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1597500000044

第44章 阴谋论在国内的各大特征(1)

一 从潜流走向主流

本书已在整体上对阴谋论作了一个总结,并概括了它的十大特征,这些特征是所有的阴谋论都普遍具备的共同特征。

尽管如此,阴谋论在中国还具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它既同前者有着不可分的关联,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是自身在特殊的背景之下所产生的特殊现象,我们在这里同样可以归纳出十大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提高对阴谋论的鉴别能力,更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理性的思维方式,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在任何时候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渐融入外部世界,一改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并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贸易中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为国民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和政治层面同西方世界有所接触甚至冲撞,其实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究竟以怎样的心态来理解和交往,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来说,其实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不调整好健康的心态,阴谋论就会轻易地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阴谋论在国内原先基本上都处在个别的、分散的、潜在的民间人士和部分学者的有限范围。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下子全方位地扩展和提升到主流的舆论界与学术界。

环球网的民意调查,就是最好的明证。试想一想,97%的读者和网友相信,存在着西方针对中国的阴谋论,这是何等壮观的主流思潮。

阴谋论原先还只限于局部的、个别的领域,却发展到当前几乎所有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外交、军事、国防、科技等领域,而且在力度和强度上都在急速地扩展,并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思维的主流方式。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悄悄地议论或有限地表达,而是急于想振臂一呼,引导社会思潮的主流,甚至影响国家层面的决策。

二 从批发到直销

在西方世界里有着很多这样的学者、专家、记者、作家,他们十分热衷于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其中有许多人甚至以此为业,乐此不疲,制造了无数五光十色、匪夷所思的阴谋论。正是他们,为国内同样热衷于阴谋论的某些学者、专家、记者、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取之不尽的阴谋论的素材和秘闻。

而当前国内最受拥戴的阴谋论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性理论与著作,则基本上都是直接从西方世界的阴谋论库存里批发过来的。可以这么说,所有他们的那些代表性作品无不如此,其中以何新和宋鸿兵最为典型。

例如,对于国人来说,共济会是一个极其陌生的词汇。然而,就在这一两年来,关于共济会阴谋论在国内开始广泛地流传起来,几乎无所不在,而且涉及各个领域。似乎共济会已成了当前中国人民的大敌,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代表人物就是何新。他自己对此非但毫不讳言,而且还感到自豪地说:“2010年我所做最有意义之事,就是彻底揭开了共济会的面具。”

“首发了揭露美国共济会的系列文论,从而让世人和高层清晰地看到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政治跨国黑帮恐怖贵族组织的存在。何新说:一个神秘的世袭制的政治金融宗教三合一组织--共济会,控制着美联储、美国两党及总统大选以及美、英、意、法、德的所谓代议政治体制。”(http://www.*****.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32&articleId=24497)

然而在事实上,所有他所散布的关于共济会阴谋的信息和资料,其中包括最为骇人听闻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无一不是直接从国外阴谋论的作品中批发过来的。而关于共济会的阴谋论,在国外也曾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阴谋论者总是希望自己能寻找到控制世界的神秘组织或集团,这些神秘组织或集团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时而是这,时而是那,既无明确的实证,也无事实的依据,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可证伪的臆想。从最初的目标--犹太人,变化到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罗斯柴尔德金融家族等国际性组织, 甚至从外星人到蜥蜴人,而共济会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已。

事实已经证明,关于《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的惊恐揭秘,就是不加鉴别、不加分析,直接从国外的以阴谋论为基调的网站里直接批发而来的典范,正如本书已经剖析的那样,实际上只是一个类似科幻小说的偏执狂的臆想。

另以《货币战争》来说,无数事实证明了阴谋论的畅销大作《货币战争》,就是直接抄袭了(美其名为编著)曾在美国流行过的一个视频长片《金钱主人》。 对此,国内已有许多文章予以无情的揭露。全书大体上就是翻译了美国几部纪录片,原文甚至配图动都没动,隐去了信息的来源,略微加工和粗劣地包装之后就在国内转销,来了个新鲜热卖,这同理论上的批发和直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从批发到直销的现象,在国内的代表性的阴谋论著作和文章中比比皆是,包括大量的翻译作品。也就是说,他们所提供的所有那些骇人听闻的、惊天揭秘的信息,无一不是直接从国外阴谋论的库存中批发过来。从早期的犹太阴谋论,到最新的共济会阴谋论,从关于基因武器到种族灭绝的阴谋论,从关于统治世界的秘密组织到世界大战和金融大战的阴谋论,所有这些理论依据和资料信息,我们都能在国外的互联网上和出版界里找到它们原始和真实的来源。这种从批发到直销的现象,构成了国内阴谋论者的另一个特征。读者可以在本书中看到对它们的具体和实例的分析。

三 双重的不可证伪与逻辑谬误

阴谋论最普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不可证伪性。笔者在“阴谋论的十大特征”中已对这一性质进行了剖析。而国内阴谋论者不仅具有这一特征,而且还具有双重的不可证伪性,这是国内阴谋论者的特征,它的形成原因和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当国外那些阴谋论被直接引进国内的时候,信息链在事实上形成了一次断裂。原先那种阴谋论的不可证伪性在无形之中被掩盖了、被隐蔽了,而国内阴谋论者所提供的信息,却成了信息的终端。由于语言和专业上的障碍,普通读者和大众很难甚至无法对此予以追溯和验证。除了个别专业的学者之外,谁也难以对它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实证。

由于国外这些阴谋论本身就具有不可证伪性,而国内的阴谋论者在拿来和批发的时候,对此却又普遍采取毫无鉴别、不加鉴别、不愿鉴别的姿态,回避了科学实证的检验,因此在原先的不可证伪性上又增添了新一层的不可证伪性。

除以上这一特征之外,我们还能进一步看到:即使在阐述和发布阴谋论观点和信息时,国内阴谋论者们也同样承袭了国外阴谋论者们的逻辑谬误。本书已经对阴谋论的思维方式上所具有的种种逻辑谬误作了剖析,例如不可证伪性、循环论证、细节决定论、“虚假两难”论、利益论证法、“移动球门柱”论等,同时典型的“妖魔化”、“标签化”等传统的阴谋论的手法,都无一不在国内的阴谋论作品中普遍存在。

由于国内的阴谋论者并非孤立地存在,他们是不可避免的国际阴谋论文化现象中的一部分,无论如何精心包装,都无法磨灭国际阴谋论文化所带来的烙印。

同时,由于他们的理论本身是完全地、原封不动地建立在他人的不可证伪的虚假信息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自己的理论也必然成为一种不可证伪、虚假的理论。如果一定要说它们有什么作用,充其量就是在传播和扩散不可证伪的虚假信息。

《盎格鲁·撒克逊计划》等文件本身,正如本书前面曾经严格地探索过的那样,在唯一可以追溯事实的信息源的链接中,人们根本找不到哪怕一丝真实的环节,因此它们在事实上是无法予以实证的,尤其是在信息源的最后环节上。我们所能遭遇到的终端,更是绝对不可证伪的陈述。而任何具有正常思维和常识的人们,都能轻易地看到类似巫术和神话般的故事,于是再将它拿来当做事实和依据,无非是一种双重的不可证伪与逻辑的谬误。

再例如,宋鸿兵与何新为了证实那些关于货币的阴谋与共济会的关系,为了证实共济会在美国建国一开始就已秘密操纵了美国政府,从而得出掌握全球经济命脉、幕后统治着世界的黑手就是共济会这一结论,不惜在他们的文章中多次言之凿凿地宣称:美国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几乎全部都是共济会会员,签署《独立宣言》的56人中有53名共济会会员。然而事实证明,正如本书中的专题所剖析的那样,这种荒谬的结论,即使连国外的阴谋论者都自叹弗如。

四 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

国内的阴谋论者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他们利用国内读者在信息上的相对匮乏以及语言上的障碍,凭借着他们占有国外信息的优势,直接将国外的阴谋论作品拿来,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阴谋论,并将此作为恐吓与忽悠国内读者的工具,同时也在社会的大众读者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人们通常有一个错觉,凭借着互联网,我们似乎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我们也就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的确,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得的信息量以不可思议的规模发展着,然而,信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数量,而在于它的质量。

在信息化无比扩张的时代,不仅是信息的发表,而且信息的接受都是有选择性的。信息数量的庞大更要求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予以认真鉴别与选择。一切不加鉴别与判断的信息,都是虚假的信息,它们具有淹没真实信息的功能。而真实信息的淹没等于信息的匮乏。

尤其当虚假的、误导的、劣质的、恶意的信息不受限制地泛滥的时候,它们往往能以数量上的巨大优势,压倒理性的、优质的信息,这一现象在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一种恶性的疾症。

面对信息化的汪洋大海,别说普通的大众,就连学者和专家们,也都经常会对如何获得有价值的、良性的信息感到困惑。如何选择、如何甄别,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