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最爱读国学系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636200000029

第29章 第二套敌战计(3)

有一位名重一时的绛郡太守严挺之,唐明皇对他十分敬重,要加以大用。李林甫看在眼里,怕此人重用后会影响自己的权位,乃想办法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找来,说他和令兄如何之相好,怎样之深交,并且当面许诺一定要保奏他做个员外郎,以示关切和对好友严挺之的敬意。然后再透露说:"皇上对令兄非常敬重,我们必须想个办法把令兄内调回京,方能及时水到渠成。"

严损之已被迷魂汤灌得晕晕乎乎,便问有什么办法。李林甫故意想半天才说:"不如这样,你写封信给令兄,叫他写一封呈文来,说患有风湿病,希望能到长安来就医,我自会代他设法。"

严挺之接到弟弟家书后,信以为真,还认为李林甫对自己另眼相看,便如所属,写一封"乞调回京就医"呈文。

李林甫拿到这通奏折,即跑去参见唐明皇,说:"严挺之年事已高了,又患风湿重症,行坐甚为不便,不如给他一个闲官调到气候好的地方去调养,也正好见圣上对下臣的体贴。"

唐玄宗毫不犹豫地批准了李林甫的建议,罢除李适之左相之职,给了他"太子少保"这样一个闲职。天宝六载,贬死袁州。

2.公孙鞅轻取崤山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公孙鞅劝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好像一个人患有心腹疾病,不是我亡你,就是你亡我。现在秦国强盛,可乘机攻打魏国。魏国如被打败,必定东迁,秦国便可顺势占有黄河崤山的险要地势,向东控制各诸侯,完成千秋霸业。"孝公于是命公孙鞅带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鞍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公孙鞅设计打贬了魏军,并俘虏了魏将公子行。魏国国内空虚,被迫把河西地区拱手让给了秦国,把国都由安邑迁到了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公孙鞅得胜班师回朝,秦孝公把商、於等十五邑封给他,号称"商君"。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

势必有损①,损阴以益阳②。

按语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决,即在长短之相较;而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注释

①势:指势态,局势。损:减少,损失。②阴:这里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这里指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益:补充,增加。"损阴以益阳"用在军事谋略上,就是要敢于以某种损失为代价来换取最终的胜利。此时的指挥者应当机立断,做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说中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

译文

如果形势所逼,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那就应该当机立断,放弃局部的利益去换取整体的利益。

按语译文

敌我双方的情况,各自都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在战争中,很难取得全面的胜利。而双方的胜败,就在于双方力量中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的较量;在长处与短处、优势和劣势的较量中,也存在着劣势战胜优势的巧妙方法。比如田忌赛马,就用自己的下等马对对方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对对方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对方的下等马之类的巧妙方法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军事家独具的谋策,并不是用常理可以推断的。

典故探源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像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帅"的战术。

历史实例

1.赵氏孤儿

赵氏先祖在晋景公三年(前597)遭族诛之祸,晋国奸臣屠岸贾,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宫,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这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刚生下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岸贾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岸贾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为赵武。

2.岳钟琪平叛

康熙五十九年(1720),准噶尔扰西藏,岳钟琪奉命随定西将军噶尔弼入藏。他率领四千人马先到察木多,通过密探得知,此地各部落都已经叛乱,准噶尔叛军已派重兵驻扎三巴桥。

三巴桥是进藏的第一个要隘。叛军一旦要毁了桥,清军入关就比登天还难。

在大将军允绪所率领的清军大队人马尚在千里之外时,岳钟琪只有几千人马在此。死拼硬打是不行的。于是他提出了"李代桃僵"之计。

岳钟琪亲自在军营中挑选了三十名精兵,练习藏语,身穿藏服,扮成藏兵。一切准备停当,他亲自率兵,快马加鞭地向准噶尔使者的驻地治隆疾驰而去。由于装扮得逼真,这支奇兵顺利通过了叛军的哨卡,潜入了使者的住处,一举将准噶尔叛军使者擒获。

岳钟琪历数准噶尔首领的叛国罪行,下令将使者斩首,并派人把叛将使者的人头送到叛将那里。警告他们,如果投降,既往不咎;如果顽抗,也是同等下场。那叛将头目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以为神兵自天而降,纷纷表示愿意归顺。

西藏叛乱平定后,岳钟琪师还四川,授左都督,赐孔雀翎。

3.李牧灭蟾褴国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边境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赵王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亲率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落荒而逃,蟾褴国灭亡。从此以后,李牧声名大震,匈奴人闻风而逃。

4.完子保国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齐国国君齐简公,立简公弟骜为平公,自任相国,扩大封地,自此田氏专国政。田成子因上台"名分不正",所以,对此一直苦无良策。

祸不单行,越国借口说他篡权诸侯,出兵攻打齐国。田成子一看慌了手脚,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有的说:"越国来犯,实属欺人太甚,我国虽兵力不如越国强大,但可以动员全国军民,共同迎敌。"有的说:"时下国内人心浮动,许多臣民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到大王的恩惠。如果倾城出动,恐怕难得民心,难以服众。"有的建议:"大王何不效仿他国,割让几个城池给越国,或可免动干戈。"争来争去,田成子都觉得不是破敌良策。他心里捉摸:倾城出动迎敌,不仅耗费国力太大,而且仅靠一批善战勇士带领老百姓去打仗,不一定能获胜,现在自己地位又不太稳定,闹不好还会出现反戈一击的局面。割让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刚刚掌权,就舍城丢池,将来难以建立威望,后患无穷。

正当他苦思冥想时,他的哥哥完子向他献计说:"我请求大王准许我率领一批贤良之臣出城迎敌,迎敌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战败,不仅战败而且一定要全部战死。如此,可退越兵,保全国家。"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田成子不解地问:"出城交战似可准许,只是交战一定要败,败还一定要死,这我就不明白了,请问何故如此呢?"完子从容回答:"王弟现在占据齐国,老百姓不了解你的治国本领,没有看到你的政绩,有的私下里议论纷纷,说你是窃国之盗,不一定愿意为你打仗。现在越国来犯,而贤良之中又有不少骁勇善战之臣,认为我们蒙受了耻辱,急于出兵迎战。在我看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齐国已经很令人忧虑了。"

"王兄所言极是,可为什么非得你去主动战死才能保全国家呢?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田成子面对仁爱而又勇敢的哥哥仍苦思不得其解。完子说:"越国出兵无非是要在诸侯面前抖抖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况且,以他现在的实力完全吞并我们还不可能。我带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兵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道,越国一看杀死了大王的兄长,"教训"我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随我战死的那些人也为国尽了孝心,没有战死的也不敢再回到齐国来,这样一来,国内的人心也就稳定了,所以,据我看来,这是唯一的救国之国了。"

田成子边听边流泪,只好听从兄长的建议,哭着为他送别。果然,完子以身殉道,救了齐国。

田成子凭借牺牲完子,保住了自己的地位,换得了国内的安定。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②。少阴,少阳③。

按语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注释

①微:小。隙:疏忽,漏洞。这里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乘:这里是"抓住"的意思。②得:得到,获取。③少阴:小的损失,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小的利益,此指我方小的利益。此句意谓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为我方小的利益。

译文

(敌方)细微的疏忽也必须抓住利用,无论多么微小的利益我方也必须得到。变敌方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利益。

按语译文

(敌人的)大部队在调动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漏洞,要利用敌人的疏忽来获取利益,不一定要通过正规的作战方法。这个方法,在胜利的形势下本来就可以使用,在失败的形势下也可以使用。

历史实例

李愬擒吴元济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使拥兵自重,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愬(sù)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愬到任,谋划出其不意攻取蔡州,于是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他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祐,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祐。李祐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那条小路从来没有人走过,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一定会冻死。各将领请示要去何处,李愬说:"进蔡州捉拿吴元济。"将领们吓得变了脸色,却不敢违抗。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终于到了蔡州城。四更天,李愬到达城下,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挖一个个小坑,借力爬上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李愬入城占据吴元济外衙,有人报告吴元济:"官兵到了!"吴元济笑道:"俘虏抢东西罢了,等天明一定把他们都杀掉。"一会儿,又有人报告说:"城被攻下了!"吴元济说:"一定是驻守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起身到庭院,听见有上万人应答军发号令,才害怕了,领着士兵爬上卫城抵抗,但毫无用处,吴元济只好投降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