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菲兹杰拉德·肯尼迪,美国第三十五届总统,民主党人。1917年5月29日,他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富豪家庭。其先辈是爱尔兰后裔。1940年,其毕业于哈佛大学,次年应征入伍,先后在海军情报署、鱼雷快艇中队服役,当过基地教官、新闻记者,1946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连任三届。1952年任参议员,旋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1956年,其竞选副总统失败。1962年,竞选为总统。在对外关系上,他强调“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的“和平”策略,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封锁古巴,扩大侵越战争。1963年,其遇刺身亡。毛泽东称其采用的是“阴险的两面手法”。
Δ毛泽东评点肯尼迪
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关于台湾问题,不知主席有没有看到在美国所进行的一场激烈辩论?是肯尼迪和尼克松两个人关于马祖和金门问题以及美国对远东政策问题所进行的辩论。
毛泽东主席(以下简称毛):看了一些。
斯:他们争论得那么激烈,报上经常出现马祖和金门的名字,所以有一个人就编了一个笑话,说人们已经忘了两个总统候选人的名字,忘记了他们叫尼克松和肯尼迪,而以为他们叫马祖和金门。
毛:他们拿这个问题用在他们的竞选上面,这是因为美国人怕打仗。这两个岛靠大陆太近,肯尼迪就用这点想争取选票。
——摘自《同斯诺谈台湾问题及其他》。
前任总统多次说,美国、加拿大、西欧问题比较少,问题严重的是地球的南半部。肯尼迪多次讲话都讲这个问题。他提出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就是对付这个的。有消息说,他也看我写的军事文章,这可能是真的。
——摘自《同斯诺谈国际问题》。
美国黑人斗争的迅速发展是美国国内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日益尖锐化的表现,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日益严重的不安。肯尼迪政府采取了阴险的两面手法。它一方面继续纵容和参与对黑人的歧视和迫害,甚至派遣军队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又装出一副主张“维护人权”、“保障黑人公民权利”的面孔,呼吁黑人“忍耐”,在国会里提出一套所谓“民权计划”,企图麻痹黑人斗志,欺骗国内群众。但是,肯尼迪政府的这种手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黑人所识破。
——摘自《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声明》。
Δ肯尼迪小传
约翰·菲兹杰拉德·肯尼迪(1917年—1963年),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民主党人。1917年5月29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一个富豪家庭,为爱尔兰后裔。1940年,肯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1941年10月应征入伍,在海军情报署工作。1942年他被派往海军鱼雷艇中队服役,1943年,在南太平洋地区作战时身受重伤,在海里游了十三个小时后获救,因功获“紫心”勋章。同年12月,他离开鱼雷艇中队回国,在迈阿密鱼雷艇训练基地任教官。1945年退役后,肯尼迪任国际新闻社记者,1946年,当选为美国会众议员,连任三届。1952年,他当选为参议员,50年代后期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1956年,他作为史蒂文森的伙伴,竞选副总统失败。1958年,肯尼迪连续当选为参议员,成为1959年反劳工的《欧文—肯尼迪法案》起草人之一。1960年1月,肯尼迪正式宣布参加当年举行的总统竞选。在预选中,肯尼迪击败汉弗莱、约翰逊等党内对手,最后与约翰逊搭档成为民主党正副总统候选人,而当年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则是尼克松。竞选进入高潮后,肯尼迪和尼克松两人在电视上进行了四次辩论。当时,7000万美国人观看了这场电视辩论,肯尼迪以其充满朝气、富有魅力的形象战胜了尼克松,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五届总统。1961年1月20日,43岁的约翰·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讲道:新的一代美国人将前进,去同人类共同的敌人——暴政、贫穷、疾病和战争本身作斗争。在演说中,肯尼迪号召美国人:“同胞们,请不要问祖国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入主白宫后,肯尼迪多次向国会提出咨文,阐述其“新边疆”计划,却遭到来自国会的不少阻碍。此后的两年里,肯尼迪还是设法通过了许多新的立法,包括一项互惠贸易条约,支持高等教育和一系列使国家度过1960—1961年经济危机的措施。在肯尼迪的领导下,美国在航天领域与苏联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美国宇航员小艾伦·谢泼德完成了美国第一次绕轨道飞行成功,肯尼迪又指示国会制定“阿波罗”计划,要求1970年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并使其安全返回。在肯尼迪执政期间,美国黑人争取民权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进入高潮。1963年,肯尼迪两次以联邦政府名义调用国民警卫队到阿拉巴马州去保护那些争取与白人合校的黑人学生。肯尼迪为通过新的民权法进行了艰苦斗争,这项议案终于在他遇难后定为法律。在对外关系上,肯尼迪提出“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的“和平”战略,对共产党国家进行和平演变。他强调以实力求和平,并提出在军事上采用“灵活反应战略”来代替以前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其主要内容为:争取时间大力发展尖端武器,以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同时增强常规力量和部队的机动性,使美国具有“多样化的军事能力”以应付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肯尼迪政府还积极争夺“中间地带”,呼吁建立和平队,征集那些有能力、愿意献身的人士,把他们派往世界各地,以适应各地区对人才的迫切需要。1961年,肯尼迪政府制造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惨遭失败,受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此后他便提出“援助拉美的十年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建立“和平队”。同时,美国继续在东南亚推行反华、反共、排挤老殖民主义势力的三位一体的政策。1961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谈,针对苏方要单独与东德签约一事,借机扩军。1962年10月,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迫使苏联撤除设在古巴的远程导弹,在交锋中占了上风。鉴于这次事件,1963年肯尼迪与英国、苏联的领导人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试验核武器的条约,并同意开设美苏“热线”。1963年9月,肯尼迪发表了入侵越南的政策讲话,派遣25000名美军到越南,使侵越战争进一步扩大。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作竞选旅行时遇刺身亡。他一生热衷于强权政治,著有《美国为何沉睡》、《当仁不让》、《力挽狂澜》等书。
Δ作者点评
本世纪50年代,二战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冷战的阴影却又笼罩在人们心头。随着美、苏争霸的白热化,战争的危险正一步步逼近,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忧郁和恐惧。1960年1月,肯尼迪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他年轻、英俊,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最终以极富魅力的形象征服了美国选民。他在演讲中说道:“今天我们站在‘新边疆’的边缘上”,“在边疆那边是未被探索的科学和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未克服的许多无知和偏见;未解答的贫困和过剩问题”。在他倡导的“新边疆”政纲中,他以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指出了人类现在和未来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表示要带领美国人民开拓新边疆,建立一个富有活力的未来。肯尼迪给美国选民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使他们仿佛又看到了一抹新的曙光。肯尼迪执政后,在内政方面主张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农业,重视城市建设及老人与儿童的健康保险;在对外关系上,他提出“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的“和平”战略,对共产党国家进行“和平演变”;在军事上,他采取“灵活反应战略”,重点发展高、精、尖武器,强调局部战争和特种战争。肯尼迪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具有超前性,反映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即使在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美国政府的许多政策其实是肯尼迪“新边疆”论的延续,而且是其最大的受益者。那时他提出了发展高、精、尖武器和准备特种战争的理论,为今天美国发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打下了理论基础。
肯尼迪在宣誓就职时曾激情满怀地说:“让每个国家——不论对我们怀善意或恶意——都知道:为了保障和实现自由,我们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不怕承担任何责任。我们能克服困难,我们要支持任何朋友而反对任何敌人。”“我们为自由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忠诚与献身精神是一支火炬……这火炬的光芒将会照亮世界!”有人说这是一篇精彩绝伦、充满鼓动与诱惑的演说词,其实,这不过是美国对外扩张、实行干涉主义政策的真实写照,其华丽动人的词藻后面,掩盖的是一副霸权主义和侵略者的嘴脸。肯尼迪的“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的所谓“和平战略”,说到底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肯尼迪的一系列表演被“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毛泽东瞧得清清楚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帝国主义称霸全世界的侵略计划,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到约翰逊,都是一脉相承的。
在美国人眼里,肯尼迪称得上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总统。他不仅解决了美国国内许多难以克服的顽症,而且在国际事务中为打破冷战僵局,缓和美苏关系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一些美国政府官员称肯尼迪是集智力、活力、魅力于一身的典范。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