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米尔肯的大力推广下,垃圾债券已经成为非常抢手的投资产品了。但市场上已存的该类债券毕竟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众多基金公司的购买欲望,于是米尔肯萌发出创造垃圾债券的想法。他认为与其坐等那些“投资级”的公司债券因公司信誉滑坡而降级为垃圾债券,不如主动去找一些正在快速发展、但信用级别不高的公司,帮它们发行信用等级较低的公司债券。这类债券的信用评级往往与那些被降级的公司债券差不多,但由于前者的公司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因此债券质量实际上比走下坡路的公司的债券好得多。
就这样,米尔肯又成了替新兴公司甚至是高风险公司包销高回报债券融资的财神爷。其中与MCI公司的合作堪称经典之笔。MCI公司创立于1963年,仅靠3000美元起家,当MCI向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发出了挑战的时候,米尔肯为MCI发行了2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使得MCI成功地打破AT&T对长途电话市场的垄断。
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间,米尔肯共筹集到了930亿美元,德雷塞尔公司在垃圾债券市场上的份额也增长到了2000亿美元,这为米尔肯赢得了“垃圾债券大王”的称号。
随着事业的日益扩大,米尔肯感觉到,投资银行的大发展还得靠联合兼并和购买接管。在当时,这类活动已经是投资银行最赚钱的业务了,只要能做成一项就能收取数百万美元的费用。美国在放松管制之后,投资银行的佣金率大幅度下降,自然华尔街的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大幅降低,与此同时,公司与投资银行之间在承销方面长期的固定关系也让位于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参与的竞争关系,兼并成了华尔街最热的新行当。在1976年以前,大多数投资银行甚至没有单独的兼并部门,但到了1983年,在各个大投资银行中,比如摩根斯坦利、第一波士顿等,这个部门都成为了最主要的利润中心。
1974年美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兼并浪潮,当时商界的一大支柱,国际尼科尔公司通过大量收购ESB公司的股票控制了它。这次并购在美国乃至世界兼并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开了恶意兼并的先河,而且是在华尔街最杰出的投资银行之一摩根斯坦利的策划下完成的。从此以后,各家投资银行纷纷效仿,它们改变了以往彬彬有礼的行为方式,在并购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权,使恶意兼并大行其道。与此同时,投资银行又在高盛的带领下推出了“反恶意并购”的服务。这样,恶意兼并就变成了投资银行间的较量,谁的实力强大,能融到更多资金,谁就能帮助其客户完成并购或反并购的目标。
既然融资能力成了兼并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作为发行垃圾债券先驱的米尔肯,立即想到,如果将威力巨大的融资工具垃圾债券与并购业务相结合,一定能够给公司带来滚滚财源。米尔肯将它的想法付诸实施,使德雷塞尔公司也成为这次兼并浪潮的幕后操纵者之一。
从1982年起,德雷塞尔公司就开始靠出售垃圾债券为高融资兼并筹集资金。在当时,融资兼并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那时通行的做法是,由一小伙投资者,通常也包括管理人员,将被兼并公司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再用所获资金大量买进公开持股人手中的股票。待兼并成功以后,他们再用被兼并公司的现金偿还债务,或者卖掉被兼并企业的一些资产偿还债务。然而,如果使用垃圾债券这种工具进行融资,将会使融资兼并的融资比率大幅提高。因为垃圾债券不同于抵押贷款,它通常是无担保债务,靠高利率吸引投资者,在米尔肯的运作下,其融资能力与传统融资工具相比成几何倍数放大。有了这种融资工具,投资银行想要操控像三角工业公司兼并国民制罐公司这种“蛇吞象”的兼并案,就不再是难事了。
然而这种高融资比例的兼并毕竟有较高的风险,这要求投资银行家具有高超的操作技巧,否则,即使兼并能够成功,续存企业也会被巨额负债拖垮,甚至破产。而米尔肯正是这种平衡高比例债务方面的专家。早在1973年,他就在研究高资产负债表的重新调整问题,并与一名叫做詹姆斯·沃尔特的教授合写过一篇题为《公司财务结构的管理》的论文,文中考察了以修正公司财务结构的办法使投资者收益最大化的种种途径,并同证券投资的管理做了比较。
他们认为,尽管大多数公司的经理把注意力集中于业务管理,但是增加利润的机会也存在于业务的财务结果之中。例如,适当增加债务比例,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因为债券的利息支付是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扣除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和净资产这两部分相当于把证券投资中的头寸改变为有条件的认股权证。无视这种情况显然与理性行为不符。
从1977年开始,米尔肯就开始帮助他的客户用高比例的债务平衡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发行垃圾债券。他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因此,用发行垃圾债券的方式进行高融资比例的兼并是米尔肯最擅长的事。
在多年从事垃圾债券经营的过程中,米尔肯培育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他们随时准备购买米尔肯发行的债券,为他提供充足的资金,这使米尔肯的高融资兼并进行得非常顺利。到1982年年底,德雷塞尔公司的兼并人员就挣了600万美元的手续费,1983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000万美元。正是在米尔肯的带领下,德雷塞尔公司开始在兼并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德雷塞尔公司在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是,它没有《财富》500强中所列的拥有数十亿资产的公司做客户以便进行大规模兼并。但米尔肯却通过积累大量客户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号称德雷塞尔公司可以筹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随时动用,并为这些资金起了一个名字叫“空气基金”,他宣传说德雷塞尔公司的“空气基金”可以为各行业的恶意兼并提供大量资金,任何可行的接管方案都会在德雷塞尔公司的考虑范围内。随着米尔肯的“空气基金”的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大,他的客户也越来越多。通常,在每次兼并之前,德雷塞尔公司会先公布一份保证书,保证书中说德雷塞尔公司有充分的把握筹集到它的客户进行兼并接管所需要的资金。这封保证书威力无比,一经公布,没有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目标公司可以幸免于被收购的命运。因为在高利益的诱惑下,股东自然愿意卖掉股份,作为股东权益代言人的公司董事会没法拒绝出高价的收购者的要求。而公司的管理层,即使采取了反并购的措施,往往也很难招架住米尔肯的巨额资本的攻势。因此,不愿被人收购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对米尔肯的这种信,无不胆战心惊。
除了公布保证书,德雷塞尔公司还会立即向它的客户筹集资金,从他们手中得到“承诺书”,在承诺书中每位买主都承诺将购买相应数量的垃圾债券。正是有了巨额资金的支持,德雷塞尔公司逐渐成为恶意兼并企业的首选融资对象,并一步步地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有信誉的专搞恶意兼并的接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