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的心情都比较酸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还是跪下来大呼圣上英明。
对于这种完全不按套路来的皇帝,感到心累。
官员们对这个皇帝的感觉有点复杂,又怕又爱的,手段太雷厉风行了。
本来以为这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肯定会被朝臣捏在手心。
结果发现,全身全是刺。
丞相老想哭了,皇帝每次看他的眼神都意味深长,真叫人惶恐不安啊。
难道他赌钱的事被发现了,还是陛下还惦记着逛青楼撞上他的事儿。
谁知道那么倒霉,刚从头牌姑娘屋里出来,身上的脂粉味还没褪干净,就撞上皇帝,皇帝笑得像只狐狸,叫人心惊胆颤。
那花魁是真漂亮,生的面若桃花娇媚美丽,身段纤细高挑,走路弱柳扶风,叫人意犹未尽,可一看见皇帝,什么旖旎的念头都没了,打这以后他对青楼就有了阴影。
话说皇帝不该是清心寡欲不近女色的吗?面对再美的女人也不会心动,他来青楼干嘛呢!
丞相苦着一张脸,觉得谣言太可怕了,他被坑得太惨了。
然后他就被吃得死死的,脏活累活苦活,皇帝都丢给他干,真是一点都不不见外呀!
他忙得嘴上都起泡了,皇帝还悠哉悠哉的。
他又想哭了,借着儿子大婚他哭得特别厉害,来宾们都很震惊,觉得丞相是个性情中人,哭起来像个小孩,一点都不老奸巨猾。
哪里知道丞相其实是委屈哭的。因为唐柠委派给他任务,大改眼下的科举制度。
你说你要改你有本事你立马改制度嘛,干什么非要拖上他呢?拖得他一颗心脏都快停了!背地里肯定很多人在骂他。
这牵动的是多少人的利益啊!
丞相在哭,儿子还是没能体会出老父亲的悲伤,洞房花烛夜,不亦乐乎,倒是丞相的老妻,有所察觉,刚张嘴,就被丞相堵上了。
想哭归想哭,但丞相却不打算放过这个名垂千史的机会。
那天皇帝大张旗鼓地宣他进宫,有要事相商,文武百官,扫过丞相花白的头发,橘子皮一样的脸,八卦的心思都歇了。
皇帝一张口,就是大兴科举,选贤举能,普及儒学。
这要得罪多少人啊!
在虎视眈眈的众汉子目光下走出皇宫,腿一软当时栽倒在地,险些嗝屁。
然后就开始了没日没夜地想法子,只为活命,这要是走错一步,那些个豺狼虎豹定会把他拆成碎片。
大兴科举,不过是前菜,正餐还在后头呢。
唐柠此举可是开了先河,放眼整个大陆,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将教育普及开来。
皇城学院的红漆大门敞开,数百名稚儿蜂拥而上,好像怕落后就会失去机会一样。
大建学堂,甚至以奖励的形式提供食宿,让老百姓也能读书也能认字,得到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唐柠为的就是得到百姓的认同感,以及名声。
要做就要做最好,当个明君也不错。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寒门子弟为数不多的出路。
科举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很少有一种制度,能这么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举国上下老百姓的生活。再没有一种事情可以像科举考试这样让举国为之疯狂,让“全国总动员“起来。
大力推行科举,推行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唐柠为了实施这些计划费了不少钱财心力。
贫穷,让她掉了不少头发,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何以解困,唯有抄家,贪官这么多,抓两个,就不愁银两。
当然,反对声也是有的,把读书科举这种士大夫阶层才能享受的特权,落实到贫苦阶层,受到反对很正常。
对这些人来说,这比让当年让他们捐粮,捐银两还要让他们难受,可是唐柠不是任他们摆布的对象。
不服,给我憋着。
就连最顽固不化,最不老实的御史,都被她驯得老老实实的,当官谁的屁*股就是干干净净的,多多少少有点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御史大人也没看起来那么刚正不阿,这后院花枝招展不说,儿子强抢民女。
唐柠不怕下边的人,搞幺蛾子。
她只是纯粹给丞相找点事干,总不能白的了美名,却一点力都不出。
但她谁也没说,每天上朝看着丞相站在额头直流汗,一副煎熬痛苦的模样,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她真的有点恶趣味。
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直叫得最欢腾就是丞相,陛下啊,你是时候该找个皇后,是时候该纳几个美人了,完了,他还带头给唐柠塞千娇百媚的女人。
这可不都是闲闹腾的,既然这么闲,那就给他找点事干干,不要年纪一大把,老盯着她的下三路看,怪尴尬的。
委托者是个真男人,身体倍儿棒,但唐柠显然对娇软的美人,不敢兴趣,她也不想勉强自己。
城外的试验农田视察一番,新驯服的小麦虽比不上现代技术成熟的现代小麦,但亩产还是比较可观的。
跟在身后的大司农抬头看见稻田里一片金灿灿,麦穗累累,也不禁露出欣喜之意。
盛世之象初现。
唐柠知道这个世界的任务,已经接近尾声,她该走了。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这是委托者曾经的梦想,从他很小很小很小父亲叔伯还没死的时候就开始的梦想。
唐柠其实觉得谁做皇帝无所谓的,只要国家不出问题,百姓安居乐业就好。
但她知道委托者一定是个非常棒的皇帝,因为他胸怀天下。
所以即使恨死了楚皇室,他也不想造反。
但唐柠就不一样了,她接手完委托者记忆,第一个想法就是造反。
她对委托者的恨,能感同身受,但对这个世界,却没有多少感情,因为这里不是她的归宿。
但她尊重委托者的想法。
唐柠离开赵国时,数万万百姓夹道相送,有人磕头,有人泪洒衣襟,场面十分感人,更有各州各县送来的万民伞,撑开之后几乎遮天蔽日。
她这位皇帝终于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