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可怕现象
15996400000012

第12章 琢磨不透的地下奥秘(2)

负责此项研究的意大利科学家拉夫那·贝卢西解释说,此埃及彩色护身符出现在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3800年间的埃及前王朝的巴达里(Badarian)时代。儿童木乃伊是一具15-18个月大的小孩尸体,日期可以追溯到4700年前。贝卢西说:“在有限的形式和材料中,这些最早的护身符表明早年的埃及人感觉到有危险力量存在于他们的世界中,得通过魔法来消除它们。”

她和她的同事首先解释此小孩的尸体是被亚麻布绷带包裹着的。免疫学证据表明此小孩死于急性疟疾感染。研究人员之后重点研究了被亚麻绳扎紧的皮革袋,此皮革袋用于包裹此木乃伊。研究发现此袋子的总重量高达二吨。接着,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此袋子中鲜绿色的一层,发现它露出了这一化石皮革袋。

强大的X光照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此石头是硅孔雀石。此发现发表在2009年3月刊的《考古学科学杂志》上。硅孔雀石是水合铜硅酸盐矿物。在很多铜矿地区都会存在这种由铜矿分解而成的矿物,这是因为铜矿遇儿童木乃伊到含二氧化硅的水而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硅孔雀石具有美丽的绿色,人们利用这一特点,至今还把它当作有价值的装饰石材。有时人们会将它和绿松石混淆。

贝卢西表示,在埃及早年,绿松石是一种更为常见的绿色矿石,因为硅孔雀石仅仅只在西奈山和埃及东部沙漠等少数地方才有。研究人员认为硅孔雀石专用于儿童,因为考古学家先前在另一墓穴中挖掘出了少数由此绿色硅孔雀石制成的儿童。她解释道,在古埃及,颜色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其中绿色——新生植物和生长庄稼的颜色与健康和繁荣有关。而红色是生命和胜利的颜色,白色暗示权力和纯洁,黑色代表死亡和黑暗,蓝色象征生命和复活,而黄色被认为是永恒和不可毁灭,像太阳和黄金似的。而此绿色岩石保护的小孩,科学家猜测是其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能保存完好,并能在来世生活得健健康康。

美国大学的埃及古物学教授萨利马·艾克拉姆表示,此研究非常有效,这正是我们需要揭示的古埃及人的文化习俗和信仰。“事实上,此小孩是用一颗空心的硅孔雀石埋葬的,这非常有趣,而且这种验证也非常少见。显然,这是一个护身符,以确保此孩子来世的安全。遗憾的是此护身符并没有保护这个夭折的小孩。”

古埃及,在很早的时候,喜欢把国王或大臣的尸体制成干尸即木乃伊保存下来,没有很高的医学水平,做不到这一点。与古代中国不同,制干尸在古代埃及甚至形成一种风气,连儿童也制成木乃伊。这是为什么呢?

绝对黑暗的墓穴

在公元2世纪到4世纪期间,罗马帝国曾实行一条法律:死去的人只能被火化,或是被埋入城墙内。这条严厉的法令被强加于所有罗马居民的身上,基督教徒也不例外。但基督教徒们深信,只有把他们死去的亲友埋在地下后,他们的亲人才会复活并获重生。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同时又不冒犯法令,他们中的富裕人家就将坟墓建在罗马城外的道路两旁。这些坟墓被称为卡塔康巴斯,希腊语“洞穴”的意思。最初的基督徒公墓就建在道路两侧的这些空地上。罗马的地下墓穴就是从这些早期的公墓发展演变而来的。

地下墓穴的建造始于公元2世纪,由于公墓空间越来越拥挤,原本在地面进行的墓地建设最终不得不移至地下。这座地下冥府是由一群被称为“法苏里”专业人员建造的。他们运用经验和智慧开凿出一个巨大的地下系统:地下墓穴的长廊鳞次栉比,纵横交错,通过过道相互连接,并上下分层,上下层之间通过狭窄而陡峭的阶梯相连。他们还在岩石上精雕细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以至于使人们感觉这种地下墓穴是天然形成的。

石头垒砌的墓穴

为了防止盗墓并保护死者不受亵渎,早期的隧道挖掘者设计了这种迷宫一样的长廊和狭窄的通道,使闯入者几乎无法找到出口或原路返回。地下墓穴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尸臭味,更重要的是那里绝对黑暗。正如圣徒杰罗姆所说:“四处散落着的光线使人们暂时忘记了黑暗的恐怖,光不是从窗子,而是从通风口中透进来的。但当你小心翼翼,继续前进的时候,你再一次被黑暗包围,四周又是一片黑色的死寂。”

那些早期的墓穴是一些简单的洞穴,用以纪念基徒教忠实的信徒,同时也表达基督徒们对基督教的无限忠诚与支持。地下墓穴的建造始于公元2年,大多数墓穴都有四层,有着一个体系庞大的陈列馆和许多狭窄的通道和阶梯。死者的尸体都放在壁灶里,壁灶有16~24英尺高,47~59英尺长,由多孔凝灰岩石制造而成。

死者的尸体都被穿上了完整的衣服,由亚麻布包裹,并抹上一种特殊的药膏以防止尸体的腐烂。尸体装在厚板制成的密封的棺材中,木板的正面刻上死者的姓名、死亡的时间以及他的宗教信仰。

地下墓穴是古代基督徒拜祭圣徒和殉教者的地方。几个世纪以来,虔诚的基督徒在地下墓穴中跪拜,以表示他们对那些因信仰而死去的人们的敬仰,他们被称为殉教者派。从地下的绘画中可看出,有些不同身份的人围坐在桌旁喝酒吃面包,而这就是一种简单的让人难以置信的仪式。

学者们相信,地下墓穴中大多绘画中所表现的面包与酒的圣餐场景,正是后来天主教弥撒的起源。在墓穴绘画中所表现的这些当时全新的信仰,后来被全世界基督徒所接受。这些信仰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它是一扇通往解救和永生神圣的大门。

埃及的《亡灵书》中将再生描述为无比和谐的芦苇之地,死人的灵魂同太阳神一起通过西天门降下来,并且沿着地府的田野和河流旅游。同样,在罗马地下墓穴的很多壁画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主题。死后的世界被描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生前所有美好的愿望在那里都可以变成现实。花、鸟、天空、凉亭、专家正在研究发掘的木乃伊园林建筑、四季的美景都能在画中找到。

墓中的壁画动机不同于其他墓葬。其他墓葬的壁画只是为应坟墓的主人而创作,主人下葬,创作也就结束了。但罗马地下墓葬中大量的绘画却没有特定的物件。前人祈祷,后人祝福,因而形成了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壁画群。在已发现的地下墓穴的壁画中,十圣卡里斯图斯的地下墓穴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它被作为第一代罗马主教的墓穴,也是后来很多位主教的墓穴所在地。

公元313年,康斯坦丁大帝在罗马颁布法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合法宗教。从此,在地底深处埋葬尸体的做法日渐减少。到了公元5世纪末,人们已不再使用地下墓穴了,艰辛的劳动和古代文化凝聚而成的遗产被留在了地下墓穴中。

罗马地下墓葬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而衰落和消失,最终被遗忘。当重新打开这些墓葬时,人们已经无法想像出这些骨骸的原貌,但古人的智慧在这些黑暗而漫长的通道中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为后世留下无尽的畅想和忧伤。

地窖里的亡魂

一般人家的地窖都是用来盛放东西的,但是你见过要把人的骸骨也盛放到地窖里的地方吗?马耳他就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地方。

在马耳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一家食物店下面埋藏着地中海地区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遗迹。这座遗迹是1902年由一群建筑工人发现的。当时工人正在开凿岩石,庞大的地窖陵墓建造蓄水库,突然脚下的岩石凿空,下面有个大洞,这竟然是一个凿通硬石灰岩而建成的宏伟地下室。起初工人利用石洞来堆放碎石和垃圾,但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洞穴不比寻常,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凿成的石室,于是将此发现向当地一些考古学家报告。

那些考古学家搬走所有垃圾泥石以便发掘勘测。他们发现里面石室众多,好比一座地下迷宫,最深处距离地面10米。石室一间一间地连通,上下共有3层。今人找不到恰当的字命名,只得引用希腊文中“地窖”一词,意思是地下建筑。任何人到此一游,莫不啧啧称奇。地窖的开凿工程十分浩大,至于建筑特色,包括石柱和屋顶,与马耳他许多古墓和庙宇如出一辙。但别的庙宇建筑在地面上,这座在石灰岩中凿出的结构与众不同,完全在地底。考古学家在地窖范围内越是往下发掘,越发觉这不像是一座庙宇,尤其是发现它总共埋藏了7000具骸骨的时候。那么这地窖到底有什么作用,又是什么时代建成的呢?地窖建成的年代比起地窖的作用较容易获得解答。当地与此建筑风格相近的其他庙宇,多建于公元前2400年前后,其时岛上的石器时代居民豪兴一发,建成不少宏伟庙宇。岛民用石槌将牛角或鹿角所制的凿子和楔子敲进岩石以进行开凿,他们用过的两把石槌及做精工细活时用的燧石和黑曜岩工具,都被发掘了出来。

人们对这些居民所知不多,但是从他们留下的精美建筑,可窥见他们卓越的建筑才能。地窖里一个从石灰岩凿出的窟,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在一个名为“神谕室”的石室里,有一堵墙壁被削去一块,后面是状似壁龛、仅容一人的石窟。一个人坐进去照平常一样说话,声音可以传遍整个石室,并且完全不会失真。女人说话时因为声调较高,所以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石室靠近顶处,沿四周墙壁凿了一道脊壁,女人的声音就沿这条脊壁向四处传播。设计石室的人显然知道这个设计能产生特殊的传声效果。

因为发现了这个回声室,考古学家便认为这座地窖是在宗教方面有特殊用途的建筑,这石室说不定是祭司的传谕所。祭司虽必是男性,但崇拜的对象大概是个女令人恐惧的遗骸神,因为考古学家在地窖发现两尊女人卧像,都是侧身躺卧,另外发现几尊特别肥大、也许以孕妇为蓝本的侧卧像。这些证据显示地窖可能是个崇拜地母的地方。不管崇拜的是什么神祇,这个地窖的阴森怪异环境,一定会使前来敬神求谕的人肃然起敬,每次进去总是诚惶诚恐。吓人的是整座建筑埋在地底,里面不见天日,置身于一个宽大石室中处处诡秘幽玄的气氛里,突然传来隐身人说话的声音,求神者一听,自然敬畏不已。

然而,一个宽度不足12米的小室里,竟然放了7000具人的遗骸,又应该怎样解释呢?骸骨并非一具具完整的骷髅,因为那么狭小的地方根本容不下7000具尸体。室内骨殖散落,说明那是以一种移葬方法集中到室内的,这种埋葬方式,原始民族中很普遍。所谓移葬是初次土葬后若干年,尸体腐烂,成了骷髅,人们便捡拾骨殖移到别处重新埋葬。

这样说来,地窖不就是善男信女永久安息之地吗?这座庙宇是供人礼拜之地,也是供死者安息之处吗?马耳他岛上这些早期居民的宗教包括崇拜死者吗?

没有人知道马耳他岛的居民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如此安放遗体,也没有人知道这座庙宇在哪个时期变为墓地,还是初建时就具有两种用途。许多兀立在地上的庙宇是模仿早期石墓建造的。说不定这座地窖要把建筑方式倒转过来,因此这是一座仿效地上庙宇模式兴建的坟墓。

地窖中许多谜团都找不到答案。马耳他岛上这种举世无俦的地下建筑到底为什么兴建,吸引了不少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长期研究与考证,希望有新的线索。游人也纷至沓来,感受一番地窖中的的神秘气氛。

揣测纷纭的花山谜窟

安徽屯溪花山古石窟在隐藏了千百年后,于2001年重见天日。人们惊异地发现,花山石窟群并非天然而生的溶洞,而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开凿的洞窟,内壁上人工凿痕整齐美观、清晰可辨。地质学家对35号石窟中一条5厘米的石钟乳的考证表明,迷窟群始建于至少1700多年前的晋朝。

至今整个花山已探明的大小石窟36处,大小不等的石窟呈线形分布于黄山市新安江屯溪段下游南岸约5平方公里的连绵群山中,分布线总长约5公里。古徽州花花山谜窟的水呈翡翠绿色山石窟群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品位最高、谜团最多、面积最大的古石窟遗址。

地下长廊(2号洞)在半山腰,洞口呈虎口张开之势。入洞后随坡下延,凉气浸淫,回望洞口,早已雾气腾腾。洞内有几十根石柱昂然挺立,组成长80米,宽1.5米、高4米的地下长廊。右侧之处有一方形洞口,入内方知廊中有廊。其走向相同,但深度更深,足有百米,水呈翡翠绿色。

二十四根柱(24号洞)洞门面山路而开,呈扁长方形,宽约50米,高约30米,进深莫侧,宽绰高大,气势恢宏。石柱均是三人合抱的方形大石柱,它们成两排阵势支撑窟顶。如此4层,衍入地下,故有“二十四根”之名。洞内有水,深不见底。水中有红、黄、蓝、白、黑游鱼,其状多怪异。

地下宫殿(35号石窟)口小洞大,有一段20米长的引洞。走到引洞出口处,豁然开朗,眼前空出一座惊人的地下宫殿,总面积有4000平方米。26根周长约10米的异形石柱顶天立地,石柱周长有十几米粗,一派豪气、霸气、帝王之气。环绕大殿有36间石房,最小者其面积仅2平方米;石房墙壁厚薄不一,最薄处仅10厘米厚。这些石房三面封,仅临殿堂一侧有一形门洞,门洞仅容一人进出。殿堂边有深潭数口,水呈绿色,有神秘感,但清澈见底,经年不涸。开洞之初,此处有千万只蝙蝠,人入此洞,惊飞蝙蝠,若黑风黑雨搅得天旋地转,故又名“蝙蝠厅”。

走进35号石窟,宛如走进了一个地下宫地下宫殿,洞中有洞殿,石窟里洞内套洞,洞下有洞,结构怪异。奇怪的是,在这深176米、总体面积12000平方米的人工石洞里既无壁画又无佛像,石窟岩壁上当年的凿痕印迹至今依然清晰如初整齐美观。洞内还时能看见清澈见底的潭水,常年不枯。继续前行,一个45度左右的坡面,宽15米,长30米的大斜面让人叹为观止。更巧的是,这个大斜面的坡度正好是石窟外面山坡的坡度,在古代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开凿工人是凭借什么仪器准确判断出斜面开凿的起始点及其坡度的恰到好处呢?

在2号窟里,一幅天然的秋色图再次让人赞叹不已。只见整个画面均被褐黄色的秋叶渲染:黑色的丛林、山峰、古民居点缀于秋叶丛中,那古民居还能明显地看出徽派的建筑风格。近处,一条白色的小河从古民居前穿过,这无疑就是位于石窟外山脚下的新安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