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最爱读国学系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636200000039

第39章 第五套并战计(3)

李世民有个心腹叫裴寂,专门负责管理隋炀帝的离宫。有一次,裴寂故意派离宫中的嫔妃去侍奉李渊,按隋朝的法律,这是大逆不道之罪。这件事使李渊在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又有一次,裴寂在宴席上佯装喝醉,把李渊父子准备谋反之事说了出来,这使李渊十分害怕。李世民乘机劝李渊:"事已至此,如果不起兵,皇上饶不了我们。起兵不仅可以自保,而且有可能夺取天下。"李渊感到没有退路,终于同意率众造反。

在这里,李世民对李渊采取逼迫手段,促使李渊"上屋",给李渊扣上"淫乱后宫"、"蓄意谋反"罪名。李渊被逼得无路可走,别无选择,不得不起兵反隋。

2.贺龙诱敌

1934年10月下旬,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在贵州胜利会师以后,直接向东部湘西发动了全面进攻。

红军的行动,使湘西军阀陈渠珍极为恐慌。他急令龚仁杰、周燮卿、杨其昌三个旅对红军进行堵截。11月13日,周燮卿部逼近永顺。周燮卿诨名"周矮子",为人骄横跋扈,是贺龙的老对手,贺龙对他很是熟悉。为了利用敌人的弱点,骄纵敌人,诱使深入,贺龙决定主动放弃永顺,向北撤退,并在撤离前,下令将南门外河上的大桥烧掉。

当时,很多指战员对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贺龙解释说:"这是我们会师后的第一仗,一定要打个歼灭战。我们撤退、烧桥等做法,就是要装出真怕敌人的样子,好让他们大胆地追。为的就是打他个歼灭战。"贺龙接着说:"我撤一次,周矮子怀疑。我撤二次,他就胆壮,以为红军怕死,不敢同他打,非死追不可。"贺龙命令红军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且战且退。敌人果然上当,以为红军怯战,于是跟踪追击。

16日,红军退到永顺城北九十里的龙家寨。贺龙经过观察,认为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伏击战场:"这个地方真是大口袋,口袋的口子在官庄,用一个团埋伏在那里。等敌人钻进来,再把口子一卡,这叫关门打狗。"下午2时,敌军完全进入红军伏击圈。这时,红六军团首先从侧翼对敌军猛烈进攻,红二军团则从正面发起攻击。周部遭突然打击,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许多人连枪栓都未拉开便当了俘虏。红军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消灭了敌人的两个旅。

贺龙在实际战役中,灵活运用"上屋抽梯",诱敌深入,一头扎进我军预设的埋伏圈中。

3.韩信背水一战

汉高祖三年(前240)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去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馀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敌。韩信、张耳的部队也向井陉进发,他们在离井陉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两军对峙,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韩信分析了两边的兵力,敌军人数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拼攻城,恐怕不是对方的敌手,如果久拖不决,肯定经不起消耗,经过反复思考,他定下了一条妙计。他召集将军们在营中部署:命一将领率两千精兵到山谷树林隐蔽之处埋伏起来,等到我军与赵军开战后,我军佯败逃跑,赵军肯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这时,你们迅速杀入敌营,插上我军的军旗。他又命令张耳率军一万,在绵延河东岸,摆下背水一战的阵式。自己亲率八千人马正面佯攻。

第二天天刚亮,只听见韩信营中的战鼓隆隆,韩信亲率大军向井陉杀来。赵军主帅陈馀,早有准备,立即下令出击。两军杀得昏天黑地。韩信早已部署好了,此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佯装败退,并且故意遗留下大量的武器及军用物资。陈馀见韩信败,大笑道:"区区韩信,怎是我的对手?"他下令追击,一定要全歼韩信的部队。

韩信带着败退的队伍撤到绵延河边,与张耳的部队合为一股。韩信对士兵们进行动员:"前边是滔滔河水,后面是几十万追击的敌军,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击溃追兵。"士兵们知道已无退路,个个奋勇争先,要与赵军拼个你死我活。

韩信、张耳突然率部杀了回来,陈馀完全没有料到,他的部队也认为以多胜少,胜利在握,斗志已不很旺盛,加上韩信故意在路上遗留了大量军用物资,士兵们你争我夺,一片混乱。

锐不可当的汉军奋勇冲进敌阵,只杀得赵军丢盔弃甲,一派狼藉。真是"兵败如山倒",陈馀下令马上收兵回营,准备休整之后再与汉军作战。当他们退到自己大营前面时,只见大营那边飞过无数箭来,射向他们。陈馀在慌乱中,才注意到营中已插遍汉军军旗。赵军惊魂未定,营中汉军已经冲杀出来,与韩信、张耳从两边夹击赵军。张耳一刀将陈馀斩于马下,赵王歇也被汉军生擒,赵军二十万人马全军覆没。

韩信背水一战,上屋抽梯,运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策,让士兵为这场战争而奋勇杀敌,全力抵抗,获得了胜利。

4.楚王的美人

魏国为了巴结强大的楚国,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美人,楚王非常高兴。这事被楚王的夫人郑氏知道了,郑氏怕失宠,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对付新来的这个美人。

郑氏假装很喜欢新来的美人,见了面异常热情,给她送去许多好东西和好衣服。楚王得知她们关系融洽,感慨地说:"夫人忌妒丈夫所喜爱的女子,是情理之中的事。夫人现在喜欢新来的美人胜过我,这是夫人对我的无限忠诚啊!"

有一天,郑氏对新来的美人说:"大王说你什么都好,只是你的鼻子难看一点。以后你见大王时捂住鼻子,大王会更喜欢你。"

美人听从了郑氏的话,再见到楚王时,一定要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对此感到很奇怪,就问郑氏:"为什么美人一见我,就捂住鼻子呢?"郑氏说:"那是因为她讨厌大王身上的狐臭味!"楚王一听,恼羞成怒,下令割掉了美人的鼻子。从此以后,新来的美人无法受宠了。

郑氏假意对新来的美人友好,引她"上屋"然后又"抽梯"。美人不知宫廷险恶,果然中计,还被施予了残酷的刑法。郑氏用此条毒计保住了她的地位。

5.贾后废太子

晋惠帝的太子是庶出,太子母亲的家庭也并不显赫。晋惠帝皇后贾氏无子,但又不甘心让别人的儿子当太子,承继天下,于是便想出一条"上屋抽梯"的毒计。

一天,贾后以皇帝身体不适为由,召太子入宫。太子进宫后,并没有见到皇帝,而是被引到一间侧室。一个宫女端着三升酒和一大盘枣走了进来,说这是皇上所赐,要太子就着枣把酒喝完。太子说:"陛下的赏赐我不敢推辞,只是我平素吃不了三升酒,现在空着肚子更喝不了这么多!"宫女照着贾后教给她的话说:"你真是不孝!皇上赐酒,难道你怕其中有毒不成?"太子没办法,只得把三升酒全部喝下。

正当太子醉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个宫女手拿一份文稿对太子说:"皇上有令,让太子把这份文稿抄上一遍。"太子醉得难辨真伪,不长的文字抄得丢三落四。回宫后他倒头便睡,根本记不清做了些什么。

第二天,惠帝临朝,那篇由太子抄写的文稿被送了上来,只见上面写着,"陛下应当自己了结,你自己不了结,我就入宫把你了结。皇后也应当自己了结,如果她自己不了结,我将亲手将她了结……"惠帝见是太子的笔迹,不禁大惊失色,忙与众臣商议如何处置太子。贾后死党董猛说:"太子犯上,理应处死。"惠帝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废太子为庶人,免其一死。不久,太子被押到金墉城幽禁起来,他的母亲谢玫惨遭杀害。很明显,事实的真相便是:贾后让人事先写好稿子,太子大醉后,神志不清,于是抄漏了几个字,贾后命人依仿字迹补上。太子就这样被栽赃陷害了。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原文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①。

按语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觉。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注释

①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比喻人要培养自己的品德,进而影响他人。渐,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阿,其羽可为仪,吉。"陆:高地。此句是说鸿雁飞到高地,它的羽毛可以作为文舞的道具,这是吉利之兆。

译文

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置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弱小但阵势却显出强大的样子。鸿雁飞到山头,它的羽毛可以作为文舞的道具,这是吉利之兆。

按语译文

这棵树上本来没有生长花朵,然而可以人为地使它有花,把彩色绸绢剪成花朵粘在枝上,不仔细看的人就不容易发觉。让美丽的假花和树交相辉映,就可造成一棵精巧逼真的完美树花。这就是指把精锐的兵力布置到友军的阵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阵势以震慑敌人。

历史实例

1.假皇帝行骗

唐朝懿宗时,皇帝爱好到寺院微服私访,有些骗子就利用这点行骗。

一天,这伙人听说当地的官员在大安国寺内寄存了上千匹苏州产的绫绸,便策划如何下手。他们选出一个相貌与皇帝酷似的人,让他穿上皇帝私访时常穿的衣服,带上几个仆人,大摇大摆地来到大安国寺。当时寺内有两个穷困潦倒的乞丐,假皇帝很善意地给他俩一些钱,打发他俩走了。不久,乞丐们接二连三地向假皇帝讨钱物,假皇帝身上带的钱施舍完了,便对寺院里的和尚说:"寺院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借我一用?"和尚看到眼前的人是私访的皇帝,吓了一跳,毕恭毕敬地说:"柜里有别人寄存的绫绸一千匹,听凭万岁处理。"接着,和尚打开柜门,把绫绸全拿了出来。假皇帝一挥手,几个仆人很快将绫绸搬走了。临行前,一个仆人对和尚说:"明天早晨到朝门来找我,我带你入宫,皇帝是不会亏待你的。"和尚第二天一大早去朝门查访,根本没人接待他,终于明白是上当受骗了。

骗子利用皇帝这棵"树",在上面"开花",骗走寺庙的绸缎,欺骗了老实的和尚。

2.雁门之围

大业十一年(615),荒淫的隨炀帝巡视少数民族边塞地区,以此炫耀隋朝的文治武功。不曾想,不仅炫耀武力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遭到了突厥族骑兵的突然袭击。当时,突厥族始毕可汗得知护卫隋炀帝北巡的兵力不多,便调集数十万骑兵将隋炀帝围困在雁门关。雁门一带四十一座城池,有三十九座被突厥攻占。隋炀帝龟缩于雁门,城中兵民十五万,仅有二十余天的粮食,形势十分危急。隋炀帝根据臣下的建议,把求救的诏书系在木头上,投入滚滚的汾水,让其顺流而下,希望沿岸得到消息后能派出援兵迅速赴援。这时,年仅十八岁、正在屯卫将军云定兴手下服役的李世民,在得知消息后,提出了一个解围的建议:"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定以为我仓促不能赴援,事实上也是这样。仓促之间,难以调集大军--凭我们这点兵力,难以解雁门之围。因此,我们应该虚张声势,将队伍拉开数十里,给敌人造成我们人多势众的假象。同时,白天大张旌旗,夜晚战鼓相应,敌人必定以为我救兵大至,望风遁走。不然,敌众我寡,如果全军前来与我交战,我军肯定不是其对手。"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计谋。突厥果然以为隋朝救兵大至,便撤围而去,雁门之围遂解。

3.陈赓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