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要秩序,而秩序从何而来?从表层上看是来自社会既定的规则,而从深层次上看则是来自于人的心灵信守。纵观古今中外,几乎一切社会乱局都首先来自于人心紊乱。人心乱了,人的言行也就没有了章法,社会就会呈现一片混乱局面。所以,心灵秩序是引领社会秩序的中枢神经。而心灵秩序则来自于人的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之后的平衡定式,这种平衡定式便是人人都必须恪守的道德标准。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社会秩序的实质来自心灵秩序,而道德则是社会和谐的守护神。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如果把和谐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的话,那支撑着这座大厦的基础,就应该由发达的经济、良好的环境、充分的民主、合理的制度以及高尚的道德等诸多因素构成。这其中,道德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作用尤为重要。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如下一段话:“我认为,我们的人文学家要有一个荣幸,就是今后的世界不是一个完全靠科学技术的世界,而是要用科学技术来促进我们的文艺发展,让人类的社会朝一个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物质的科学技术,站在传统的根基上,发展我们的新文化艺术,让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成长起来,同时,把中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出来、开辟出来,贡献给全世界。这是我的一个梦。”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共同发展的道路,就是我们所说的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道路。而构建这一社会的基础就是公民的道德建设。
在2011年9月20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上,我们再次看到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千里送薪,诠释“诚信”二字最珍贵的含义;“最美妈妈”吴菊萍不计后果爱心托举,给坠楼女童带来生的希望;“索道医生”邓前堆在溜索上来来往往28年,为当地百姓送去医疗服务……一幅幅震撼人心的道德“群英谱”,生动展示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一支红烛点亮一间屋,一片火把照亮半边天。这些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激发起无数人向善的力量。道德在社会中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和谐的公德建设,可以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什么是幸福?就是安全、和谐、富裕、文明的总和。大家能够互助,互相支持,高尚的情操加上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就是组成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一个社会、一个家庭而言,道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模范家庭、平安家庭都要以道德为基础。有了很好的道德基础,不用去想,自然就会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这种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寓平凡于伟大之中的。”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足,还体现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基础固然是公德建设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一个国家在道德方面世风日下,恐怕也很难实现长期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追求礼仪道德的民族,历史上也有着无数感人的道德故事:
孔融让梨中的谦让、孟光梁鸿举案齐眉中的和睦、陶母言传身教中的爱子、乐羊子妻断机劝夫中的深明大义……每个故事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道德风尚,也成为今天我们增进人际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动教材。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和道德力量的重要,对于整个国家也是一样,愚公移山改造自然、苏武牧羊不辱使命、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每个故事都有着无穷的道德感召力,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张海迪、赖宁……每个人都曾激起亿万国人自强不息、建设祖国的热情。今天,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风气,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正是基于对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2001年9月20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此后的十年中,我国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努力学习楷模的精神,并把它们内化成自觉的行动,各级政府部门也要通过广泛开展学习和宣传道德模范活动,让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深入人心,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道德是秩序的无形维护者
秩序源于道德并成于规则。当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愿意遵守道德规则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有秩序,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干净,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更体贴、更和谐。
伦理道德为人类构建一个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使人格高尚起来。道德还推动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因为它能提供有实用性的人文知识,能营造一个有助于经济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在人类经济高度发展、科技急速飞跃的今天,人类在精神上守护这样一种理想,在文化上保持这样一种超越性的力量,是十分必要的。伦理学以构建和更新人类文化价值体系,唤起人类的理性和良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开发人的心性资源,开拓更博大的人道主义和人格力量等方式来推动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这里的“天地人”之间,我们看到了一种和谐。而和谐离不开其间的一个“法”字!法者,规则规律也。而规则和规律既是符合自然的,也是符合人性的,而道德就是被规则化了的人性。只要人们都能恪守道德,恪守规则,世界便有了秩序,社会便有了和谐与文明。
作为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普通人也许从电影、电视中知道了他们见面时的繁文缛节,而对于他们怎样遵守制度和秩序的情况,也许却有些模糊。其实,在这方面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远不止此,一位在日本生活了四年多的杨先生谈到了他经历:
日本第一次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到日本刚好一年的时候,一位日本朋友特意陪我去东京迪斯尼乐园游玩。我们上午乘坐新干线到达迪斯尼乐园时,买票的人黑压压的一片,共有8个窗口售票,每个窗口前都是一条看不到头的长龙,至少有三四百人之多。我一颗激动的心顿时降到了冰点。可那位日本朋友却说:“难得有机会来一次,没关系。慢慢排队吧!”就这样,我们跟随着队伍一步一步地移动着。
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天又突然刮起了大风,天空中也飘起了蒙蒙细雨,我的脚也站得酸痛了,穿着一件毛衣在风中颤抖,可8个窗口的售票依然秩序井然地进行着。的确,也许几十个人、一百多个人遵守秩序不足为奇。可是,当我置身于这个偌大的售票广场,有着8条长龙一般的人流,几千人一起排队等候购买门票,有的人冷得瑟瑟发抖,可是你听不到大声的喧哗。这次排队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在一个以遵守秩序为准则的国度里,每一个普通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表现得从容不迫,坚守秩序,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自然!在日本,我最喜欢喝的牛奶是“雪印”,它是战后重建的一家乳品公司,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它一度在礼品市场上独领风骚。可是,如此规模的一家公司,却因为一次大阪中毒事件而导致整个公司的倒闭,董事长在镜头前向世人谢罪。电视上,雪印公司一位负责销售的部长面对镜头痛哭流涕,他说,在这家公司奋斗了二十几年,以前一家人都以他为骄傲,可现在因为他的关系,太太不敢出门见客,只好每天躲在家里,这一切都是谁的错啊!在经济领域里,也必须遵守这样的秩序,始终坚持以最优秀的产品来面对消费者。否则,即使像“雪印”这样傲然一世的公司也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在一个拥有良好秩序的环境里,每一家企业都有希望得到发展壮大,你按照市场秩序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那么市场也会为你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旦你违背这个市场秩序,以劣充好,以假当真,市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在日本几年的生活中,还有一件小事让我常常想起。每次我打完工回家,总是去赶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当我疲惫不堪地走出地铁口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总是站在那里,非常诚恳地给你送上一声“晚安”,已是深夜了,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他说与不说也许是没有人知道的。这种工作态度依靠的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社会需要一种秩序来固守,我们的伦理道德也需要一种秩序来维持,而这并不是全部依靠法律所能解决的。
所以,到日本的人都会留下的是这样的信念:秩序源于道德并成于规则。当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愿意遵守道德规则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有秩序,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干净,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更体贴、更和谐。
社会秩序依据人性而制定,最终使其成为规则,而对它的遵守和执行却是依靠道德的内在力量来维护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对秩序的遵守或破坏不是看规则的“眼色”,而是受良心的制衡和道德的舆论来约束的。
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道德之本
诚信决不单单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一个人两个人守信用,另外一些与其打交道共事的人不守信用,那么守信用的人可能就要吃亏。所以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不但事关全社会的整体和谐,也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这个信用体系的建立绝非个人力量所为,而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公民诚信为道德的根本,是最令人羡慕、也是人生最应具有的美德,它的价值无可估量。只有诚信地生活,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无愧于社会,才能有一个祥和的生存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诚信不仅是对自身人格和未来形象的一种尊重,也是与他人交往的一种美德,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负责精神。
做人讲究人品,而诚信是人品的一个重要方面。真实坦诚地待人,诚恳率真地处世,是做人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讲诚信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而不诚信的人则只会受到唾弃。做官也一样,也许比做人更需要诚信。这是因为,从政的成功往往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沟通,而有效沟通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坦诚。坦诚就是襟怀坦白,就是心底坦荡,它体现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赢得人们的尊重,更会赢得人们的信赖。诚信做人是好的人品,诚信做官是好的官品,好的人品是好的官品的基础,因此诚信做官需要从诚信做人开始,诚信做人是立身立世之本。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少数人在急功近利、不劳而获的思想驱使下,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投机取巧,甚至造假、欺骗。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就另当别论了。事实上,靠造假、作弊所能取得的成功是短暂的,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狼来了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经耳熟能详了。那种身败名裂、一无所有的后果,相信谁都不愿看到,不愿自身承受。而这些往往只是因为转瞬之间的思想“偏差”造成的,这“偏差”的形成正是由于追求成功、渴望取胜却忽略了做人的根本:诚信,让人心灵受到玷污。
何为诚信?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在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它的诠释更为全面:诚信,在心理上是一种现象,在精神上是一种美德,在信仰上则是一种信念。作为现象,它使言行与内心一致;作为美德,它表现了对真相的坚持和执著;作为信仰,它成为自己的终极关怀的一项内容,对其深信不疑。诚信是古今正人君子所持守,亦为古来圣贤明哲所重视。作为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的我们,同样也应把它作为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义务于不顾。
2001年4月,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提出了“不做假账”的要求。只要了解当时中国市场的人,就会知道这四个字的语重心长。且不说亿安科技的骗局,就说那南京冠生园的“黑心月饼”、用死螃蟹做原料的香辣蟹、含“瘦肉精”的猪肉、兑工业酒精酿成的酒、掺洗衣粉的油条……离开了“诚信”二字,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呢?离开了诚信,经商的不会是个好商人,为“官”的更不会是个好官,做人自然不会是个好人。凡是变心的朋友,变味的商人,变质的干部,十有十个是从不诚信这个缺口渐变的。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是渴望诚信的,但我们却不懂得去珍惜它。正如我们每天所用的水一样,人人都需要它,但却都没有去珍惜它。就其原因主要是,想要诚信并不像说得那么容易。因为诚信的本质是基于真相,是求真、求实;是基于把自己袒露给别人,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是基于有一颗坚强的心来承受因诚信而带来的理解与讥讽,因求真而带来的支持与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