满了太多陈年积垢,任何新的东西倒进去,立即被原先的气味溶化,进而消失、走味。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为自己杯子里注入各种东西,却又忘了在吸收之后好好清洗干净,久了,杯子里便留下固定的气味和残垢,只有相同的东西放进去,才觉合适,而对于一些不同性质的东西,便产生排斥拒绝。

多可惜!

假如你的那只杯子,只能容纳少样的东西,岂不显得太浅、太有限了吗?

那么,何不常常清洗自己的杯子,让它干干净净地空着,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让属于你的杯子更丰富、更绚丽?

2.为自己制造生动的回忆

一个没有回忆的人,就像一盘菜缺少了油盐酱醋等佐料,吃起来没有滋味,舌头上的味蕾一片空白——

换言之,一个没有回忆的人,就像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和民族。

不过,回忆,也是可以制造的。

一首珍妮·约瑟芬的诗,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当我年华老去时,我要身穿紫衣……”没错,谁说年华老去的人就该自我放逐、暮气沉沉?我们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拥有自己的风格。不仅可以穿紫色的,还可以穿鲜红、暗红、全黑的衣服。只要喜欢,有什么不行?

而且,还要不断学习。一般人都认为人一旦老化,思想、知识必定也随之僵化,绝对学不了新东西的,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句成语:“老狗学不了新把戏。”

果真如此吗?还是,这只是人们的刻板印象而已?或许从约瑟芬的回忆中可以瞧出些端倪。

惊觉年岁渐长的这几年来,我从来没想过要停止探索新而刺激的点子,也没有想过要停止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行。我想要写作,也想要画画,更想要和老友一起消磨时光;我想要多多旅行、时时聆听、少说点话;我也很想无惧于说出自己的罪行——可不是为了要将之推诿于人,而是要表达真正的自我。

因为我很清楚,要是我不这么鞭策自己,不必等到生命终了的那一天,我的心就会先行死亡。那有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无论如何我是不愿意过的。

虽然明知现在学画、学音乐太晚了,不但永远都成不了画家、音乐家,甚至可能连一幅完整的画都画不好,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至少我曾经尝试过,至少我曾经试着去实践自己的梦想。

曾经努力过的事就不会后悔,也就了无遗憾。

会有那么一天,我会微笑地坐在前廊,知道自己从未停止尝试,也未停止成长;而且,我也会知道(因为我就是知道),生命的最大乐趣就是每天所经历过的总和。纵使我就这么走了,也是带着满意的微笑而去的。

制造回忆,就从今天开始。这样,当你年岁渐老,或者即将远离人世时,才不会觉得有所遗憾。

3.自己的目标在登高望远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登高望远天高地阔,但他们大多现实地把目标定在半山腰。

然而你要做事业的话,目标,就一定要在登高望远处。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目标在登高望远处。

首先,要使你的趣味高雅。

高雅的趣味如同才智一样,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对事物了解得透透彻彻,可以打开你的胃口,增强你的欲望,所以你事后一旦如愿以偿,就会觉得快乐倍增。看看某人追求的是什么,你就可以判断出他才智的高下。才智越高,其所追求的目标也越大。嘴张得大,咬下的东西也大;心性崇高者必从事崇高之事业。在趣味高雅精纯者面前,即使最伟大杰出之士也不免诚惶诚恐,最完美者也会失掉其自信心。很少有能完美到至高至大的事物,所以你在欣赏时,不要太苛求。趣味的得来同他人的联系相关。你通过不断地练习,终于形成你自己的鉴赏趣味。如果你能结交上那些欣赏品味臻于至善者那是你的造化。不过,却不要自称对什么都不满意,这是一种愚蠢的极端心理。如果这种极端心理是出于装模作样而非由于天生的性情,则更加显得可恶。有的人希望上帝曾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和另外的完美事物,这样就好满足他们自己的不切实际的想象。

人非生而完美。你要每日德业兼修,不断进取,最终成为尽善尽美者,使你秉性圆满无缺,声名显赫。凡完美之人有如下特征:趣味高雅,才智精纯,意志明晰,判断老练。有的人永远难以臻于完美,总是缺点什么。另外一些人则需要很久的时间来修养才能初见成效。凡臻善臻美者总是言语明智、行为谨慎、小心翼翼的,上流社会总是愿与之结交,乐与之为伍。

一个人只有登高望远,才能臻善臻美,令人赞叹。

六、懂得放弃才美丽

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鉴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下面两个建议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1.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

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决方法。

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前半生的道路:

“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都听不进去。我之所以是没趣的老师,是因为我已厌烦教书生涯,毫无兴趣可言,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不与我续约了,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胜任并且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而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历史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查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时刻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却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欢这种工作。他将思想集中于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用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于销售。那个最初失去了三份工作的人得到了什么样的最终结果呢?

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如果不是,那么,即使你再有本事,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七、快乐源于放弃

生活中总在取舍中选择,我们会渴望取,忽略了舍的必要。人的情感就是这样,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图谋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在某个事物上了。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认准了是邻居家的小子偷的,于是,出来进去,怎么看都像那小子偷了斧子。在这个时候,他的心思都凝结在斧子上了,斧子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后来,斧子找到了,他心头的迷雾才豁然开朗,怎么看都不像是那个小子偷的。

仔细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都有一把“丢失的斧子”,这“斧子”就是我们热衷而现在还没有得到的东西。

譬如说,你爱上了一个人,而她却不爱你,你的世界就微缩在对她的感情上了,她的一举手、一投足、衣裙细碎的声响,都足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都能成为你快乐和痛苦的源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不断的努力,却遭来不断的挫折,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我们努力就能实现的,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我们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常受到称颂,他们于佛、老子、孔子,哪一家也说不上,但是哪一家都有一点,在人世的生活里,又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说到底,是一种不把心思凝结在“斧子”上的心态。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多一点中和的思想,静观万物,体会与世一样博大的诗意,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古往今来,学会放弃的典故和事迹不胜枚举。

明朝时,山乐有位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为官。一天,他接到家母来信,说家里盖房子为一堵墙与邻居发生争执,希望他能出面为家里讲话。董笃行接信后回了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董母读后觉得有道理,于是主动退让。

这个故事至今还传为美谈。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放得下生死,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此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尽管人生奋斗不止的目的是获得,但有些东西却是不能不学会放弃的,比如功名、利禄、美色……学会放弃,在深秋时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热情,春天的柔情,冬天的真情。但是,放弃并不是悲观失望的退却,而是“扬弃”。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创造,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是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的,他们每天都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仅最终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每天却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

也许放弃当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到达今天的光辉极顶和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