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猎豹扑食的技巧
对于商人来说.每一次机遇都是一笔财富。怎样获取商机呢?一般讲。具有果断性格的人,才能像猎豹一样抓住机遇。这种本领不是一朝一夕训练出来的,而是长期在商海中浸泡出来的。凡是那些把机遇从手指缝中漏掉的人,只能羡慕别人心灵手巧,反应迅速。这是一种在生意场上百战不胜的最大性格弱点。一句话,凡是成功的商人都必须具有猎豹的性格,见到商机,犹如扑食般冲上去。胡雪岩经商.以性格果敢而著称,他最忌讳优柔寡断,本来一下可以拿准事情,却摆弄来摆弄去,一直拖延下去,结果把好机遇都拱手让给了别人。这是经商最致命的弱点。与此相反,聪明的商人都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总会从各种信息中打捞商机,然后立竿见影。这种果敢的性格是胡雪岩经商取胜的法宝。
(一)智闯性格:用行动打开一条出路
胆大与心细台而为一
那些惯于冒险的人,性格过于张狂,这不是成熟的生意人所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冒险,都不是可取的,这就需要把胆大与心细合而为一。生意场上,充满了搏杀,也充满了凶险,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且生意越大越难以照应,也就越容易出现疏忽。因此,胡雪岩认为,驰骋于生意场上,不能恃强斗狠,也不能大意粗心。一事当前要谋定后动,未雨绸缪,是生意人一定要记取的。
杭州被太平军团团包围,王有龄遵地方官“守土有责”的惯例,率杭州军民坚守孤城,终至粮草尽罄,断粮达一月之久,连药材南货,比如熟地、黄精、枣栗、海参之类,都拿来做了充饥之物,再后来就是吃糖、吃皮箱、吃草根树皮,最后已经到了割尸肉充饥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买得10000石救命粮,运至杭州城外的钱塘江面,无奈进城通道已经完全断绝,城内城外相望而无法相通。在经历了3天度日如年、寝食俱废的等待之后,胡雪岩终于同意让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粮的萧家骥冒险进城,向城中通个消息,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将粮食抢进城中的办法。萧家骥出发之前,胡雪岩问他如何到对岸,如何进得杭州城去,遇到敌、我双方的人又如何应对。对于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萧家骥其实想都没想,以他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原本只能见机行事碰运气。胡雪岩不同意只是去见机行事碰运气,他对萧家骥说了上面引在题下的那段话,并且为他筹划了细致的应对方案,才放他出发。
胡雪岩说:“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他这里说的“这时候”,自然不是指商事运作的时候。不过,他所说的危机时刻“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其中包含的道理,用于商事运作却也是极为恰当的。其实,做生意许多时候遇到的情况与萧家骥此时冒险进城也非常相似:救命大米费尽辛苦已经运到城外,决没有无果而返的道理。而要事情有一个结果,就必须冒这一次险。当时的情形是,城外的人对城内的情况一无所知,城外有重重围兵,抓住想要与城中守军互通消息的人,一定会予以重罚,弄不好还会杀头。而被围的人此时实际上也已成惊弓之鸟,萧家骥在城中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加以这个时候又不能写一个能够证明他身份的文书信函之类的东西带在身边,进得城去也有可能被当成奸细。也就是说,无论是落入围兵之手,还是进得城去,应对稍有差池,都会性命不保,更不用说完成此行的任务了。萧家骥此行,实在吉凶难卜,最后结果只能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
生意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做生意许多时候也必须冒险,要赚大钱常常还要冒大风险。比如大着胆子投资一桩生意,这笔钱投下去,究竟是带来大笔的进账,还是血本无归,总是很难预先清清楚楚地知道,常常也必须是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有时即使你做了周密的论证,似乎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实际运作起来,结果却完全不是想象的那么回事。人们常常用战场比喻商场,把冒险投资比喻为“押一宝”,就在于它们之间确实是十分相似。战场、赌场、商场,它们都瞬息万变、险象环生且吉凶难卜,往往就因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一桩生意的疏忽常常还不仅仅是一桩生意的失败,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全面崩溃。比如胡雪岩对自己钱庄和典当生意的失察疏忽,导致的后果就是一动而全动,一倒而全倒,终至无救。
所以,一个在商战中纵横搏杀的人,必须时刻注意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必须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要谋而后动,“想妥当了再动手”。
胡雪岩第一桩生丝生意的运作成功,就可以说是事缓则圆、在等待中寻找战机得以成功的范例。胡雪岩在湖州收到新丝运到上海,并没有急于脱手。就他当时的状况而言,他是应该尽快脱货求现的,因为他的钱庄刚刚开张不久,并没有多少可以周转的资金。但他仍然将这批生丝囤积起来。他没有将这批生丝马上脱手的原因,除了洋商开价不够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联合同业控制洋庄市场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他运到上海的生丝数量很少,实力还不足以与洋商讨价还价,他必须联合同业才能与洋商抗衡。因此,即使自己暂时压下一笔资金,他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筹划落空。他要等待,用他的话说,就是“事缓则圆,不必急在一时”。生丝运到上海之后,他一方面请新结识的古应春加紧和洋商谈判,一方面由刘不才出面拉拢庞二,做联络同行的工作,他自己还利用这“闲暇”的机会,管了为漕帮调解纠纷和撮合古应春与七姑奶奶婚事这两件闲事。同时,还抓住时机,贩运了一趟军火。
到这一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上海丝商大户庞二已经联合,散户控制也已见成效,洋商开价也开始松动,但胡雪岩还是没有将自己已经收购的生丝急于脱手。这一次的主要原因是,在胡雪岩看来,洋商开价还不够理想。先前,为集结散户、说服大家一致行动,胡雪岩说过,只要团结一致,迫使洋人就范,大家必可大获其利。如果此时按洋人开出的价格脱手,这就成了一句空话,受到大家的责难事小,影响以后控制市场的计划事大。就这样,胡雪岩的第一批生丝,直到第二年新丝快要上市,洋人因朝廷决定将要设立内地海关,增加茧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低头,开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之后,才最后脱手,一批生丝净赚了18万。
商事运作中,经营者的主动性自然是很重要的。优秀的商人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已有的条件,甚至要善于在各种因素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设法改变不利因素,使之对自己有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创造条件。
不过,商事运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有些是可以创造的,比如胡雪岩要控制洋庄市场必须有的联络同行的条件,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但有些却往往是人力无法创造的,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局的变化、市场的整体格局,就并不是一个或几个生意人所能决定的。这时候所能做的,往往也只能是等待。
敢做别人之不敢做
有果敢性格的商人,相信这样一条原则:冒风险才能获大利,因此他们敢做别人之不敢做。所谓“敢”与“不敢”其实质乃是以胆识与谋略为后盾的。“敢”是因为有勇有谋有胆识,“不敢”是因为无勇无谋无胆识。敢于冒险,也正是在这“敢”与“不敢”之间的差别,产生出的结局会截然相反:一个是胜,一个是败。胡雪岩能在商场上势力张扬迅速,常常立于不败地,就是因为他“敢”字当头,有勇有谋有胆识,敢于冒风险。这是他果敢性格的有力体现。
有一次,胡雪岩探知青帮要替太平军护送从上海购来的一批军火。由于当时战火纷起,军火买卖利润十分巨大,回扣也不菲。胡雪 岩早就垂涎军火生意,苦于无处着手,如今凭空知道了这条消息,正 可捷足先登,虎口夺食,把这笔生意夺回来自己做。若是一般人来说, 绝对不敢去冒这种大风险。但胡雪岩却当机立断,决定大干一场。想 罢,事不宜迟,他立刻打轿赶往王有龄府宅。王有龄听他述说,高兴 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 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五百条毛瑟枪,加强浙江绿营兵的 装备,我正愁差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可应承下来。”
胡雪岩心算一下,毛瑟枪每支约50两银子,500支需25000两银 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利3000两银子,是一笔好买卖。当下他 立刻应允,请王有龄开了一张30000两银子的官票,预备到上海花费。 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急急连夜奔赴上海。你道胡雪岩为 什么这样匆忙?他深知商场如战场,稍有懈怠便坐失良机。胡雪岩算 定太平军购军火不会很快,洋商必定讨价还价,延宕时日,把太平军 逼到最后关头,好敲一笔高价。胡雪岩得知太平军欲购500支枪,这 批军火数量巨大,洋商不可能有现货,待从外国运来时,时间又过去 一个月了。故而胡雪岩满怀信心要把这批军火半道易手,为已所用。 最后,胡雪岩轻松地获利5000多两银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胡雪岩有胆识,敢冒常人不敢冒的风险 去做生意,也正是因为胡雪岩常常“敢”字当头,才使他生意一直红火。
(二)乘机性格:让馅饼落到你的口袋中
从机缘中挖出“财”字
真正的商人都是捕捉机遇的高手,这与他们敏锐的性格相关。毫无疑问,机缘:财源,这个公式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谓难上加难。胡雪岩曾说:“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差不多……随机应变之外,还要在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的本事。一个生意人缺乏敏锐之性,将难有大作为。”
商场与战战一样,其环境与态势都瞬息万变。它时而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秋月映湖;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时而电闪雷鸣,疾风骤雨,天昏地暗。久经沙场的军人或历经起落的商人对此往往习以为常,他们深信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只有无穷的变化,才会有无穷的机缘、无穷的魅力,才会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然而变化之中有机缘,只说明了机会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变化之中发现机缘、把握机缘。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时务?不难解释,时务就是指世事的发展变化态势。识时务,就是指根据这种发展变化态势去寻找、把握机缘,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任何世事的构成或运动变化都是由系统内外条件和多种因素决定的。当某些条件和因素达到一定的排列组合和结构状态时,只要从系统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质,整个世事就会发生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而身处局内之人可能就会因此而被卷入这一变化之中。即将发生变化的这一转折点可以称为“事机”。世事的事机对应着的时间数轴上的某一点,被称为“时机”。事机和时机统归于“时务”的涵盖之下。时务在事机和时机之上更具有待选择、决策和行动的意味。抓住时机和事机,选择、决策的行动,能出现更高的工作效率,不仅时效高,效能大,运动的势能强,而且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也最大。任何世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时机和事机,尤其对人生选择、经营决策、计划实施等至关重要。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时机和事机的到来,并据此做出人生抉择,即为识时务的俊杰。
胡雪岩正是善于在商场变幻中明察秋毫,找出机缘的人中英杰。
当年胡雪岩的生意正在蒸蒸日上之时,太平军攻占杭州,就使他经历了一次大的变故,而且这次的变故几乎将他逼人绝境。
这次变故有三个方面: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军占领,等于他的所有生意都将被迫中断。不仅如此,他还必须想办法从杭州救出老母妻儿。
第二,由于胡雪岩平日里遭忌,如今战乱之中,顿时谣言四起,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滞留上海;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如今死无对证,已遭吞没;甚至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误军需国食,导致杭州失守。这意味着胡雪岩不仅会被朝廷治罪,而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复之后,他也无法再回杭州。
第三,即使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顺利返回杭州,因为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他的生意也将面临极大的困难。他的钱庄本来就是由于王有龄这一官场靠山得以代理官库发迹,而他的蚕丝销“洋庄”,做军火,都离不开官场大树的荫庇。胡雪岩那个时代做生意,特别是做大生意,本来就不能没有官场靠山。
不过,面对这一变故,胡雪岩并没有惊慌失措。之所以如此,是他从表面对他不利的因素中,准确预见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里的那些人,其实已经在帮太平军做事,他们之所以造谣生事,是因为太平军也在想方设法诱胡雪岩回杭州帮助善后,而那些人不愿意让他回杭州。他们造谣虽为不利,但并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根据这一分析,确定了两条计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与这些人正面交锋,他知道他的这一态度一旦明确,这些人就不会进一步纠缠;其次,胡雪岩不仅满足他们不让自己回杭州的愿望,而且他还决定自己出面,特别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是这些陷在杭州城里的人实际上是留作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更是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极高妙的一着——表面上是给了这些人一个交情,暗地里却是把这些人推上一堆随时可以引爆的火药。因为如果这些人不肯就范,加害胡雪岩,他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占据杭州的太平军,说他们勾结官军,这些人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责罚。
其二,胡雪岩此时手上还有杭州被太平军攻陷之前为杭州军需购得的大米10000石。当初这10000石大米运往杭州时无法进城,只得转道宁波,赈济宁波灾民,并约好杭州收复后以等量大米归还。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胡雪岩决定,一旦杭州收复,马上就将这10000石大米运往杭州,这样既可解杭州赈济之急,又显胡雪岩做事的信义,诬陷他骗取公款的谣言也可以不攻自破。实际上,胡雪岩不仅在杭州一被官军收复,便将10000石大米运至杭州,而且直接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将领办理交割。这样不单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一下子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将他引为座上客,并委他鼎力承办杭州善后事宜。由此,胡雪岩又得到了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靠山。胡雪岩的红顶子,也就是这一举措的直接收益。原来看似不利的因素,实际上成了胡雪岩日后重新崛起的机会,真可谓把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到了极致。
能像胡雪岩这样从变化中找到机缘,正是一条人中之龙必备的素质。
等一等,也许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