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兼并了韩国机械,进军精密机械行业后,金宇中又把目光瞄向了汽车业。
20世纪70年代末,韩国为了实现1986年跨入世界10大工业国行列的目标,提出了一个详细的“十大战略产业发展计划”,其中钢铁工业、造船工业、汽车工业等十个部门为十大战略发展重点。
这一时期,韩国的各大财阀都把目光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大宇实业也不例外。据考察确定,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小轿车的需求将会有很大的增加。于是,大宇把汽车工业作为重点纳入大宇实业长期的发展计划之内。
大宇实业是通过兼并新韩汽车来发展汽车工业的。新韩汽车拥有6个汽车分厂,职工4200人。其中,富平工厂主要生产轿车、卡车、发动机等,釜山工厂主要生产公共汽车,仁川铸造厂、大图钢铁厂主要生产各种汽车零部件和水压机等。
由于新韩汽车的经营权控制在美国通用汽车的手中,又加上大宇的经营思想和通用汽车公司背道而驰,因此,尽管买下新韩汽车的50%的股份,大宇仍没有积极参与新韩汽车的经营。
当时,通用汽车公司无视韩国的实际情况,经营上独断专行,加之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政府叫停新韩汽车主力车型(小型货车)的生产等多种原因,使得新韩汽车设备大量闲置,开工严重不足,连年亏损。到1980年赤字达到了294亿韩元,1981年亏损达到370亿韩元,到1982年9月又出现赤字220亿韩元。
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通用汽车方面有些让步,希望大宇实业增资260亿韩元。金宇中抓住这一机会,开始讨价还价。他表示,可以增加投资,但必须把经营权交给韩国方面。
经过反复的协商和谈判,通用汽车公司最终做出了让步,同意金宇中的计划。并且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新韩汽车的经营方面是失败的。
为了增加大宇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自大宇和通用汽车公司合资后,就制定开发出口轿车的生产计划,并与1983年1月1日把过去的新韩汽车株式会社改为了大宇汽车株式会社。
为了使汽车能打进美国以及欧洲市场,金宇中会同有关人士反复商量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大宇汽车应该从两个方面下苦功:一是高质量,二是低价格。质量是产品的关键,如果质量不过关,仅靠低价格实际上是一堆废品。但是,如果在价格上不能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就不能吸引客户的购买。
为了使大宇汽车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大宇实业认认真真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对反映质量的每一项指标,如耐用性、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经济性、美观性等等,都严格把关。同时特别注意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汽车的各种严格规定的变化情况。
2.以廉价占领市场。大宇汽车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要比同类美国和日本汽车便宜10%~30%,这正好迎合了因经济不景气,大量裁员,银根紧缩而造成的大批顾客想买廉价小汽车的心理。
3.完善营销和售后服务。公司物色了一批优秀的营销员,同时又建立销售网络,特别注意售后的维修服务和零部件的供应。还千方百计了解顾客使用产品后的评价和意见,进行及时的补救和必要的改善。
大宇实业非常关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并认为,汽车零部件发展必须走在整个生产的前面,而且出口汽车零部件收益大,市场广。
当时,法国通用汽车零部件厂因为经营亏损而倒闭,通用汽车公司总部本打算在墨西哥新建一家零部件工厂。当金宇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飞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部进行交涉。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通用汽车公司同意与大宇公司合作,并投资1亿美元在韩国新建通用汽车零部件工厂。就这样,大宇实业又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了大宇汽车零部件株式会社。
1984年10月,应金宇中邀请,通用汽车董事长罗杰·史密斯首次来韩国访问。这个消息传出后,震惊了整个韩国企业界。因为过去虽然有不少外国经济界人士访问韩国,但像史密斯这样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大企业家的到访还是首次。他的来访,充分证明了大宇集团的国际地位。
1984年6月30日,韩国的各家大报纸在经济版的头条刊登了“大宇汽车进入美国商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标志着韩国汽车出口时代的到来。1986年9月3日,大宇汽车的轿车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该厂投资4200亿韩元,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建设工程。该厂拥有多功能机器人自动焊接技术等最新设备,年产汽车16.2万辆,平均每2分钟就生产一辆汽车。大宇公司在汽车行业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金宇中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大宇集团,在实现汽车业兼并的同时他还着手进行其他行业的兼并。
大宇实业成立不久,就开始接收他人的企业,1969年,大宇实业破费1.5亿韩元巨款买下了世昌织物工业社,这是大宇实业收购的第一家企业。世昌织物工业社也是当时韩国的一级大型企业。
1970年,大宇实业买下了韩国最大的毛纺织出口企业——东南纤维工厂。
1971年,大宇实业又买下了高韩实业会社。
1972年,由于美国对韩国实行纺织品进口限制,使得韩国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有些赫赫有名的纺织品出口企业,也面临破产的厄运。大宇实业利用这一良机,扩大自己的规模,于同年7月购买了濒临破产的南阳产业和东和产业。这两者都是当时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南阳产业,三年前还是一个实力超过大宇实业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后因经营不善,逐渐丧失了优势。
同年,大宇实业又收购了高丽皮革株式会社,对生产也进行了调整,准备生产出口产品,这一消息传出后,有的人就说:“大宇实业出口服装还能获得利润,可出口皮革制品能行吗?”但金宇中却凭借他的慧眼胆识,一旦抓住时机便决不轻易放开。果真,这一收购使大宇实业的皮革制品出口量占韩国皮革制品行业的首位。
1973年石油危机的影响致使许多企业濒临倒闭,在这严峻的时刻,金宇中却毫不动摇,一刻也没有放松大宇向前的步伐。他的信念是:“即使地球明天就要毁灭,今天也要播种下一棵苹果树。”
正是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仅1973年,大宇实业一鼓作气收购了双美实业、三洲大厦、韩丝贸易、东洋证券、荣进土建等9家经营不佳的企业。
大宇实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它的名字在韩国也越叫越响,金宇中也由此获得了“兼并大王”的称号。
为了接管顺利,大宇实业组成了专门的接收团,对所接收企业的亏损原因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从中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在人力、资金设施等方面进行补救。很快,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获得了很大改善。
大宇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依托其控制下的证券公司和银行筹集资本大范围地兼并企业,它的触角涉及到了旅游业、造船业、炼油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和电子家电公司等。大宇实业这一不分业别、不分规模的蚕食鲸吞,也曾受到韩国工商界的强烈谴责。因为被大宇吃掉的中小企业,都是在韩国经济中具有特殊性的企业。有人认为像大宇实业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做法,很难使各个企业体现出自己产业的特点。而且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财务刚刚陷入危机没几天后就被大宇吞并的,这造成了整个韩国企业界的混乱。
而金宇中问心无愧地说:“我买的都是些濒临倒闭的亏损企业,并竭尽全力使这些企业绝处逢生,转亏为盈。我这样做利己又利人,更有利于国家。”
大宇接收了这么多的亏损企业,又能在短期内让它们扭亏为盈,其中的奥秘何在?金宇中认为:“没有别的秘诀,只要分析了企业亏损的原因,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管理结构,就能使企业起死回生。”
为了使大宇真正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金宇中于1981年11月18日把大宇实业和大琮开发公司合并为“株式会社大宇”。金宇中被选为代理董事长。两社合并后,使株式会社大宇的经济实力更加雄厚,资本增加到683亿韩元。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大宇的发展业务也就更加繁忙起来。大宇的传真通讯室设在大宇大厦的6楼上,这里通宵亮如白昼,8台传真机和1台专用国际电话线每天要向大宇的75家海外支社和120多个国家发出1600多封信函和电报,每天处理的出口额多达570万韩元,仅每日的传真费用支出就超过了6500韩元。
1982年,大宇实业创业15周年之时,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三财阀,与现代、三星并驾齐驱。当年大宇已经拥有24个企业,对外出口业绩连续4年保持韩国第一。
1983年大宇的销售额为46614亿韩元,对韩国的出口贡献率达到1.9%。与此同时,大宇的总资本也达到了41159亿韩元,资产规模在现代、三星之后列第三位,资本金达到了4921亿韩元,自有资本总计8009亿韩元,当年纯利745亿韩元。
1984年6月1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28届国际商会定期大会上,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亲手把国际企业家金质奖牌佩戴在金宇中的胸前。这个奖项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每次只有一人才能获此殊荣。金宇中获奖后,世界各国的报纸杂志竞相报道他的事迹,介绍了大宇集团,将它称为韩国“经济飞跃的缩影”。这充分证明大宇从此开辟了韩国企业国际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