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最爱读国学系列:资治通鉴
1636100000041

第41章 甘露之变(1)

原文

(唐文宗太和九年)十一月,丙午,以大理卿郭行馀为邠(bīn)宁节度使①。癸丑,以河东节度使②、同平章事③李载义兼侍中④。丁巳,以户部尚书⑤、判度支⑥王璠(fán)为河东节度使。戊午,以京兆尹李石为户部侍郎⑦、判度支;以京兆少尹⑧罗立言权知府事⑨。石,神符⑩之五世孙也。己未,以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注释

①邠宁节度使:唐代方镇名,治所在邠州,今陕西省彬县。②河东节度使:唐代方镇名,治所在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③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即与中书(负责诏书的颁布)、门下(负责诏书的审核)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官员只有加了同平章事的名号才是实际的宰相。④侍中:门下省的最高长官。⑤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掌管,户部负责全国的户口、赋税、国家财政收支等。⑥判度支:度支判官,度支是户部的下属机构,掌管全国赋税的统计与支出。⑦户部侍郎:户部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尚书。⑧京兆少尹:京兆尹是京师所在地的地方最高长官,少尹为其下属。⑨权知府事:权,暂时;知府事,担任地方长官,宋代以后正式成为地方长官的官名。⑩神符:李神符,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太府卿:太府寺的最高长官;太府寺是掌管国家金帛和谷物的保管出纳机构。左金吾卫大将军:金吾卫是唐代官署名,有上将军、大将军各一人,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皇帝外出时负责警戒。

译文

(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丙午,唐文宗任命大理卿郭行馀为邠宁节度使。癸丑,任命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李载义兼侍中。丁巳,任命户部尚书、判度支王璠为河东节度使。戊午,任命京兆尹李石为户部侍郎、判度支,京兆少尹罗立言暂时处理京兆府的政务。李石是李神符的第五代子孙。己未,任命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原文

始,郑注与李训谋,至镇,选壮士数百,皆持白①(bàng),怀其斧,以为亲兵。是月,戊辰,王守澄②葬于浐(chǎn)水③,注奏请入护葬事,因以亲兵自随。仍奏令内臣中尉以下尽集浐水送葬,注因阖门,令亲兵斧之,使无遗类。约既定,训与其党谋:"如此事成,则注专有其功,不若使行馀、璠以赴镇为名,多募壮士为部曲,并用金吾、台府④吏卒,先期诛宦者,已而并注去之。"行馀、璠、立言、约及中丞⑤李孝本,皆训素所厚也,故列置要地,独与是数人及舒元舆谋之,它人皆莫之知也。

注释

①棓:通"棒"。②王守澄:宦官,先后经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权势滔天;郑注、李训当权后,用宦官仇士良分其权,最后被文宗赐毒酒杀死。③浐水:河流名,由长安流入灞水。④台府:御史台,京兆府。⑤中丞:指御史中丞,监督官员上朝礼仪。

译文

最初,郑注和李训商议,待郑注到凤翔上任后,挑选几百名壮士,每人携带一根白色棍棒,怀揣一把利斧,作为亲兵。二人约定,本月戊辰(二十七日),朝廷在河旁埋葬王守澄时,由郑注奏请文宗批准率兵护卫葬礼,于是便可带亲兵随从前往。同时奏请文宗,命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所有宦官都到河旁为王守澄送葬。届时,郑注下令关闭墓门,命亲兵用利斧砍杀宦官,全部诛除。计划已经约好,李训又和他的同党密谋说:"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诛除宦官的功劳就全部归于郑注,不如让郭行馀和王璠以赴邠宁、河东上任为名,多招募一些壮士,作为私兵,同时调动韩约统领的金吾兵和御史台、京兆府官吏和士卒,先于郑注一步,在京城诛除宦官,随后,把郑注除掉。"邠宁节度使郭行馀、河东节度使王璠、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和御史中丞李孝本,都是李训一向所信用的官员,所以,任命他们担任要职,李训只和这几个人以及宰相舒元舆密谋,其他朝廷百官都一概不知。

原文

壬戌,上①御紫宸殿②。百官班定,韩约不报平安,奏称:"左金吾听事后石榴夜有甘露③,臣递门奏讫。"因蹈舞④再拜,宰相亦帅百官称贺。训、元舆劝上亲往观之,以承天贶,上许之。百官退,班于含元殿。日加辰,上乘软舆出紫宸门⑤,升含元殿。先命宰相及两省官诣左仗视之,良久而还。训奏:"臣与众人验之,殆非真甘露,未可遽宣布,恐天下称贺。"上曰:"岂有是邪!"顾左、右中尉仇士良、鱼志弘⑥帅诸宦者往视之。宦者既去,训遽召郭行馀、王璠曰:"来受敕旨!"璠股栗不敢前,独行馀拜殿下。时二人部曲数百,皆执兵立丹凤门⑦外,训已先使人召之,令人受敕。独东兵⑧入,邠宁兵竟不至。

注释

①上:唐文宗李昂,唐代第十四个皇帝,公元827-840年在位;在位期间希望有所作为,但是受制于宦官、朋党、藩镇,最后郁郁而终。②紫宸殿:大明宫的内衙正殿,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也称天子便殿。唐皇宫大明宫从南到北主要由含元殿(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举行大朝贺活动)、宣政殿(大明宫中的第二大殿,位于含元殿后,紫宸殿前,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常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紫宸殿三大殿构成。③甘露:甘露原是一种植物,可供药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祥瑞,据说是一种可以使人延年益寿的圣药,实际上只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④蹈舞:臣下朝贺时对皇帝表示敬意的一种仪节。⑤紫宸门:位于宣政殿之北,经此门进入紫宸殿。⑥仇士良、鱼志弘:唐朝著名的宦官,甘露之变时二人同掌宫中禁军。⑦丹凤门:大明宫的正南门,北面正对含元殿。⑧东兵:指河东节度使的兵。

译文

壬戌,唐文宗来到紫宸殿。百官列班站定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不按规定报告平安,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昨晚发现有甘露降临,这是祥瑞的征兆,昨晚我已通过守卫宫门的宦官向皇上报告。"接着,行舞蹈礼,下拜称贺,宰相也率领百官向文宗祝贺。李训、舒元舆乘机劝文宗亲自前往观看,以便承受上天赐予的祥瑞。文宗表示同意。百官退下,列班于含元殿。辰时刚过,文宗乘软轿出紫宸门,到含元殿升朝,先命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到左金吾后院察看甘露,过了很久才回来。李训奏报说:"我和众人去检查过了,不像是真正的甘露,不可匆忙向全国宣布,否则,全国各地就会向陛下祝贺。"文宗说:"难道还有这种事!"随即命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领诸位宦官再次前往左金吾后院察看。宦官走后,李训急忙召集郭行馀、王璠,说:"快来接受皇上的圣旨!"王璠紧张得两腿发抖,不敢前去,只有郭行馀一人拜倒在含元殿下接旨。这时,二人招募的私兵几百人都手执兵器,立在丹凤门外等待命令。李训已经先派人去叫他们来含元殿前,接受文宗下达的诛除宦官的命令。结果,只有郭行馀率领的河东兵来了,王璠率领的邠宁兵竟没有来。

原文

仇士良等至左仗视甘露,韩约变色流汗。士良怪之曰:"将军何为如是?"俄风吹幕起,见执兵者甚众,又闻兵仗声。士良等惊骇走出,门者欲闭之,士良叱之,关不得上。士良等奔诣上告变。训见之,遽呼金吾卫士曰:"来上殿卫乘舆者,人赏钱百缗!"宦官曰:"事急矣,请陛下还宫!"即举软舆,迎上扶升舆,决殿后罘(fú)(sī)①,疾趋北出。训攀舆呼曰:"臣奏事未竟,陛下不可入宫!"金吾兵已登殿。罗立言帅京兆逻卒三百余自东来,李孝本帅御史台从人二百余自西来,皆登殿纵击,宦官流血呼冤,死伤者十余人,乘舆迤(yǐ)逦(lǐ)②入宣政门③,训攀舆呼益急,上叱之,宦者郗(xī)志荣奋拳殴其胸,偃于地。乘舆即入,门随阖,宦者皆呼万岁,百官骇愕散出。训知事不济,脱从吏绿衫衣之,走马而出,扬言于道曰:"我何罪而窜谪!"人不之疑。王涯、贾(sù)、舒元舆还中书,相谓曰:"上且开延英④,召吾属议之。"两省官诣宰相请其故,皆曰:"不知何事,诸公各自便!"士良等知上豫其谋,怨愤,出不逊语,上惭惧不复言。

注释

①罘罳:设在屋檐或窗上以防鸟雀的金属网或丝网。②迤逦:逐渐。③宣政门:位于宣政殿之南。④延英:延英殿,位于紫宸殿之西,是皇帝日常接见宰臣百官、听政议事之处。

译文

仇士良率领宦官到左金吾后院去察看甘露,韩约紧张得浑身流汗,脸色十分难看。仇士良觉得很奇怪,问:"将军为什么这样?"过了一会儿,一阵风把院中的帐幕吹起来,仇士良发现很多手执兵器的士卒,又听到兵器的碰撞声音。仇士良等人大惊,急忙往外跑,守门的士卒正想关门,被仇士良大声呵斥,门闩没有关上。仇士良等人急奔含元殿,向文宗报告发生兵变,被李训看见。李训急呼金吾士卒说:"快来上殿保护皇上,每人赏钱百缗!"宦官对文宗说:"事情紧急,请陛下赶快回宫!"随即抬来软轿,迎上前去搀扶文宗上轿,冲断殿后面的丝网,向北急奔而去。李训拉住文宗的软轿大声说:"我还没有奏请完朝政,陛下不可回宫!"这时,金吾兵已经登上含元殿。同时,罗立言率领京兆府三百多名担负巡逻任务的士卒从东边冲来,李孝本率领二百多位御史台随从从西边冲来,一齐登上含元殿,击杀宦官。宦官血流如注,大声喊冤,死伤十几个人。文宗的软轿一路向北进入宣政门,李训拉住软轿不放,呼喊更加急迫。文宗呵斥李训,宦官郗志荣乘机挥拳奋击李训的胸部,李训被打倒在地。文宗的软轿进入宣政门后,大门随即关上,宦官都大呼万岁。这时,正在含元殿上朝的百官都大吃一惊,四散而逃。李训见文宗已入后宫,知道大事不好,于是,换上随从官吏的绿色官服,骑马逃跑。一路上大声扬言说:"我有什么罪过而要遭到贬逐!"因而,人们也不怀疑。宰相王涯、贾、舒元舆回到政事堂,商议说:"皇上过一会儿就会开延英殿,召集我们商议朝政。"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来问王涯三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人都说:"我们也不知怎么回事,诸位各自随便先去吧!"仇士良等宦官知道文宗参与了李训的密谋,十分愤恨,在文宗面前出语不逊。文宗羞愧惧怕,不再作声。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