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国大党领袖。1869年10月2日,他出生于波尔班达的土邦大臣家庭,从小接受笃信宗教、扶危救难思想的影响。1888年,他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回到孟买从事律师职业。两年后,他赴南非开始了长达22年的非暴力抵抗种族压迫的斗争生涯。1915年,他回国成为印度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为反抗殖民压迫,他不断组织人民进行祈祷、和平示威和绝食斗争,号召人民辞去政府公职,不接受教育,抵制英货。斗争中,他曾数度入狱。二战期间,他支持英国对日作战。1947年,印度联邦成立,第二年,甘地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枪杀。毛泽东盛赞甘地,称其代表人民。
Δ毛泽东评点甘地
印度的甘地也是被暗杀的,但是他是代表印度人民的。
——摘自《同蒙哥马利元帅谈国际局势》。
Δ甘地小传
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年),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印度国大党领袖。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于波尔班达的土邦大臣家庭,从小就接受父母笃信宗教和仗义疏财、扶危救难思想的影响,极端厌恶杀生,即使虫蚁也不愿去伤害。甘地上小学时,学校流传着一首儿歌:“英佬似巨人,印人何其小,肉食者治人,身躯六尺高。”他听到这首歌便天真地想道:“要是我国人人都吃肉,那就可以把英国人打败了。”于是,他煮熟一块山羊肉,破戒而食,结果却吐了一地。中学毕业后,甘地于1888年去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1891年甘地获得律师资格,年底回国,在孟买从事律师职业。两年后,他受一家印度公司的委托去南非办理一桩债务诉讼案,结果在去比勒陀利亚的火车上,甘地被一位白人和警察强行赶下火车。从那时起,甘地便决心抵制种族歧视。以后他回忆道: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天开始。”一年后,仁爱之心驱使甘地继续留在南非,准备与15万印侨一起承受种族歧视的痛苦,以非暴力形式进行斗争。在南非,甘地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过上了清教徒般的禁欲生活。1904年,甘地带领妻子和友人开办了一座“凤凰新村”。在那里,所有的人都要从事劳动,过低标准的集体生活。1910年,甘地又按同样的模式建立了“托尔斯泰农场”,它们都成了甘地宣传和推行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基地。1906年,南非德兰士瓦州政府颁布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规定所有8岁以上的印度人都要领取登记证,以便随时检查,违者处以罚款或驱逐出境。面对这种赤裸裸的种族歧视,甘地领导印侨掀起了非暴力抵抗运动。1913年,非暴力抵抗运动达到了高潮。同年10月28日,甘地率领数千名矿工、妇女和儿童向印度人被禁止进入的地区“和平进军”,要求取消种族歧视的法案。南非当局采取了野蛮的镇压手段,不少人被毒打、监禁。甘地在这场斗争中始终站在最前列。他三次被捕,三次获释。到12月,罢工人数已达数万人,南非当局被迫作出让步,甘地领导的这场非暴力抵抗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
1915年1月9日,甘地回到印度,受到国人的隆重欢迎。不久,他便成了印度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8年7月,英国颁布罗拉特法案,规定殖民当局有权逮捕和不经审讯而关押任何人。为抗议该法案,甘地召集少数信徒制定了非暴力抵抗誓约,宣誓将战斗到底,保证在行动中“忠实地遵循真理,禁止对生命、人身或财产施用暴力”。1919年3月,罗拉特法案付诸实施。甘地举行全国总罢业,要求停止工作一天,并进行绝食、祈祷与和平示威,以示抗议。4月13日,英国殖民军制造阿姆利则惨案,打死打伤群众3000余人,甘地宣布停止这场运动。1919年11月,甘地正式提出对英国采取“不合作”态度的主张。1920年9月,国大党会议通过了开展这一运动的决议,号召人们辞去殖民政府公职和爵位,不接受英国教育,抵制英货,不到英国银行存款等。从此,印度人民在甘地领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抵制英货、抵制英国教育和法庭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了推进这项运动,甘地经常深入民间,他上身赤裸,腰间围一土布,号召人们开展土布运动,抵制英国布匹。他自己带头焚毁了英国布,还和信徒们身体力行,每天坚持纺线半小时,从不间断。1922年2月2日,联合省乔里乔拉农民举行示威游行,警察开枪射击,愤怒的群众焚毁了警察局,22名警察被烧死。甘地声称这是“最惨痛的耻辱”,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结果引起国大党内外的强烈不满。尽管如此,英国当局仍以煽动闹事罪将甘地逮捕,并对其判处6年徒刑。在狱中,甘地写成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甘地因病假释出狱,又领导了第二次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再次被捕入狱。1931年,甘地同英国总督欧文签定《甘地—欧文协定》,又引起党内外对他的强烈不满。1934年9月17日,甘地声明他将在形式上退出国大党。10月28日,甘地在国大党孟买大会上就提案提出的修正案多数被修正或保留,正式要求退出国大党。1939年,二战爆发,甘地提出应无条件支持英国作战,但必须是非暴力性质的。1942年春,英、印两国就战后印度自治和宪法问题谈判破裂,甘地在报刊上提出了要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8月8日,国大党在孟买召开会议,再次通过不合作决议,要求英国交出政权。8月9日,甘地和国大党执行委员会全体成员再度被捕。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武力镇压,甘地于1943年2月10日起绝食3周。5月6日,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袖获释。
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告成立。这一天,印度举国欢庆,而甘地却为他的幻想破灭而伤心,独自在加尔各答纺纱绝食一天。印、巴分治后,甘地继续为平息各教派之间的冲突而奔走、呼吁,这引起了印度教中一些极端狂热分子的仇恨。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枪杀,终年78岁。
Δ作者点评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主要来源于宗教,首先是印度教。甘地一家属于信奉保护神的毗湿奴派,这一派主张仁爱,不杀生,素食。甘地早在少年时期就熟读过印度教经典,并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的话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在伦敦留学时,他又研读了《圣经》,对《新约》“登山宝训”中不要与恶人作斗争的训条感触很深。来到南非后,甘地再次研读了《圣经》和《古兰经》,认为所有宗教都包含着仁爱精神。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天国就在你心里》和英国作家鲁斯金的《等到这最后》等著作更使他认识到,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从而萌生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对于甘地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世人一直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英国殖民者骂他是“狂徒”、“伪君子”、“神秘主义者”;安于受英国奴役的印度土王、大君,称他是“荒谬的煽动者”;而极端仇视印度独立运动的丘吉尔则讥讽他是一个“半裸体的游方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甘地的思想和行为也不理解,他曾说:“我们下一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则高度赞扬他,称他是一位“鼓起了3亿人民革命”的人。尽管评价不一,但谁也无法否认,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印度亿万人民的拥护,并影响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整整三分之一世纪,成为印度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主要方式,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甘地将其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他为消除民族歧视、反对殖民主义、实现教派和平及妇女平等奋斗了半个世纪,受到印度人民崇敬和爱戴,尊奉他为圣雄、圣父、国父。
同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领袖,毛泽东和甘地走的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毛泽东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甘地信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得到人民拥护的伟大领袖。因此,毛泽东在1960年与来访的蒙哥马利元帅谈“衡量一个政治领袖的标准”时有这样一段对话。蒙哥马利认为应该“看他是否为了地位而牺牲他的原则”,“如果一个领袖为了取得很高的地位而牺牲他的原则,他就不是一个好人”。而毛泽东却认为“一个领袖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言人”,“这就是原则,他应该代表人民的愿望”,“他必须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还将英国的克伦威尔、美国的华盛顿、印度的甘地归为一类,认为他们都是代表各自国家人民利益的。
毛泽东对甘地给予的高度评价,是客观公正的。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