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
1627700000051

第51章 各国政府的强烈反应

当对外表示出并购阿赛洛公司的意向以便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最大钢铁企业的地位时,米塔尔遇到了欧洲传统力量的顽强抵抗。阿赛洛公司虽然是在几年前才刚刚成立的,但它本身却有着很强的政治背景,是由法国、西班牙和卢森堡三家最大的钢铁公司于2001年合并而成的,被认为是欧洲各国行业内团结协作的典范,代表着欧洲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经济利益。来自欧洲的各种资本力量错综复杂地经营着和影响着这个公司。当这样一个血统纯正的欧洲正统公司面临着被一个来自印度、出身卑微的老板并购时,其反响可想而知。一些政府高层官员提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阿赛洛公司的管理者们对米塔尔竞购的评论甚至被外界认为带有侮辱性。他们称米塔尔公司由一帮无知的印度人把持,他们不惜怒斥米塔尔公司为寡头财团,指称并购会导致竞争机制在全球钢铁行业市场丧失作用。(①孙玲:《新钢铁巨子米塔尔》,《人物》,2007年6月。)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后,撂下一句硬话:“米塔尔的恶意兼并不合常理。”足见并购案对欧洲传统资本造成的影响之大。兼并案遭到了来自卢森堡、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等国监管当局的明确反对。欧洲相关国家的经济爱国主义情绪已烈焰熊熊,资本和政治联合成一种力量,试图打掉这次收购。

2006年2月20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乘专机抵达印度新德里,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此次访问为巩固双边关系,并且签订一系列贸易协议。当然,是否涉及米阿兼并事宜不言而喻。从米塔尔钢铁集团CEO拉克希米·米塔尔当时也出现在新德里这一细节,可见一斑。虽然阿赛洛CEO道勒声称,希拉克总统访问印度是2005年商定的,不是像外界揣测的那样,法国有意向同意米塔尔收购阿赛洛。米塔尔钢铁集团发言人也对外宣称,米塔尔方面没有在收购阿赛洛一事上,直接联系印度政府。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很清楚,政府在钢铁巨头博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与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讨论了印法核能开发合作、国防合作等问题后,不失时机地谈到米塔尔收购阿赛洛,替拉克希米·米塔尔进行辩护,希望法方公平对待这位钢铁大亨,竭力说服法方不要阻挡这一交易。他还指出,米塔尔收购阿赛洛已经在欧洲大陆引发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抗议,“我希望,此事会有一个公平的决定,兼顾所有利益相关方”。希拉克在之后召开的联合记者发布会上做出回应,表示法国不反对非欧洲企业收购欧洲企业,但他也同时指出:“欧洲人为自己的问题以及未来着想,是合情合理的事。”当获知印度政府对米阿兼并的支持,米塔尔很高兴,并暗示印度政府应该继续施压,支持的程度越大,对促成交易就越有利。

此前,每当别人称其公司为印度公司时,拉克希米·米塔尔就立即纠正:“我们是总部在荷兰鹿特丹的英国公司。”他自从1995年离开印度后,一直没有在印度办钢厂,2005年才确定意向,回印度合作建厂。而印度政府及民众一直将拉克希米·米塔尔视为本国的骄傲。米塔尔提出收购阿赛洛要约后,印度国内普遍支持米塔尔,反对新种族歧视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此次,印度政府以实际行动表明,政府永远是海外游子的坚强后盾。米塔尔也想向外界证明:资本是不分种族的,资本不应该受到歧视。

法国政府在米阿兼并案中一直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2.6万钢铁工人的利益必须要维护,另一方面必须遵守欧盟制定的市场准则,树立开明的政府形象。法财政部长曾经公开反对敌意收购,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呼吁阿赛洛持股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抵制收购,随即遭到舆论谴责,这种宣传当然逃脱不了对本国资本力量的保护嫌疑。之后,法国政府很快改变了策略:不直接反对收购,而将矛头指向要约本身。希拉克的讲话就传达了这一思想:“就我们所知,米塔尔已发起的敌意收购,纯粹是资本运作的短视行为,缺乏未来的长远发展意图,也没有按照常理,预先征求兼并相关各方意见。”其他法国政府要员也多次表示:“我们必须考虑本国的资本利益,保证其不会因此遭受损失。”法政府官员还曾向阿赛洛建议,收购由法国国家持股20%的矿业公司作为防御手段之一。当然,法国政府这样做不排除大选为期不远,拉拢选票的意图。可不管怎样,时刻想到巨擘倾轧中资本利益的重新分配成为法国政府面对兼并案的态度立场。

而卢森堡政府则决定用法律法规来捍卫自己的资本力量。阿赛洛公司总部就设在卢森堡,为卢森堡带来可观的税收。由于卢森堡商会主席迈克尔·沃斯同时兼任阿赛洛高管,而阿赛洛是卢森堡雇佣工人最多的公司,并有数位控股股东。如果米阿兼并,总部长期保留在卢森堡的可能性不大,所有这些资源优势将不复存在。虽然米塔尔表示若并购成功,未来总部仍将留在卢森堡,但为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卢政府宁愿维持现有状态。卢森堡首相容克表示,对这次恶意收购,需要采取“非善意的对策”。2006年2月12日政府方面紧急提出一项关于公司收购的商务法案。该法案将使卢森堡政府拥有抵制米塔尔敌意收购的法律武器,以通过法律手段阻止米塔尔钢铁公司价值186亿欧元的对阿赛洛的收购计划。修改提议中规定,如果出价公司其四分之一的股份不可流通,那么就被要求必须全部使用现金进行收购。该提案还规定,如果阿赛洛发行新股,米塔尔则要以现金形式购入。而根据卢森堡法律,阿赛洛最多可发行现有股本50%的新股。按此规定,米塔尔集团是一个家族式集团,该家族仅有12%的股票可自由流通。拉克希米·米塔尔对卢森堡这一法案表示出担忧:“阿赛洛管理层和卢森堡政府为我们即将设置起的障碍的确让我感到忧虑。”他有充分理由相信修改立法的提议是专门针对自己收购阿赛洛一案的,这会违反欧盟相关准则。

不得不承认,米阿兼并战中美国政府深谋远虑。米塔尔提出收购阿赛洛的要约后,美国司法部第一时间就做出声明,要就米阿兼并是否违反反垄断法进行司法调查。美国政府担心,一旦米阿兼并成功,米塔尔在北美市场的行业资本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届时可能会形成垄断,对大量依赖钢铁原料的汽车制造等美国支柱产业产生巨大冲击,不得不预先防范。此做法可一举三得:第一进行是否违反反垄断法的调查;第二,向所有跨国企业表明美国的利益诉求;第三,如果有必要,美国依据发展态势还将有后续的措施。(①《米塔尔恶购阿塞洛中政府角色诠释》,《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3月9日。)

但是这位印度裔英国经济大亨仍然对公司的收购计划如期实施抱有信心。世界钢铁业界的一个神话,依靠并购迅速崛起并稳坐全球钢铁业头把交椅的米塔尔公司透露收购计划日程表会因此有所调整,但取消的可能性则相当小。

随后,身兼公司董事长和总裁之职的拉克希米·米塔尔亲自开始了在西欧各国的游说之旅。米塔尔穿梭于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欧盟总部,与各国的高级别官员会晤,一再强调这起兼并案有利于增强两家公司的业务互补性,承诺兼并后不会裁员和关闭工厂。加之阿赛洛公司绝大多数股份都已经上市流通,并且其主要股份均为私人投资者所有,政府单方面的行政制约显得力不从心。并购案的政治敌意逐渐减弱,越来越集中于商业和工业方面的考虑。法、比、卢三国金融管理部门最终通过决议,认为没有充分理由禁止米塔尔公司以正当方式实施收购,并原则上同意默认该交易进行的可能性。欧洲金融管理部门于2006年5月16日批准米塔尔钢铁公司可以对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欧洲阿赛洛钢铁公司发起收购行动。收购行动时间为2006年5月18日至6月29日。随后,相关三国监管当局要求,阿赛洛公司必须在米塔尔公司发出收购要约后向公众表明自己的态度,其中包括阿赛洛董事会是否愿意将这一收购提议提交股东大会表决。虽然西班牙金融管理部门没有对该收购案做出明确答复,但实际上监管障碍已经不会对米塔尔钢铁公司的收购行为造成多大影响。

经过四个多月的口舌之战,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商米塔尔钢铁公司终于获得相关金融部门批准,向其最大竞争者阿赛洛钢铁公司的股东公开了价值超过232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一旦此项并购交易达成,将打造出占世界钢铁市场11%份额的“超级钢铁航母”。根据米塔尔公布的收购计划,阿赛洛股东可以每5股阿赛洛股份兑换4股米塔尔钢铁股份外加35.25欧元,要约中现金支付的最大比例将达25%。米塔尔此前已暗示,可以提供更优越的收购方案。米塔尔直接把诱饵抛向了阿赛洛的股东们,如果阿赛洛的股东对该报价产生兴趣,将会施压董事会接受其收购计划。这可能使此时态度仍然强硬的阿赛洛董事会陷入被动,米塔尔钢铁公司总裁拉克希米·米塔尔对此乐观地表示:“相信我们的收购方案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刚刚结束在法国、卢森堡等欧洲国家的游说之行,拉克希米·米塔尔随即奔赴家乡印度,感谢印度政府对收购阿赛洛一事的支持。米塔尔的印度之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印度朝野纷纷表示支持米塔尔通过兼并增强集团实力的经营策略。印度政府官员与其进行了会晤。印度商业部长卡迈勒·纳特致信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表示,希望欧盟不会对米塔尔收购施加阻挠。拉克希米·米塔尔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信心百倍地称兼并将不可避免,这个获得印度政府支持的资本集团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