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专政有一个历史过程。早在唐初,不许宦官参与政事。唐中宗时期,宦者人数增至千人,大宦官开始干政。开元末期,宦官人数达3 000余名,其中五品以上者有1 000余人,有些人并取得三品将军的职位,其中高力士和杨思勖最受重用。杨思勖多次奉命出征南方少数民族,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封虢国公,打破了唐初以来宦官不得登三品的惯例。高力士亲侍皇帝,更受宠信。开元末年凡大臣奏疏,须经高力士过目,朝中小事皆由高力士处理,只有大事才奏请玄宗。李林甫、安禄山、高仙芝等人取得将相地位,都是高力士的引拔。除了高力士以外,另有一些宦官还担任监军,他们的权力很大,所到之处,任意勒索。所有宦官都听高力士的指挥。高力士就是唐玄宗权力的化身,太子称他为“二兄”,诸王公主呼他为“阿翁”,驸马呼他“阿爷”。高力士资产殷富,甚至超过王侯。京城内外良田甲第,几乎有一半是宦官所有。
唐玄宗怕宗室诸王夺他的皇位,因此他派宦官监视诸王,甚至皇孙也有人监视。由于宦官是诸王的监视者和保护者,所以他们的命运,决定于宦官的爱憎。后来,皇帝的废立和生命也都操在宦官手中。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和太子及百官仓惶出逃。到马嵬时,杨国忠、杨贵妃被杀。宦官李辅国给太子李亨献计,请分玄宗之兵以趋朔方,准备反击叛军收复两京。李亨接受了李辅国和建宁王李倓的建议到达灵武(宁夏青铜峡县东北)。不久,李辅国又劝太子即位,以收揽人心。至德元载(756),李亨即皇帝位,即唐肃宗。他更加信任宦官,这就使宦官权势进一步扩大。当九节度使讨伐安庆绪时,朝廷不设置统帅,而以大宦官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使,九个节度使受他节制,结果打了大败仗。唐肃宗是李辅国拥立的。这个大宦官内掌玉玺符命,外管禁军,朝廷所有制敕,须经他押署,然后实行。宰相和各部尚书有事陈请,定要先告李辅国,然后才能上报皇帝。李辅国骄横专恣,没有人敢公开反对他。宰相李麟、苗晋卿,都因为不能逢迎李辅国,相继去职。李岘、李揆当宰相时,见到李辅国时行弟子礼,尊李辅国为五父。李岘弹劾李辅国专权乱政须加裁抑,肃宗疑信参半,他只下今制敕归中书掌管。李岘因为得罪了李辅国,只当了一个月宰相,就被李辅国诬陷,贬为蜀州刺史。
李辅国不仅废立宰相,还逼死皇帝,杀戮皇后。宝应元年(762),唐肃宗重病,正在弥留之际,张皇后和越王系密谋除掉宦官,李辅国先发制人,逮捕了太子和越王系。皇后闻变,跑到肃宗寝室避难。李辅国竟带领从人,闯进皇帝寝室,逼皇后出门。皇后哀求肃宗救命。这时肃宗已危在旦夕,在李辅国的逼迫下,喘息得说不出话来。李辅国亲手把张皇后拖出寝室,同时逮捕皇后的亲信数十人,分别囚禁。肃宗死后,他们勒死张皇后,杀了越王系和段恒俊等数十人。
李辅国杀了皇后和亲王以后,和宦官程元振同入飞龙殿,请太子素服,出九仙山,与宰相见面,说明肃宗宴驾。第二天,在两仪殿给肃宗行葬礼。几天以后,太子临朝听政,这就是唐代宗。李辅国自命为定策功臣,从此越发专横。李辅国对代宗说:“大家但居禁中,外事自有老奴处分。”代宗听了,心里也不舒服。但是,由于李辅国手握兵权,不便指斥,只得表面上尊礼,称他为“尚父”,事无大小,都须经过李辅国。甚至朝臣出入,必须先到李辅国处取得谅解。李辅国狂妄自大,忘乎所以,后来担任中书令,加司空衔。
由于李辅国极端猖狂,直接威胁唐代宗的安全,于是他利用另一大宦官程元振杀了李辅国。程元振任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宦官仍然独揽大权。
到唐德宗时期,由于德宗刚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将。特别是经过“奉天之难”以后,更加相信自己的家奴。任命大宦官霍仙鸣、窦文场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从此十余万禁军由宦官指挥,他们的权力更加强大,为唐后期宦官挟兵权把持废立大权的局面开了方便之门。德宗以后,顺宗、宪宗和敬宗,都是死于宦官之手。
在唐文宗时期,大宦官王守澄掌权,他目无天子,为所欲为。文宗曾与宰相宋申钖密谋,设法铲除他们。宋申钖引用吏部尚书王璠为京兆尹,授以密旨。王璠把这一消息传给郑注。郑注是宦官王守澄提拔的佞臣,他把宋申钖的计划报告了王守澄。王守澄设计陷害宋申钖,诬陷宋申钖阴谋拥立漳王,并唆使神策军都虞侯豆卢著先行揭发,然后王守澄秘密报告唐文宗。由于漳王湊是文宗之弟,并且素负众望。唐文宗听了王守澄的密报,不免疑惧交加,于是命令王守澄侦察。王守澄立即召集党羽,准备派200骑兵屠杀宋申钖全家。飞龙厩使马存亮虽然也是宦官,但比较正派,他义正辞严地反对说:“宋申钖罪状不明,无故杀他全家,岂不要引起众怒吗?万一首都乱起,我们将怎样对付呢?最好先召集几位宰相了解一下真实情况,然后再采取行动。”于是王守澄派人把几个宰相找来,到了中书省的东门,牛僧儒等鱼贯而入,唯独宋申钖被阻止。宋申钖质问何故,答复是:“传召时没有你的名字。”宋申钖自知得罪了宦官,眼望延英门,手拿笏板叩头而退。牛僧儒等进了延英殿以后,知道了此事,几位宰相互相看看,都表示惊讶。等了很长时间,他们说:“应当查明情况,然后再根据情节定罪。”王守澄派人逮捕漳王内史晏敬则和朱训,以及宋申钖的录事王师文等。王师文闻讯脱逃,晏敬则、朱训被捕下狱。在严刑逼供下,他们承认谋逆,王守澄准备以谋逆罪杀漳王和宋申钖。消息传出以后,谏议大夫王质、给事中李固言以及补阙卢钧、蒋系、裴休等,跪在殿前力谏,主张把全案人犯移交外廷复审。唐文宗说:“我已经和宰相决定了。”崔玄亮叩头流涕说:“杀一个普通百姓还应慎重,何况要杀宰相呢!”唐文宗重新召集宰相们研究对策。牛僧儒说:“宰相是人臣最高的职位,宋申钖既然当上宰相,他还有什么野心呢?我看他不会反对陛下。”唐文宗点了点头。奸党郑注怕复审有变,叫宦官王守澄建议皇帝宽大处理,减免死刑。结果贬漳王湊为巢县公,宋申钖为开州司马,把晏敬则、朱训判处死刑。飞龙厩使马存亮认为这是冤狱,他非常愤慨,即日请求退职,表示抗议。后来宋申钖病死在开州,漳王湊也夭亡。
宋申钖事件以后,王守澄威震朝廷,大臣的任免和生死,都掌握在王守澄的手里,所以多数大臣都反对宦官专政。另一方面,皇帝自己也不甘心充当傀儡,也想削弱宦官势力。有些大臣向唐文宗建议,提拔五坊使宫官仇士良当神策军中尉,分割大宦官王守澄的权势。仇士良本来和王守澄有矛盾,就和大臣李训、舒元舆等合谋,提出一个消灭王守澄集团的计划。为了取得唐文宗的支持,就从追究唐宪宗的死因开始。当时宫廷内外都怀疑唐宪宗是王守澄和陈弘志谋害的,这件事经宦官仇士良证明,更确凿无疑。于是朝臣都主张追查前凶,以伸正义。这时宦官陈弘志正在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任监军。李训通过仇士良派人诱令陈弘志进京,以便在途中杀掉他。几天以后,从兴元府传来消息,说陈弘志在青泥驿被杀。另一方面,唐文宗又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叫他离开首都,表面上提高他的政治地位,实际是削弱他在内廷的权力。同时,并流放宦官王践言、韦元素,处死宋若宪。这样一来,宦官势力已消灭一半。
在王守澄离开首都前夕,朝臣和宦官给他践行,席间给他喝了毒酒,然后宣布他暴病身亡,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同时把宪宗时期参加王守澄逆党的宦官梁守谦、杨承和等诛杀殆尽。
唐文宗认为李训有功,任命他和舒元舆、王涯为宰相。
李训、舒元舆等取得胜利以后,拟定一个彻底消灭宦官的计划。太和九年(835),任命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户部尚书王璠为河东节度使,部署他们大量招兵,壮大自己的力量。又任命刑部侍郎李孝本为御史中丞,以太府卿韩约为金吾大将军,直接掌握首都及宫廷防卫权力。这些人都是李训的亲信,分别安置在要害部门和地区,为内外夹击,一举消灭宦官集团做好准备工作。
这年十一月的一天,唐文宗在紫宸殿上朝,百官鱼贯入宫,依班序而立。金吾大将军韩约匆匆入奏说:“在左金吾厅后面的石榴树上出现了甘露,这是天降吉祥的征兆。如果不是陛下圣明感动上天,不能得见甘露”,说完以后,韩约手舞足蹈给皇帝叩头。宰相李训、舒元舆也率百官拜贺,并且请皇帝立即亲自观赏。文宗欣然同意,于是坐上龙辇出紫宸门,升含元殿。先叫李训去看看,他很长时间才回来。李训说:“甘露已经看不清了,但暂时不必宣扬出去。”唐文宗说:“有这样的事吗?”他示意叫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率领宦官前去探视。李训召集郭行余、王璠等,入殿受诏。王璠吓得全身哆嗦,不敢前去。只有郭行余受命招募的亲兵数百人,携带武器等候在丹阳门外。李训召集这些亲兵,部署杀宦官的计划。河东兵陆续进京,唯独邠宁军却观望不前。仇士良等进入金吾厅,正好遇见韩约,并发现韩约神情紧张。仇士良惊讶地问道:“将军为什么这样紧张?”话还没有说完,忽然看见金吾厅里风吹幕起,里面藏着甲兵,于是仇士良慌忙往回跑,进了含元殿,他气喘吁吁对皇帝说:“宫里要发生暴乱了!”李训等看到仇士良向含元殿方向跑去,急忙招呼金吾卫士,对他们说:“赶快到含元殿保卫皇帝陛下,进去以后,每人赏钱一百缗。”金吾卫士刚要登含元殿,大宦官仇士良眼明手快,急忙令宦官抬着皇帝从殿后出去。李训上前拦住轿子,对文宗说:“臣奏事未毕,请陛下暂时留步。”仇士良怒气冲冲地说:“你们在宫里布置武装,要谋反吗?”文宗说:“这不可能。”仇士良根本不听,抢步向前来打李训,被李训推倒。随后李训从靴子里拔出匕首,要刺杀仇士良,被宦官拦住。仇士良被抢走。这时,罗立言率京兆逻卒300余名从东面赶到。李孝本率御史台从人200余名从西面赶来,并会同金吾卫士,登殿杀宦官10余人。仇士良令宦官在外面抵挡,自己引文宗走向宣政门。李训在后面追赶,宦官郗至荣截住,把李训打倒。宦官把文宗抬到宣政门。等李训挣扎着站起来,宣政门已紧闭。李训知道镇压宦官的计划已经失败,急忙换上从吏的绿衫,化装出宫。郭行余、罗立言,王璠也各自寻找藏身之处。
宰相王涯、贾并没有参加李训消灭宦官的计划。他们看到殿中发生变乱,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仓猝之间回中书省,听候消息。宰相舒元舆也赶到中书省,假装不了解情况。他对王涯说:“究竟是什么人叛乱,目前不清楚,我想皇帝陛下总要开延英会议,召集我们研究的。”停了一会儿,快午饭了,忽然有人进来报告说:“左神策军副使刘泰伦等,带着一千多禁军从閤门杀出来。”舒元舆因参与密谋,闻报先逃,王涯、贾也跟着走出中书省。中书门下省的金吾卫吏卒千余人,也都向外跑。此时禁军赶到,被砍死六七百人。大宦官仇士良,又分兵掩闭宫门,横加屠戮。所有诸司吏卒,及附近商贩,都惨死在宦官刀下,尸体狼藉,遍地朱紫。同时,大宦官又派骑兵千余人,追捕逃人。宰相舒元舆、王涯都被禁军捕获,各加镣拷,施以酷刑。
禁军大兴打伐之际,坊中地痞流氓伪托禁军,乘势骚扰,杀人越货,互相攻劫,扰乱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百官上朝,日出以后才打开建福门。宫城内外戒备森严,禁军全副武装如临大敌,朝官只许带一名随从。文武百官屏住呼吸慢慢前进,走到宣政门,只见大门禁闭。等到开了宣政门,进了大殿,唐文宗坐在紫宸殿。唐文宗见没有一个宰相上朝,便对宦官说:“宰相王涯等为什么不上朝?”宦官仇士良说:“王涯等谋反,已逮捕下狱。”说到这里,把控告王涯谋反的状子及有关“罪证”呈上。文宗接过来略看一下,敕令郑覃、令狐楚等上殿,把仇士良诬告王涯的状子给他们看,并且流着眼泪说道:“这是王涯的手笔吗?他如果真要谋反,定要正法。”于是敕令令狐楚、郑覃为代理宰相,并且叫他们起草诏令,宣告李训等罪状,但用语模棱两可,仇士良看了,很不满意。
仇士良讨厌令狐楚,于是提拔李石任宰相,和郑覃共同辅政。当时中央各部门主要官员已安排就绪,但是长安城内的秩序仍然混乱,流氓打手夜间继续劫掠。神策军将杨镇等各率500人,分屯通衢,打鼓警众,严禁抢劫,并杀戮首犯10余人,从而使首都社会秩序暂时安定下来。
过了几天,仇士良令禁军300余人,挑起李训的人头,押着舒元舆、王涯、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等,游街示众,然后把他们推到独柳树下,全部斩首。他们的亲属,无论远近,也一律处斩。
这就是“甘露之变”。从此以后,大宦官仇士良等气焰益盛。上挟天子,下凌宰相,唐朝政治更加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