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1648900000009

第9章 慜骥赋

应玚

应玚(175—217),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人,东汉末年诗人、散文家,为建安七子之一。祖父应奉、伯父应劭、叔父应昭都是东汉知名学者。其早年流寓南北,约于建安初入曹操幕为掾属,参与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后又随曹操平定冀州,并从征乌桓,从征刘表预赤壁之役。建安十六年(211)为平原侯曹植庶子,从征马超。后又入曹丕府为五官将文学。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云:“德琏善赋,篇目颇多。”张溥辑其诗文与其弟应璩(字休琏)共为一集。今存赋十五篇,多残,有的仅存残句。另存目二题。

此篇写对于在仆夫的严策之下惊恐奔驰、不遇识者的骏马的同情。关于其作时,前人未言及,看内容,应是建安初年归曹之前或初归曹操之作。原见于《艺文类聚》卷九三。恐也有残缺。“慜”,同“悯”,哀怜之意。骥,良马。

慜良骥之不遇兮,何屯否之弘多[1]!抱天飞之神号兮[2],悲当世之莫知。赴玄谷之渐涂兮[3],陟高岗之峻崖[4]。惧仆夫之严策兮[5],载悚栗而奔驰[6]。怀殊姿而困逼兮[7],愿远迹而自舒[8]。思奋行而骧首兮[9],叩缰绁之纷拿[10]。牵繁辔而增制兮[11],心慉结而槃纡[12]。涉通逵而方举兮[13],迫舆仆之我拘[14]。抱精诚而不畅兮,郁神足而不摅[15]。思薛翁于西土兮[16],望伯氏于东隅[17]。愿浮轩于千里兮[18],曜华轭乎天衢[19]。瞻前轨而促节兮[20],顾后乘而踟蹰[21]。展心力于知己兮,甘迈远而忘劬[22]。哀二哲之殊世兮[23],时不遘乎良造[24]。制衔辔于常御兮[25],安获骋于遐道[26]?

(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年)

[1]屯(zhūn)否(pǐ):《周易》二卦名,即《屯》卦和《否》卦。“屯”谓艰难,“否”谓闭塞不通。“屯否”指时世艰难,命运乖舛。弘多:大而且多。

[2]天飞:在高空飞腾。神号:神奇的名号,其名为“骥”,非凡马,故云。

[3]玄谷:幽深的山谷。渐(chán)涂:艰险坎坷的路。“涂”,通“途”。渐,通“巉”,山高峻的样子。《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渐”即借为“巉”。

[4]陟:登。

[5]仆夫:御车人。策:驱赶牛马的鞭棒。

[6]载:承受。悚(sǒng)栗(lì):恐惧战栗。

[7]殊姿:不同一般的外形。困逼:处于危险、窘迫境地。

[8]远迹:远远地离开。自舒:舒展身心。

[9]骧首:昂首。

[10]叩:勒住,拉住。“叩”,通“扣”。纷拿:牵持,扭扯。

[11]繁(pán):马腹带。辔(pèi):缰绳。制:御,控制。

[12]慉(xù)结:忧郁。槃(pán)纡:回曲,徘徊。

[13]通逵:畅通的大路。逵,四通八达的道路。举:起。这里指起步、飞起。

[14]舆仆:驾车的人。我拘:束缚着我(宾语前置)。

[15]郁:郁结,缠绕。神足:骏马之足。言其奔驰神速。摅(shū):腾跃。张衡《思玄赋》:“仆夫俨其正策兮,八乘摅而超骧。”

[16]薛翁:古代善相马者。桓谭《新论》:“薛翁者,长安善相马者也。于边郡求得骏马,骑以入市,去来人不见也。”西土:此处指长安。

[17]伯氏:指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以善相马著称于世。见《列子·说符》。《姓氏书辨证》引《英贤传》:“秦穆公子孙阳伯乐,善相马,其后氏焉。”东隅:东方边远之地。

[18]浮轩:驾车腾空。轩:古代达官贵族所乘的一种有帷幕的车,也统指车。

[19]华轭:华丽的车子。轭:本为车辕前在牛马脖上套的部分,这里也代指车。天衢:天街、天上的大道。

[20]前轨:前辙,即前车所留的印迹。陆机《叹逝赋》:“瞻前轨之既覆,知此路之良难。”促节:疾速行驶,加快速度。

[21]顾:回头看。后乘(shèng):后面的车。踟蹰:徘徊不前。

[22]迈:行,前进。劬(qú):勤苦、辛劳。

[23]二哲:二贤人。指薛翁和伯乐。殊世:不同时。

[24]时:当世,今天。遘:遇。良:指王良,春秋时晋国的善御马者。造:指造父,相传为周穆王时的善御马者。

[25]制:受制。常御:平庸的御夫。

[26]安:怎能。获骋:得到奔驰的机会。遐道:远道。

应玚此赋大约作于建安初年入曹操幕为掾属之前,其主题在篇首四句即点明:“慜良骥之不遇兮,何屯否之弘多!抱天飞之神号兮,悲当世之莫知。”“赴玄谷”以下四句写所遇艰难之处境和所受摧残。“怀殊姿”以下八句写“欲远迹而自舒”,但受到种种束缚羁绊,又不能高举远去,不能不受到舆仆之拘迫。末段表现了对于伯乐一样知音和造父王良一样善于驭马的人物的企盼。其“安获骋于遐道”是长期困顿、饱受折磨而四望无助情况下的呼喊,也表现出殷切的企盼。赋的内容紧凑,写马而实为自道。这应是当时很多士人都有或有过的情感经历,其表现是真诚的。题目不作“咏”而作“慜”,也同样反映了汉末魏初咏物赋向抒情方面的明显转变。本篇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又因为借慜骥而言之,语言双关,便于表现,所以句句精粹,句句深情。这在封建社会中,是能打动很多士人的心,引起广泛的心理共鸣的。

(赵逵夫)