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班孔子下班庄子
1583400000023

第23章 顺其自然,张弛有度

天下成功者多为老实人

【庄子睿语】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庄子·人间世》

【睿语今读】

所以愤怒发作没有别的什么缘由,就是因为言辞虚浮而又片面失当。

这句话是庄子的格言。一个人说话,对方听了为什么不高兴?本来人的心底都是很平静的,因为某一句话不对了,“忿设无由”,心里的愤怒就没有理由、没有来由地被挑动了。“巧言偏辞”,讲话偏激,引起了别人的愤怒。“偏”就是过分,过分的恭维不对,过分的批评也不对。智慧高的人不喜欢听“巧言”,所以一个人不要玩巧。

古今中外,天下最成功的人,就是老实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成功的人,因为老实就成功了。生活的本质其实很简单,看看下面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某日,一个小女孩和父亲来到大山里,山中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她高兴得跑了起来。突然,她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摔倒在地上,她疼得大哭起来。这时,山谷中也传来一个女孩的哭声,声音和她一模一样。她停止了哭泣,好奇地大声问:“你是谁?”回答也是:“你是谁?”“是谁在捉弄我呢?是谁在学我说话?”小女孩生气了,她大声地吼着“真讨厌”,这一次得到的答案也是“真讨厌”。

小女孩撅起小嘴,跑去问父亲,父亲笑了笑,说:“你对她好,她也会对你好的。”女儿于是喊了一声:“你好!”结果传回来的也是:“你好!”女儿惊讶万分,再一次大声地说:“我们做朋友,好吗?”传回来的也是:“我们做朋友,好吗?”小女孩感到非常讶异,但又不解。父亲解释说:“这是回音,也叫‘生命’。”

生命其实很简单,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你的态度便是别人的态度,自己的回音便是生活的写照。你投机取巧,生命同样会见招拆招地戏耍于你;你忠厚老实,生活也会诚恳待你。

“天下最成功的人就是老实人。”这句话让人不由想到了一个电影中的人物——阿甘。老实人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听妈妈的话,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阿甘的母亲说:“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在越战战场上,他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了荣誉和友情。阿甘并不是个聪明人,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聪明人可能永远也不能兼得的东西。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著、友善这些人性中熠熠生辉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著、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

天下最成功的人就是老实人。因为每个人,无论他聪明与否,他都同样喜欢老实人,正如坏人也喜欢好人一样,老天爱“笨小孩”。

【智慧品悟】

生命其实很简单,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你的态度便是别人的态度,自己的回音便是生活的写照。

心无杂念,止水澄波

【庄子睿语】

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庄子·德充符》

【睿语今读】

均平是水留止时的最佳状态。它可以作为取而效法的准绳,内心里充满蕴含而外表毫无所动。所谓德,就是事得以成功、物得以顺和的最高修养。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他了。

古人所谓的“定的境界”,即止水澄波,像水一样止住不流,清澈见底,但又非死水一潭。能够做到昼夜都在止水澄波中,便是道德修养的境界所在。庄子在这里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效法水平。止心如水,止水澄波,杂念、妄想、喜怒哀乐一切皆空。

有一个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因此得罪别人,而事后又懊恼不已,所以一直想将这暴躁的坏脾气改掉。后来,他决定好好修行,改变自己的脾气,于是花了许多钱,盖了一座庙,并且特地找人在庙门口写上“百忍寺”三个大字。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的诚心,每天都站在庙门口,一一向前来参拜的香客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心意。香客们听了他的说明,都十分钦佩他的用心良苦,也纷纷称赞他改变自己的决心。

这一天,当他一如往常地站在庙门口,向香客解释他建造百忍寺的意义时,其中一位年纪大的香客因为不认识字,而向这个修行者询问牌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修行者回答香客说:“牌匾上写的三个字是‘百忍寺’。”香客没听清楚,于是又问了一次。这次,修行者的口气开始有些不耐烦:“上面写的是‘百忍寺’。”等到香客问第三次时,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了,他很生气地回答:“你是聋子啊?跟你说上面写的是‘百忍寺’,你难道听不懂吗?”香客听了,笑着说:“你才不过说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还建什么百忍寺呢?”

显然,这个人还没有真正让忍渗入心田,无法做到心若止水、静心凝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离释然的境界还很远。

“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内在心境永远保持这个境界,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管外在环境怎样变化,死生存亡,穷达贫富,你的内心像止水一样平衡不流。

“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所以道德达到这个境界,才真正地成就了和平。“修”不是修道的修,而是指这条长路、这个希望、这个前途。内在有了这种道德修养,入世出世,都不受万物的影响,始终凝定在祥和的境界。

“唯止能止众止”。只有真达到了止的境界、定的境界,才能够停止一切的动相。所以人不能得定,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样澄清,就永远不能悟道,而生命之流永远不能属于你自己,你就永远无法自主,无法了脱生死。所以我们修道要参透生死,要生来死去由自己把握,即生死自在。

佛曰:“静若止水之心境,脱俗超凡矣。”

一位高僧带着一个小沙弥出外办事,途经一条小河的时候,遇上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因水流湍急的缘故,少妇不敢涉水过河,着急万分。高僧见此情景,二话不说,脱下靴袜,卷起裤腿,背起少妇涉水而过。待少妇远去之后,仍感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的小沙弥忍不住了,问:“师傅,您不是常常教导我们,出家人是不可接近女色的么?而今您为何自先破戒,竟背负少妇过河呢?”高僧坦然笑道:“为师心静如水也,为何你却心生波澜?”

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生活就是心灵的修炼场,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了然,方是修身养性之道。

【智慧品悟】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了然,方是修身养性之道。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庄子睿语】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庄子·至乐》

【睿语今读】

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觉得生活了无乐趣。其实,这往往是因为在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通过和他人比较制定的,所以为了达到目标,每天都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其实,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强自己,不必掩饰自己,也不会因背负太重的责任包袱而扭曲了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少一点自责,多几分人生的快乐。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不要强加包袱在自己的身上,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

庄子认为富人为了集聚钱财,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即使最后拥有了许多钱,也不能完全享用,钱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不要把过多的责任压到自己身上,找不到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想办法为自己减压,比如说合理地安排度假时间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在朋友们的眼中,陈鹏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女孩子。这个生活在重庆的女子总让大家出乎意料,她的所为实在不能使大家将说话温柔、慢条斯理的陈鹏和那个常常跳槽、独自出游的“不安分”的形象结合起来。

“工作——旅游——工作——旅游”,四年来陈鹏就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进行的。每当结束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陈鹏便给自己放假,然后出外旅游,短则一两个月,长则达一年。陈鹏说,这是她梦想中的工作生活方式。对待工作,她既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尽情投入,又可以在特别不想工作的时候抽身而出。如此收放自如,怪不得这个小女子乐此不疲了。

陈鹏是个聪明的女孩,她懂得张弛有度,懂得快乐地生活才能有效地工作这个道理。你感到工作疲累吗?是否身心俱疲?去度假放松一下吧,但一定要记住:合理安排度假,这样你才能继续更好地工作。

在瑞士,休息是最重要的权利,“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这句话,几乎被瑞士人当成座右铭。为政府工作在瑞士算是不错的“铁饭碗”,福利条件好,工资待遇也不低,而且上班时间宽松,喝完两杯咖啡就几乎到了该下班的时候了。喝咖啡是瑞士人当然的权利,各个写字楼的咖啡厅都是大家聚集闲聊的地方,学生和老师们的课间休息就是去咖啡厅一起喝一杯,公司的同事们也会时常溜到咖啡厅去休息。如果你去办事需要等待,别人也会建议你先去喝杯咖啡。总之,生活不要太紧张,轻轻松松才是生活和工作的节奏。

如何安排每年的休假更是瑞士人的头等大事,许多人通常在前一年就开始计划如何安排日程。他们通常不顾手头的工作进展,该休假就休假,就算老板多给加班费也不干,天大的事情都得等度完假回来再办。瑞士人休假是纯粹的休息,不带手机不穿西装,或者上山或者下海,完全换了一个生活环境。

定期出去度假可以为自己减压,能更好地让自己倾听心灵的声音。你只要到在乡间开辟的休闲旅游景点看看,心情就会舒畅很多。而后,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智慧品悟】

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才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

【庄子睿语】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合,置其滑,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庄子·齐物论》

【睿语今读】

我姑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怎么不依傍日月,怀藏宇宙?跟万物吻合为一体,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把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相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中国后来有一句成语“姑妄言之姑听之”,就是出自这里。这一段讲成道的圣人境界:与天地的精神融合。人和宇宙合二为一,便是抓住了生命的真谛。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是被自己的欲望和身体所奴役,一辈子劳劳碌碌,即佛家所谓的“凡夫”。而“圣人”的境界则不同,圣人“愚”而“芚”。“芚”不是利钝的钝,“芚”是有生机的,表面上看起来很笨,内在却充满生机。到达这个境界,“参万岁而一成纯”,超越了时间的禁锢。

由于时间观念完全是人的心理制造的,因此美好的时光总觉短暂,痛苦的时刻度日如年。“成纯”完全是一个纯清绝顶的“吻合”的境界。“参万岁而一成纯”,参通了时空观念,便达到了佛学禅宗中经常说的“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的境界。“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此时,便是身心一体、心物合一了,人与物统一,同一个本体,不分彼此,道藏于心物中。时间不过是人造出来衡量日夜循环的物,如果你不去刻意地关注它、感慨时间脚步匆匆,多在每一分一秒中做有意义的事,就不会在意时间给你带来的皱纹、衰老。时间的观念在你的眼里将转变成一件件充实的事情,它们给你的不是空洞的嘀嗒声,而是心灵上的无限满足。

神话中常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石室山中,看到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吟唱。王质走近后,一位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腹中不饥,便静静看了一局棋。棋局散罢,一个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起身之时,看到自己斧子的木柄已然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家中,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万年归一念,或许有些晦涩难懂,下面这个故事便是对这一哲理的进一步解读。生命的长短与时光的流逝无关,有意义的人生总能跳出时光的局限。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总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大智关心似的说道:“老师,您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的禅房中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当,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

是啊,心中没有“老”的观念,时光便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所谓“参万岁而一成纯”正是如此吧。

现实中,总是常听人说起几句话:“这是在数着日子过喽”,“现如今只有吃喝等死了”……说这种话的人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做呢?真正对某件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投入热情的人,是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的。所以,如果你实在“闲得无聊”,就从生活中多找一些一件让自己做,这样就不会只觉得自己是在一天天老去、空混日子了。

【智慧品悟】

时间不过是人造出来衡量日夜循环的物,如果你不去刻意地关注它、感慨时间脚步匆匆,多在每一分一秒中做有意义的事,就不会在意时间给你带来的皱纹、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