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结束后,整个美国的经济进入了战后复苏阶段,为了方便运输和进一步促进各地之间的联系,全国各地都纷纷兴起了修建铁路的高潮。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的兴趣也开始转向铁路投机。银行家为铁路融资这种模式成为美国铁路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特点。
内战后的美国对铁路建设的狂热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到了19世纪80年代,铁路股票的疯狂发行和人为操纵刺激了铁路的大量盲目修建,使铁路供给量至少超出实际需要量的一倍以上。西方社会当时崇尚的放任自由竞争造成了铁路产业的诸多问题。首先就是重复建设,如在奥尔巴尼和希法罗之间,由于建造商各行其是,短短的32公里,就有四条铁路线并行。其次是铁路之间的衔接问题,各条铁路铁轨铺设的宽度不同,轨间距离也各不相同,不得不设下大量的中转站,站内配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机车和车厢,造成极大的混乱和资源浪费。再次,铁路公司之间相互拆台,进行自杀性的竞争。1877年,65条铁路被关闭,一年后破产的铁路占全美总里程数的20%,外国投资者有2.51亿美元的债券不能兑现。
随着美国第23任总统哈里森的上台,政府颁布了《谢尔曼购银法案》,以回报支持共和党上台的银矿产业者等利益集团。于是在美国经济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金融悲剧发生了,大量黄金外流,美国经济陷入了危机。早已气息微弱的铁路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打击,全国大约有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破产的公司急于将公司打折售出。这正是对美国的铁路业进行整合的大好时机。
当时,铁路本应是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支柱,但管理的分散和混乱却使它不能担当这等重任。解决的方法是应及时把分散的各段铁路连接成统一管理的铁路网络,组成一个铁路联合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入大量资金。
这使得铁路业的整合对于金融资本的依赖表现得相当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有一个领袖式的人物站出来实施铁路的兼并,这个人必须有远见卓识,必须拥有能让众多铁路企业家信服的信誉和实力,最重要的是他还必须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大量的资金。
投资银行家J.P.摩根正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人。其过人的才干,使他在金融业一枝独秀,资金实力得以迅速增强。并趁陈旧的投机式银行模式难以维持之际,大举吞并,成为金融业新时代独领风骚者。
在摩根准备收购铁路之前,已经有人对此项事业进行了尝试,那就是当时美国最有影响的金融投资家杰伊·科克。他也是商业投机中的高手,曾无数次创造出奇迹。他还是白宫的常客,是政府与金融界打交道的中间人,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华尔街都对他十分敬重。他掌握着当时最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宣传媒介。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他是华尔街的领袖,是信誉的象征。他发出的各种债券,人们都争先购买。然而,当这样一位影响力非凡的人物,在试图涉足铁路业时,却遭遇惨败,并迅速陷入破产的境地。
事情开始于科克打算投资北太平洋铁路,他为此发行了1.6亿美元债券。为了筹集足够多的资金,攫取最大利润,他发动了属于他的所有宣传媒介。但终因投机数额太大,无法控制而破产。他的破产,在华尔街引发了一场经济恐慌,甚至引发了40多家公司的相继倒闭。
一个智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及时地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摩根就是这样一个智者。从科克的倒闭中,摩根看到旧的华尔街投资模式的弊端。那时的华尔街投资模式,与其说是投资于产业部门,不如说是投机于产业部门。他们的投资并非意在促进产业部门的发展,而是希望利用强大的宣传媒介扩大影响,达到尽可能多的发行巨额股票的目的,以便从中获利。这种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投机冒险行为必然会使长期利益受到损害,最终使金融业自身的发展难以为继。科克的惨败更清楚地反映了这种短期投机行为所隐含的巨大风险。一代华尔街巨子就这样陨落了。但对于摩根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他将成为建立新华尔街秩序的人。
过去华尔街的投资商们,投资于产业界只是为了投机获利,并不考虑产业界的经济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致使许多产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其中,又以华尔街投资最多的铁路业暴露出这种投资模式的弊病最为明显。那时的美国铁路已覆盖了重要的经济地区,但这些铁路分别为不同的铁路公司所有。投资商们对这些铁路的投资只是为了赚取短期资本溢价,没有考虑长远发展,造成了铁路总里程很长,但相互不衔接,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运输网。而铁路的重复建设,不仅浪费资源,还导致了各公司的恶性竞争,大家竞相降价,以求生存,结果整个铁路系统奄奄一息。这种萧条混乱的形势,反而激发了摩根的新构想,使他认识到金融投资家,首先应重视投资对于产业界的促进,金融家的财源应是他所投资的产业界,而不是投资本身。谁占领未来美国的支柱产业,谁才能成为真正的金融霸主。摩根认为当时美国的未来支柱产业,就是铁路、钢铁和石油,而铁路业将成为他的第一个目标。正当摩根为新的计划踌躇满志之时,兼并铁路业的良机出现了。
众多面临破产的铁路公司在美国的经济危机面前,无力自救,急于想打折出售,摩根趁机进军铁路业。为了能迅速整合美国铁路,摩根采取了高价买下一切的战略。无论是西海岸号称价值7000万美元的“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陈旧得不符合当时要求的铁路,他都统统买下。因为在这次收购铁路的过程中,摩根并非没有对手,他的对手便是赫赫有名的洛克菲勒。为了避免洛克菲勒染指铁路,就必须开出洛克菲勒所不能开出的高价迅速收购铁路。只有这样摩根才能独揽铁路,以求最大的获利。
当时有人认为摩根的高价收购策略,风险太大,会使他步科克的后尘,陷入破产境地。但事实证明摩根的策略是对的。首要的原因是摩根的大量投资,是针对促进铁路发展这一目的,他并非为了投机。所以摩根并没有把投资本身能带来多少短期利益作为投资多少的标准,而是以投资多少才能促使这些铁路恢复正常运行为根据。其次,由于树立了产业的收益才是未来银行界财源的真正后盾的观念,摩根并不想单靠这一次投资短期获利,他可以把一部分利益送与卖方,所以他才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高价。摩根认为这次投资的巨大利益是在购买之后才能获得的,因此他立刻派手下干将史宾塞与柯士达对铁路业进行整顿,加强管理,从铁路的运营中得到投资补偿。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摩根认为:如果铁路这一未来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占去,那么他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谁掌握未来经济的支柱,谁才是未来金融界的真正霸主”,为此他值得一搏。这次摩根对铁路的大整合,标志着美国经济由重视开发的初创阶段,进入了重视经营管理的现代阶段。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华尔街纷纷效仿的模式,其影响力至今尚存。
这一历史性的大并购,使得曾因经济危机一下子跌至谷底的铁路运费再度被提高。摩根的成功介入消除了铁路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纽约、芝加哥等地的运费涨了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