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1627700000103

第103章 沃达丰成功敲开德国的大门

1999年11月14日,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英国的沃达丰(VodafoneAirTouch)宣布,将以完全换股的方式收购德国老牌电信和工业集团——曼内斯曼(Mannesmann)。前者开出的条件是以43.7股沃达丰的股票换1股曼内斯曼的股票,相当于以每股203欧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曼内斯曼。但是这个提议得到的是曼内斯曼公司管理层的断然拒绝。

几天以后的11月19日,沃达丰又宣布将曼内斯曼的股票估价提高为每股240欧元,也就是用53.7股沃达丰的股票来购买1股曼内斯曼的股票,总额为790亿英镑,分别约合2425亿马克、1285亿美元、1470亿欧元,而同日,曼内斯曼股票的收市价仅为每股193.10欧元。这次敌意收购行动除涉及巨额款项外,若收购成功,沃达丰将会合并欧洲三大移动电话公司中的两家。然而这一次,曼内斯曼的管理层仍然不为所动。曼内斯曼首席执行官埃塞尔的理由是,这起完全用换股方式而没有一点现金的交易太冒风险,并表示曼内斯曼公司对这次恶意兼并将予以坚决抵制。

到这时为止,这次兼并已经在德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德国不少报纸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并称这是一次恶意的兼并,是英国人企图侵入德国的产业。甚至事态已经扩展到了政治层面,先是德国总理施罗德表示,沃达丰的收购将破坏德国企业文化,继而德国北莱茵区的官员也表示,德国的曼内斯曼不能成为英国公司。而英国首相布莱尔则站出来表示反对,他认为公司的收购活动应由市场决定,过分政治化实为不智。对此,沃达丰首席执行官根特也认为,没有必要将该事件上升到民族主义的高度。“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个政治事件。我们希望政治家们会说,这与我们无关,我们都在一个统一市场之内,让股民们去做决定吧。”(①《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酝酿全球最大吞并案》,中央电视台,1999年11月21日。)

在此之前的几年里,德国宝马收购英国劳斯莱斯、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的成功之作让德国人习惯于向外扩张的思维,而这次被别人收购使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而且敌意收购战在德国商界极为罕见,英国公司的强行收购之举自然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强烈反对。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图片报》曾号召曼内斯曼的股东们齐力抵制收购,该报还发表社评大声疾呼:“难道股东们眼睁睁看着德国工业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沦为某些公司贪欲的牺牲品吗?”

曼内斯曼管理层也极力抵制沃达丰的收购之举。“为何我要建议曼内斯曼的股东咽下毒苹果呢?”德国《明镜》周刊如此引述曼内斯曼首席行政官克劳斯·埃塞尔的评论。埃塞尔形容这家英国公司的经营状况“欠佳”,在他看来,专注于手机一项业务的沃达丰已近强弩之末,增长潜力有限。相反,曼内斯曼的经营领域横跨手机网络、固定话线以及光缆等多个通信领域,发展前景绝对乐观。埃塞尔相信,沃达丰坚持要敌意收购就是要“阻止我们的发展”。他认为,在曼内斯曼成功收购英国的Orange(橙)电信公司后,沃达丰的战略布局已被彻底打破,“欧洲大陆行业领头羊”的战略目标已沦为“空想”。

埃塞尔颇为自得地表示,自他1997年接掌曼内斯曼以来,公司市值猛增了5倍,现已高达2000亿德国马克(约合1050亿美元),如今的曼内斯曼“与辛迪·克劳馥一样同为全体德国人的骄傲”,又怎能让“他国企业”轻易染指?(①《曼内斯曼对沃达丰说“不”》,《投资导报》,1999年1月26日。)

1999年11月29日,曼内斯曼公司正式照会沃达丰公司,拒绝其收购建议,并声称沃达丰低估了它的潜在价值。曼内斯曼表示其旗下的电信业务从2000年到2003年起码有30%的增长,税、折旧及利息支出前的盈利估计增长高达41%至43%。沃达丰则对此表示失望,它坚持认为该合并建议是符合曼内斯曼股东的最大利益的。

但沃达丰并没有因此放弃收购的计划,它开始绕过管理层,直接向股东发出收购要约。1999年12月9日,沃达丰表示将于这一年圣诞节前向股东们发出正式信函,提出收购德国的曼内斯曼公司。两家公司都开始向投资者们发动公关战,企图赢取他们的支持。而这样一来,形势似乎开始向有利于沃达丰的方向转变。曼内斯曼本土的投资者主要是德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而它们是不会轻易放弃股权的。因此,沃达丰将主要目标集中在海外投资者身上。沃达丰的总裁根特在纽约进行说服投资人支持这项合并案的活动,他对路透社表示他已在美国获得广大的支持,也获得一般投资人的认同。

与此同时,沃达丰开出更加优厚的收购条件,先是将收购总价提高到1540亿欧元,继而又将曼内斯曼股票的收购价格提高到相当于303欧元每股。沃达丰原先表示收购完成后将给予曼内斯曼股东47.2%的控股权,后来总裁根特表示他打算把这个比例提高到49%,以换取曼内斯曼管理层对沃达丰收购建议的接受。而这时的曼内斯曼管理层似乎也有所妥协,据媒体报道,曼内斯曼首席执行官埃塞尔有可能接受52%控股权的条件——此前他提出的要求是58.5%的控股权。(①《沃达丰与曼内斯曼谈判未能取得进展》,www.chinabyte.com,2002年2月2日。)沃达丰收购曼内斯曼的前景似乎变得越发乐观。

终于,在2000年2月3日晚,英国沃达丰总裁根特和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总裁埃塞尔联合宣布,他们已经达成两个公司合并的协议,涉及金额近4000亿德国马克,确切地说是1694亿美元,相当于1760亿欧元。曼内斯曼公司将占有新公司49.5%的股份。这样,双方结束了长达3个半月的讨价还价,于新世纪伊始,完成了当时涉及金额最大的公司合并,比在大约一个月前惊动世界的美国在线公司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还多了大约890亿德国马克。这个协议虽然尚需双方董事会的批准,但是,根特和埃塞尔都表示协议的批准不会有什么问题。

新的公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拥有4200万用户,营业范围遍及全世界,但主要在英德法意和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而且不仅涉足手机行业,还经营有线通信和互联网业务,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产业集团。现任沃达丰总裁的根特将担任新公司的总裁,曼内斯曼公司总裁埃塞尔任副总裁,并主管曼内斯曼公司的工作5个月,然后进入董事会,不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而且双方都表示,这场颇具戏剧性的谈判是一场“双赢”交易。

然而,此次兼并到此还不能算是完全成功了,它还需要通过欧盟的反垄断审查,得到欧盟的批准后才算合法。据业内人士称,沃达丰公司收购曼内斯曼的举动可能会引发有关国际移动电话漫游费的反托拉斯争论。争论在于,一旦英国的沃达丰和德国的曼内斯曼合二为一,它们可能利用结合起来的国际电话网络大幅削减漫游费用,这一行动将使其客户获利,但同时也会为它们的一些竞争对手招致麻烦,因为这些公司缺少相关的大容量网络以降低成本,吸引客户。欧盟委员会的反托拉斯当局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决定是对沃达丰收购曼内斯曼第一阶段的行动放行,还是将对这一收购行动的调查再展期4个月。

为了能在第一阶段获得欧盟的批准,沃达丰公司还表示同意出售Mannesmann收购的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Orange。

2000年4月12日,欧盟有条件批准了沃达丰与曼内斯曼合并案,欧盟提出的条件是,沃达丰必须分拆曼内斯曼的子公司Orange,同时沃达丰也必须让其他竞争对手使用沃达丰及曼内斯曼的电信网络。欧盟的竞争专员蒙蒂表示,由于两公司业务有所重叠,为防止垄断,Orange必须分拆。(①《国际金融报》,2000年4月17日。)

到此为止,沃达丰对曼内斯曼的收购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曼内斯曼成为德国首家被外国投资者恶意收购成功的企业。支持此次并购行动的市场评论家们认为,尽管此次并购意图遭到了曼内斯曼的顽强抵抗,但它仍然成为攻克德国经济体系堡垒的一发举足轻重的炮弹。近年来德国有不少大公司(如戴姆勒、宝马、德意志银行等)不断进行海外并购,然而德国工业界对外来者仍然戒备森严,在此之前,尚无一家外国公司可以以敌意收购的方式成功收购德国的企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沃达丰对曼内斯曼的收购具有打破德国工业壁垒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